设计师心得体会【五篇】(2023年)

目前在我们国家,设计师还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是精英一族。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师可能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有比较高指导地位。而在我国,大多数设计师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通常是加班加点的赶方案,做设计图纸,最后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师心得体会【五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设计师心得体会【五篇】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设计师行业现状对设计师教育提出新要求

目前在我们国家,设计师还没有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是精英一族。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师可能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有比较高指导地位。而在我国,大多数设计师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通常是加班加点的赶方案,做设计图纸,最后客户非常轻巧地给否决了,或者指点设计师改这改那,最后面目全非了,才说:可能还是第一稿好;
或者是客户觉得时间来不及了:就这个了;
或者改得只剩下没换设计师了。如此通宵达旦的设计、修改,设计费常常也不多,有时候设计师不好意思说是自己设计的作品。设计教育面对这种状况,应对方式只有:使学生更专业,使学生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学习,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作品。

1、工作室的教育模式的开展。设计专业是知识更新较快的专业,特别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面对的知识宽度是不一样的。如何在如此宽广的知识面中让学生获得知识,让传统教育和工作室的教育模式共同开展,除了课堂规模化的教学以外,还可以由学生选择工作室来实践教育。一般工作室由一位或多位教师组成,各自都有自己的研究侧重点,教师的设计研究与日常的设计业务是学生实践教学,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设计一个项目,如何管理一个项目;
每位教师如同一位师傅(像职业中的师傅),在项目设计过程和实施过程中,将为学生展示完整的从意向——设计——制作——成品的过程。如书籍设计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到成品的过程。如《原创:设计造型语言探索》这一本书的设计,从设计到制作成品,教师带领学生全程参与,这本书在2011年世界华人设计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图3)。

2、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心理学被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是美学的实证与阐释基础。从设计角度出发,李砚祖先生认为设计心理学属于设计学研究的十个重要方面之一。从设计学科的发展、建设和完善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课程的研究与开设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设计是非常典型的创造性的工作,而心理学是跨越设计作品与用户的桥梁。学习心理学,可以让学生从创造性思维方式学习研究中找到帮助设计的思路,增强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使学生了解使用设计的人的心理需求与注意力,增加设计作品的可实用性和合目的性,同时还可以促进设计作品的下一步宣传与管理。设计的商业性决定了设计作品是商品,作为商品在商业流通过程中,都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体验,这种情感的体验导致设计作品也是艺术品。这样的双重性导致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必须对将要设计的产品做一个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与探索。其中包括了商品合目的性与实用性的研究,包括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消费行为、文化背景等的研究。如肯德基是室内设计的色彩运用是设计心理学运用的经典案例——红黄两色的运用,它使消费者食欲增加的同时,也促使消费者更快速的吃完食物腾出空间给接下来的顾客。

二、加强创新培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设计是快乐的

设计是一个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既有理性又有感性,和其他的绘画艺术不同,其科学性的一面是非常理性的工作,其艺术性的一面是感性的工作。如何在创造和艺术中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是设计教育育人的重点之一。柏格森曾经发现在创造性生命里是洋溢着快乐的。快乐,是学习与生活积极的因素,学习中的快乐,可促进学习的进步与新知识吸收,让学生更加热爱专业,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能更加专注、投入。如何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快乐?笔者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中新知识的更新与趣味性,使学生真正体验设计的程序,体验过程,体会创造的快乐,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看到学生在网络上签名:“设计虐我千百遍,我待设计如初恋”“痛并快乐着”,这样的学习体会,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体会设计的快乐,虽然数次的重来、数次修改,但最后是快乐的,那么这个课程就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设计是快乐的。二是教学中强调情商的培养,设计师的情商关系到设计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设计作品的采用与运用,能营造愉快环境的设计师是快乐的。体会设计的快乐,对于培养未来设计师的专业程度非常有帮助。只有专业了才可能使之有自信心,自信心的加强也将带来快乐。

三、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设计师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而使设计学科的课程设置与其他的艺术门类完全不同,它除了审美,同时其科学性也极其重要。“美”不是设计的唯一目的,“用”才是设计最终目的,换句话说为人服务才是设计的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国人最早开始呼吁爱护这个世界,在几千年前我们就提出“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得到的观念,追求和谐,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学习自然,仿照自然,创造第二自然。历史的发展,使人类在地球大量地耗费资源,因为超前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资源日益匮乏。设计教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的教育,不是喊个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次设计与教学中,对于过度设计的正确认识,理性消费的意识得从设计师开始教育,设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桥梁,设计师的认识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设计的合理性。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改;
心理规律

艺术设计教改是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外化,研究其微观心理活动规律,对深化教改是有必要的。

一、目标趋同与与行为多样统一律

艺术设计教改是社会系统工程,其目标具有趋同性,就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这样一个目标是通过多元主体的互动来进行动态的控制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通过与市场对接的专业设置和项目制教学,把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要引进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与艺术设计文化圈的广泛的交流,特别是通过推动创意产业,来不断提升设计教学的水平,丰富设计教学的文化内涵,从而保证设计教学始终能够达到一定的文化高度,跟得上社会文明的潮流。

在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目标导向的前提下,对教学过程进行结构优化,体现价值工程的原则。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可以多样化的。比如:项目制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是具体的项目的引进是根据教育主体的市场途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的,可以自由选择。艺术设计的手法也可以自由选择。正是这种行为的多样性体现艺术设计主体性自由创造的原则,使得艺术设计及其教育可以化难为易,从容自如。

二、心理的相位差和结构互补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认知发展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不同就在于后者把认知活动看成简单的刺激反映,而前者认为认知主体的心理具有组织结构,在接收对象的刺激的时候,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可。由于人类心理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心理不可能是白板一块,而是具有复杂的结构的。不光认知心理有结构,人的行为心理也有人格结构,这两种结构之间也互相影响,形成人的人格模式。

从现实出发,在国内既成的教育体系中,长期以来把生学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对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对高职教育也不是很受重视的。因此在高校录取阻挡线中把低分段的学生分配给高职院校,造成社会一种偏见,认为进高职院校是无可奈何,前途暗淡的一种选择。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的对文化课不太感兴趣,无奈选择文化分要求略低的艺术设计专业,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导向的。所以进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精神面貌各有不同,心理结构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他们的文化课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缺乏对抽象理论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耐心。但是他们是比较有个性的,在漫长的的升学教育的环境下已经磨砺出不改变自己的本性的意志力,他们对生活有热情,有期待,对新事物有激情,生活态度乐观。大多数人对艺术还是比较喜欢的,形象思维相对发展,而抽象思维相对薄弱,因此他们的系统思维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感性生活有热情,对生活中的小发明有一定的兴趣,对动手的活动也比较乐意。由于艺设计专业的知识的宽泛性,因此进入这个专业的学生心理的差别也比较大,有的责任感强,学习比较刻苦,有自己的发展规划,能够适应学校对他们的培养要求;
也有一部分比较任性,沉湎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对学习过分随意,合口味的学一点,不合口味的就消极应付,学习成效也相对较低。

进入艺术设计的教师也有千差万别。由于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比较迟,还很不成熟。本科院校办艺术设计的基本上分两大块,一大块是工科类,以产品设计为主,偏重理工科教育,擅长抽象理性思维,但是艺术教育相对弱一些;
一部分是艺术类学校,偏重艺术教育,但是理工科基础略微薄弱。艺术设计是系统思维,以上两种类别的教育都有偏颇。但是针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小商品市场,基本上是小商品的外观和实用新型的设计,还是艺术功底较好的教师更有发挥的余地。此外,教师的学历也有高低层次的差别。教师较大的差别体现在实践性教学的能力的差别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直接面对市场教学的,真正有能力开办公司的教师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此外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参差不齐,较大的问题还在于科研与教学环节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师的科研有的是根据网络上下载的资料加以写作体例上的变化改写的,而不是从艺术设计及其教学的经验出发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和总结。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国内科研体制本身就存在问题,造成科研腐败和虚假;
此外就是教师之间缺乏科研合作,造成会做的不会写,会写的不会做,两者错位。因此就教师队伍来看,教师能够对艺术设计全部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能够全面把握的也是少数,因此,只能通过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来解决矛盾。

从艺术设计教学的系统性来看,教育主体的心理的相位差和结构差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师生之间。学生在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系统思维、设计表现和制作,设计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方面与设计的要求的差距一般来说是比较大的。针对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教师有人道主义精神和教学的耐心,在把握住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既要讲究教学效果,又不能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结构,提出学习的标准,在教、学、做的结合上,慢慢地诱导他们设计的原理,使得学生慢慢地上路。在教师团队的培养方面,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互补,通过教学和科研探讨。来取长补短。

三、教师导向和学生自主心理双效律

在艺术设计教改领域,师生的心理相位差是比较大的。教师一般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有较好的理论与艺术功底,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能力,有与艺术设计相应的系统思维的能力,随着教龄的增长,社会成就感也较强。而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是不平衡的。师生之间的相位差在任何专业都存在,但是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则比较大。因为艺术设计是深厚的理论性与直接的实践性的同一,要求教学主体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具有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的操作技能。要把这些能力统一在一个主体身上是不容易的。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非常突出的。教师要对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系统的全过程有完整的把握,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实践性教学的模式,主动地引进实践性教学,使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够超前或至少跟上市场的变化,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一。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是创新教育,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学习心理结构和变化,在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在课堂组织方面要能够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
在教学难度的控制上要掌握分寸,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地进行分层教育,根据师生的双向选择,吸引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超前学习,学一些实践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只要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得当,教学手段多样和灵活,是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要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要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在多样的设计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扬长避短,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艺术设计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给主体的思维创新保持较大的自由度。艺术设计教学一定要把握这个特点,在艺术设计的自由度的空间,避开一些教学难点,通过替代性手法,使得创新在较小的难度中完成。只要难度控制恰当,学生有了成功的期盼和成就感,一般来说他们是愿意学习的。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课堂,把重要的设计原理在课堂上讲透彻,而把那些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获得资料和信息留给学生自己去查找。教师要讲解一些学生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对于学生自己能够弄清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采取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教师再讲解,这样就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提高设计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席跃良主编.设计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程能林主编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辛华泉编著.形态构成学.中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客户 交流 沟通 设计

设计杂志《Eye》的创始人、设计评论家RickPoynor在谈到设计公司与客户的关系时特别强调“越是大的设计公司,越是向跨国公司客户妥协得更多”。具体项目的设计师是受客户的委托进行设计,设计的结果最终要面向客户、面向市场,受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的制约。因此,设计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设计师个人的某种精神需求。评判一个设计方案的优劣,是看它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迎合市场的需求,是否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设计师在对设计进行定位时首先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其次是作为能够再现和表达设计能力的专业人士,然后要成为与委托方(客户)进行沟通的优秀说客。

现在,设计师已逐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设计是为他人,而非为自己或为产品而设计的,由此漫漫地明白了设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找到一条与客户沟通的渠道,通过听取客户的意见,反馈消费者的信息来达到设计作品与客户的协调合作,从而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方案,从而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强调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与客户进行联系、交流和沟通,而不是脱离市场、闭门造车,就必须要求设计师要立足市场,为客户服务。设计不应成为设计师与客户矛盾的产物,要使它成为与客户沟通的桥梁。就象福特汽车集团在改造“金牛”的设计报告单中这样记述:满足客户们提出的一切要求常常使客户成为设计师的“上帝”。这个“上帝”的尊称,当然是指设计师要充分尊重客户的意见,设计要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服务。任何一位设计师都希望自己的设计作品被客户接受,都希望与客户谈成设计交易。然而要使设计作品被客户接受并不容易,这其中就需要与客户作行之有效的沟通。那么,如何与客户沟通,向客户表述自己设计的可行之处,则是每一位设计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行之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门设计行为艺术。

一、设计师与客户沟通时呈现的专业素质

1.自身形象

设计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这里所指的形象并不是指外貌特征,在这里主要是指设计师的艺术特质。通常有受过良好艺术教育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在气质上都会养成一种优雅不俗的气质,在其具体的衣着、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客户予艺术的信赖感。比如其衣着打扮要得体,要给客户清新干爽的感觉。另外,在与客户谈设计时,要学会运用热情和自信的语言,声音要洪亮有力,避免表达时出现结巴而口舌不清;
语气要和气而富有修养,尽量不与客户争辩是非,学会耐心听取客户的不同意见,让客户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善于听取客户的建议,有助于你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道客户真实的想法,适时用有说服力的语言说服客户而不强词夺理。这就需要精神饱满地去对待每一位客户,礼貌的行为总会促成你设计的成功。现在有许多年轻的设计师为了追求时尚,故意穿一些奇装异服,其实这样反而会给客户留下不实在的感觉;
有的设计师在与客户交流时喜欢夸夸其谈,一味地夸自己的设计,大谈自己的感受,丝毫不顾及客户的感受。举止轻浮、言谈不实,缺乏自信、行为拘谨、生活形象邋遢的设计师有可能给客户留下许多不必要的误解,从而对设计师失去信心。而行为优雅、谈吐得体的设计师在印象上首先能给客户留下较高的评价,接下来谈设计就相对容易些。

2.能力的推荐

作为承接工程技术设计任务的设计师,要学会自我能力的推荐,在与客户谈设计的时候,不要忘了推销自己的设计才能。这里所说的能力推荐,并不是要有意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是要给客户足够的信心。只有在客户完全信任你,才可能放心地将工程交给你去设计,你也才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客户在向设计师了解设计的时候其实最关心的除了方案是否优劣以外,还有工程的施工质量、价格与后期服务的情况。要让客户放心地选择你作为他们的设计师,是由于你具有他们所期待的能力,加上责任心强和公司信誉高等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设计师向客户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努力:

(1)表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设计方案的表现要么手绘、要么电脑制作,其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设计师要能拿出一份漂亮的设计图纸,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是设计是否成功的必要基础。

(2)口头表述能力。设计师要善于运用富有说服力的艺术语言表述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意图,使客户完全佩服自己的设计想法,语言表达能力是促成设计成功的关键。

(3)坚持不懈的能力。对有意向和发展潜力的客户,要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的进行拜访,直至获得设计交易的成功。有耐心、能持之以恒,往往能打动客户的心。当然,反复拜访客户,并不是要求设计师要“死皮奈脸”或者“软磨硬拉”,而是要有策略,视情况而行,要懂得察言观色,以免给客户造成逆反心理。

(4)诚信度。诚信度可以包括公司的信誉、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员工的施工质量等。虽然目前设计的市场巨大,但这几年因为各类院校大量扩招,以此同时也培养了各类设计人才。整体而言,设计市场还是求大于供的局面,许多设计公司处于半饥饿的状态。所以,客户对设计有了更多的选择,设计师常常要面临客户挑剔的目光,这就要求设计师和所属公司要有令客户可信赖的能力,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5)谈判技巧的能力。要获得设计谈判的成功,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熟知自己公司的情况和和客户的情况,并了解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与客户展开必要的沟通,使自己受益,也让客户满意,最终达到双赢的程度。

3.善解人意的能力

设计师在与客户谈设计时,要善于理解和观察客户的所需所想,甚至了解客户的性格爱好,然后在表达自己设计想法时告诉客户我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能够给予满足。卞宗舜教授在他的文章中把理想的客户归入三个特征:“一是他很重视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对设计的程序和价值有较正确的估量;
二是他有兴趣和耐心听取设计师的想法;
三是他有能力对好的设计做出判断并给予支持。”优秀的设计师会不断判断客户的需求,以细腻的体会和贴心,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加以满足和实现,最终完成设计交易。但是顺从客户的需求并不是要设计师逆来顺受,为了迎合客户而失去自己固有的设计原则。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设计最终也可能是支离破碎的,到头来也会失去客户。所以,与客户的沟通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顾全大局的处理方式。

二、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以上谈到的是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设计师还应该克服在与客户交流中的障碍并实施有效的沟通技巧。一次成功的设计交易,实际上是经过一系列谈判和经验支持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的差错,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从而导致设计的失败或不完全成功,所以设计师一定要避免在与客户谈设计时可能出现的缺点。

1.避免语言过于理论化、专业化

有的设计师总是喜欢用专业性、理论性很强的设计语言与客户交谈,好像不这样做就显示不出自己设计知识的丰富和艺术水平的高超。岂知这样做不但不会博取客户的好感,反而因为设计师过分的自我渲染,常常会使客户感觉其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达成设计目标的努力过于艰难,因此导致放弃与设计师合作的意愿。

2.避免语气过于蛮横、态度生硬

如果我们在与客户谈话时以设计师、艺术家的身份自居,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仿佛客户是不懂设计、不懂艺术的“门外汉”而采取训话式的口吻与客户谈设计,则可能会破坏本该和谐的交流气氛,增添客户的反感心理,进而拒绝接受我们的设计。

3.避免随意反驳客户的意见

如果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交流时不断地打断客户的话,或对客户提出的每一个异议都进行反驳,强词夺理,会使自己失去一个发现客户真正异议的机会。而这种无谓的反驳又不附带有建议性提案时,反驳仅仅是一时的痛快,容易导致客户恼羞成怒中断谈话,这对于双方来说将导致非常遗憾的结局。

4.避免漫无目的、毫无重点地谈话

如果你在与客户的交谈中总是漫无目的,重点不突出,客户就无法知晓或无法读懂你的设计想法,设计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在与客户谈设计时一定要围绕设计的重点和亮点进行陈述,这样才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等到设计往更深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再谈及其它细节。

5.避免对客户作言不由衷的恭维

设计师在与客户沟通时,完全没有必要对客户表现出唯唯诺诺的姿态,如果发现客户提出的意见确实可行,设计师要以诚相待,由衷地赞同他们对于市场的正确判断和分析并采纳他们的建议。其实,有经验的客户往往对市场的感觉和把握很准,我们对他们的肯定要诚恳,不要作言不由衷的恭维。若是为了求得客户的签单而进行奉承和恭维,只会降低设计师及公司的信誉度,不切实际的承诺,还可能为公司日后带来严重的后果。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
协同设计;
BIM技术

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协同设计一词经常被人们提及,其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内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并且项目的信息和文档从一开始创建时起,就要放置到共享的平台上,便于被整个项目相关的所有成员查看和利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具体来讨论一下BIM技术的实用价值。这个实例我们将通过项目背景,也就是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BIM技术进行解决这两个大方面来考察。

一、项目背景

某厂房工程是由国外设计咨询公司进行方案设计,我院进行施工图设计的工程。该项目的特点是:工艺复杂,设备众多,整个厂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对各单体建筑之间、建筑内部各专业的协调要求非常高。以往,我院为减少各专业间因信息交流不畅导致的设计失误,习惯做法是单体建筑的平、立、剖图纸均由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总揽,与此同时,建筑资料的交流与变动均通过建筑设计人员进行协调,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沟通环节,缩短设计周期,也可以减少建筑、结构图纸之间存在矛盾、错漏情况的可能性。但该外蒙项目,由于工艺复杂,比如在一个单体建筑准备车间中不仅有高频筛、振动筛,还有浮选机、破碎机,不仅有操作间,还设置有配电室,建筑内部管线众多,设备复杂,一旦某一专业设计师对其内容进行变更,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对其绘制的建筑图纸进行手工校核、调整,如有需要应及时把改动数据传递给受影响专业,这一系列的行为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对数据和信息传递要求非常准确、及时;
二是造成了设计成本和周期的增加。该工程按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已经不易满足业主对设计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二、运用BIM技术进行解决

作为一种用计算机来辅助建筑设计的技术,BIM技术正被广泛使用,其先进的技术理念领先全球。如果我们让建筑师去建造一个包含所有与该建筑相关信息的虚拟化的建筑模型,而这个虚拟化的建筑模型则是由一系列智能化的建筑构件为基础,而且这些构件会呈现出很多视角,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3D环境就会展现在建筑师的眼前,而这一切正是使用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应用系统所带来的效果。我们知道在这个虚拟建筑模型中,其所包含的所有建筑构件事实上是一系列参数化的智能三维体,这些智能体又包含着真正的建筑构件所应有的内在信息,比如说尺寸、材质、性能、造价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使用BIM技术所带来的强大优势。如图所示,在设计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筑师,事实上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员都可以在这个3D模型上操作。这样一来除了建筑师之外,其它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非常容易地得到关于建筑的准确信息,比如说建筑面积,各个房间的尺寸,甚至由于是3D模型还可以收集到任意角度的透视3D资料,犹如身临其境地参观建筑物内部。如此便利的获得经手建筑师的及时更新的建筑资料,也让无论是结构师,或者是其它参与到设计工作中来的人或团体都可以更加高效,更加精准的工作,因为他们共同享有同一个建筑模型,而这就相当于一体化工作,一个人在工作。尤其是施工公司可以直接利用这个3D建筑模型今儿创建出一个5D的施工过程演示,从而省去了根据图纸再生成模型的无必要的时间和成本上的浪费。借此施工公司的工作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一旦建筑师对3D模型有所改动,也会立即传达到施工公司,5D模型也就会迅速得到更新。不仅如此,在施工过程中,投资方,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个虚拟3D模型而得到的各种资料来进行跟踪管理,这样就加强了管理的质量,尤其是沟通上可能有的障碍通过共享资料而得到避免。同一个3D建筑模型,同一个数据平台就使得跨专业,跨人员,跨工具的资源信息交流共享成为现实,就使得整个项目乃变成一个有机共享并且高效的环境,利于管理,利于维护,甚至在建筑投入使用之后,现有的共享核心资源也可以大幅度地利用到建筑使用和维护上,可谓全方面加强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比如说,结构师可以将在Revit Structure中完成的结构设计方案直接导入Revit MEP中,在三维环境中将自己的方案和建筑师的起始方案进行对比检查,并完成参数化修改,这样子直接利用基于BIM技术的3D建筑模型,使得结构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而一旦需要再度修改,只需补充所需修改的内容即可完整补充,省时省力,为更多的修改提供可能,将使得项目更加趋于完善。再比如说,电气工程师在Revit MEP软件上完成了建筑所需的电气设备布置综合管网的设计之后,提交给了主要负责设计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需要进行任何图纸转换工作,利于基于BIM技术为核心所提供的智能3D建筑模型,只要在Revit Architecture直接把电气工程师的设计补充进去就可以实现智能无缝衔接。

Revit Architecture是专门致力于建筑设计的软件,但是它和另外两款软件,也就是Revit Structure和Revit MEP之间,是基于BIM技术因而共同享有同一个3D建筑模型,享用同一个数据平台,进一步就使得这些软件之间能够无缝衔接,同时使得这些软件的操作者们——他们从事不同领域的设计——之间的工作交流沟通变得极其便利。

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使用各自所需要的软件都可以打开由另外两方使用不用软件设计的文件。这样一来,交流加强,工作效率提升,多方也能够彼此随时进行互相验证、互相纠正、互相启发,所谓共同设计。不仅如此,当一方有所修改之后,更省内容可以立即补充到核心的那个3D建筑模型当中,即时性很强地让多方同时注意到更新。

设计师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98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中国室内设计协会会员、北京室内装饰协会会员

设计理念:

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为“设计”而设计,而完全是灵感的迸发,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现象以及生活情趣感悟的自然流露,重在表达一份纯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平淡的空间演绎出精雅脱俗的时尚气息。

主要作品:

丽丝花园独栋别墅、东方太阳城独栋别墅、静之湖独栋别墅、温哥华森林独栋别墅、格林小镇独栋别墅、亚运新新家园连体别墅、雪梨澳乡连体别墅、翡翠城别墅、慧谷根园连体别墅、汤H0USE连体别墅、Villa独栋别墅、保利垄上独栋别墅、龙湾独栋别墅、香山清琴独栋别墅、大兴黄岛香辣蟹酒楼台湾科贸公司北京总部办公室等。

记者手记:

初见任方远第一面,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艺术气息、严谨、严肃的人,有一种让人不敢接近他的气场,但当我们面对面坐下来,聊起他的生活经历,设计故事时,却感觉似乎正和邻家哥哥亲切谈话,朴实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儒雅的气质,拥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内心……公司的同事都打趣地称他为老任,我们在接下来的谈话中也亲切地以老任相称,让我们的专访更自然朴实,贴近他的内心。

Dialogue 对话

孩子的成长往往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已过三十而立之年的老任提起自己设计之路的渊源比较感叹于这个道理。因为祖辈和父辈对国画、书法等中国艺术文化的热爱,他从小也在书墨香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并受其熏陶和感染。哲学中有提到万事万物以不同的观念、形态和论理而纠结,千丝万缕,而国画的影响和设计的关系更甚。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另外,中国画学提倡静心养气,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平素注意修养心性,养得气顺神和;另一个是创作之时要注意调理内在气脉,使心无滞碍,进入最好的创作氛围。多年一直将国画作为爱好和静心之法的他也养成了一派气定神闲,儒雅平和的气场,并将这种状态带入设计中,达到目前的成就和设计时的游刃有余。

谈起他如何选择了设计师作为自己的职业,老任非常自然地谈起考大学时选择专业的青春经历,也坦诚自己开始对室内设计并没有多少认识,当时选择环境艺术(那时候称为室内装潢)因为它是工业类,并和自己的爱好和艺术沾点边。而且当时国内家装行业刚刚起步,自己也是在摸索和学习的阶段,让人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自己误打误撞地合上了北京家装行业发展的节拍,并慢慢对它产生兴趣,爱上它,并将它作为自己的职业道路。

成功、失败皆财富

大学毕业后的老任感叹学校的基础教育对于想成为一名设计师的他远远不够,又静下心去培训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实践课程,在环境艺术专业的理论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也让他在工作方面能够得心应手,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并不是简单普通的绘图员而已。

入门积累阶段对一个设计师而言非常关键,就如火爆的职场小说里都会提到的至理名言:毕业后的几年对职业道路的影响至关重要。老任回忆起这些经历也有类似的心得,并在这里想向他第一份工作的设计主管表示感谢,这位主管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建筑系,清楚地认识到深厚的基础对设计师的影响之深,因为他的耐心和认真执着,老任在他的培养下,设计基础打得非常扎实。加上那时候因为是第一份工作,并和自己的专业对口,本身也非常努力,认为这份学以致用的工作值得自己拼命和努力,加班之类的更不会觉得累。所以得益于这段经历,他设计的职业道路发展得比较顺利。

工作三年后的他也走过一些弯路,那时候年轻气盛地认为自己在设计方面已经有了两把刷子,加上周围的同事朋友都流行自己出来单做一个设计室,所以在浮躁、冲动和尝试的心态下,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说到这里,他挠头笑道,那时候成立工作室后发展得并不好,也摸不到头绪,而且疲于操心很多设计之外的琐事,所以工作室没做多久就被自己宣布“破产”。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段经历虽然很失败,但并不为之感到后悔,因为正因为这段经历让自己看清了内心渴望和所想,也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踏实,并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Dialogue 对话

以人为本的设计生活

老任在采访前发给记者的个人资料里提到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提倡的设计理念是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为“设计”而设计,而完全是灵感的迸发,是对日常生活细节现象以及生活情趣感悟的自然流露,重在表达一份纯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平淡的空间演绎出精雅脱俗的时尚气息,朴实的话语中闪烁着他多年以来对设计的精准认知。应记者之邀,他和我们分享了这段话背后的经历和想法,他提到,其实在设计之初,自己也和一些业主一样简单地关注家居的风格,但后来随着设计水平和认识的提高,发现给业主设计的并不是某种风格,而是家,希望通过设计给他一个家!所以在和业主前期沟通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了解他的喜好、生活方式、品味、习惯、经历、定位、对家的看法……了解什么样的风格适合他,加上设计师对房子的理解、设计手法、糅合功底等综合要素为他建立一种属于他家的风格。比如别墅风格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业主的喜好,还取决于业主生活的性质。有的是作为日常居住,有的则是第二居所。作为日常居住的别墅,首先要考虑到日常生活的功能,不能太艺术化、太乡村化,应多一些实用。而度假性质的别墅,则可以相对多元化一点,营造一种与日常居家不同的感觉。

当然,业主也会有自己的喜欢,并和设计师坚持,但不能一味地听取他的意见,设计师会去分析他喜欢的各个点,帮助他们发掘这些点,最后设计时在房间中建立一个主体,其他作为辅助手段,并将他们喜欢的点融入家中。毕竟大部分客户都是中国人,有的客户一味地喜欢欧式风格,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欧洲有很大的区别,而非专业的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不明白风格背后的功能和舒适更重要,这时候设计师需要做得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这份舒适和适合。如果只按照他们喜欢的来,那设计师本身就失去了自己的实际价值。比如,以前接触的一位客户非常喜欢收藏贵重的中式家具,但他本身有着多年欧洲生活经验,有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不能让他正襟危坐地坐在中式的太师椅上看电视休闲,也不能一股脑地把这些家具放到仓库藏起来,设计师要做得就是平衡两者的关系,让家舒适舒服,并把业主喜欢的东西作为附属品融入家中。因为设计师设计的是生活,而不是艺术品。

设计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一身艺术气息的老任已工作十二年有余,对工作有着充沛精力和无限的灵感,带领着自己的设计团队完成了一套又一套让客户满意的家,记者也非常好奇他保持激情和灵感源泉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道,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自己当初在某段时间做设计也做到麻木,甚至反感,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那时候设计的屋子都大同小异,而且业主的意志和我的设计理念和意图总是背道而驰,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规划者并没有发挥出作为设计师的意义和价值,设计出来的作品也像样板间而非一个家。

后来通过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工作状态,并在目前这个公司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这里没有设计之外的琐碎事情打扰自己,减轻了压力,有大量的时间去完善设计,并不是盲目的设计施工,出来只是一座没有意义的样板间。和业主沟通时,也会开始引导他们,和他们一起探讨未来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有个家,而我们有满意的作品。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设计也变成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没有灵感的时候,会和同事朋友一起聊天探讨,让其中的观点碰撞来揭开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另外,还会去各种设计感很棒的酒店、会所等各种场合中体验,居住,领略其中的美好。特别是大师的作品,可能单看外表也不错,但真正身处其中体会其中的实用,人性化,环保等字眼,会有很大的收获,这些闪光点发掘出来后也可以帮助自己灵感的形成和迸发。

Dialogue 对话

赶超国外任重而道远

从业数年,任方远现在手下也带了数名精兵强将,对于设计师的核心素质,他一直强调设计师应该有责任感,他说,这也是自己做了多年设计师的体会和心得,因为业主把房子交到设计师手上,他未来十来年甚至几十年都会住在里面,生活、娱乐、居住……,所以他希望得到一个心仪的家,而设计师的责任则是实现他的生活。当然设计一套案例非常简单,通过大量书本和案例拼凑就可以盲目应付,但这些都不是一个设计师的作为,这样也会给业主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自己在招募设计师的时候也会看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这个是最关键的。对于自己带领的设计团队,老任说他们当然还是要“管”的,首先加入团队的设计师肯定都是认同整个团队的设计理念,项目通过细致的分工、合理的安排,设计也可以很有序。

国内设计师除了需要在工作态度上向国外看齐,还有哪些是中国设计和国外设计的差距呢,经常去国外学习游历的老任是怎么看待两者的差距,他说,两者差距非常大,公司也会经常组织自己和同事去国外学习,参观,平时在国内看一些资料、杂志、光盘等素材了解到欧洲这些设计前沿的东西其实非常片面。大师的设计作品可能在国内有高仿,但这些都是表面,真正精华的东西,比如人性化、环保意识、精致五金件等是无法仿制的。当然目前国内设计进步得非常快,设计师学习欲望非常强烈,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另外,中国目前欠缺的恰恰是有针对性的研发,沉下心做研究、细致地做工作的人还不太多,这个和大环境也有关系,等到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也会各自找到突破点去超越。

同时,很多业主还处于盲目追求的阶段,没真正了解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方式。我们在国外学习参观偶尔会住有着200 年历史的庄园,它非常古朴静谧,内部也没有任何非常奢华的东西,但住在里面非常舒服,而国外的居民也没觉得这些古老建筑不适合自己的生活。业主们在一味追求欧式,奢华的同时并没有学到里面的精华,而且是否合适也得两说,所以设计师还是任重道远的,需要去引导这些业主了解,并为他们设计合适的家居生活。

别墅设计还原真实生活

老任作为公司的老员工,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不只是人生历练,还有不俗的别墅设计水平,同事透露他设计别墅多年来,从未有过一次客户投诉,从未有过一次失败案例。对于别墅设计,他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别墅的设计潮流其实就是真实,从照搬、仿照国外的风格,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主提出自我的诉求,别墅设计师就需要多多考虑把真实的生活加入到设计中去。其设计核心是空间的使用功能。别墅空间优越,里面可能会有健身房、娱乐房、洽谈室、书房、客厅等,还可能有主、次、小客厅之分等等,别墅设计首先以理解别墅居住群体的生活方式为前提,才能够真正将空间功能划分到位。而只有将空间的使用功能发挥到极致,才能不辜负业主的托付。

有过公寓和别墅设计经验的他认为两者有哪些不同呢,他回答道,别墅的设计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优越的空间怎样划分合理?各空间怎样满足家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各空间交接处的衔接过渡是否合理?融合别墅品位的时候不损失各自空间的特性。另外,别墅的施工对施工工艺要求比较高,业主需要分辨清楚。同时,保持别墅整体装修风格的统一,在装修初期进行整体室内设计,对每一处空间都应有细致入微的设计规划,起居室、厨房、餐厅、卫浴、卧室……将各个空间的特色贯穿或加以呼应。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设计师 五篇 设计师心得体会【五篇】 设计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设计师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