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19篇)

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19篇)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精品文章  《谈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5篇》  第一篇:谈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19篇),供大家参考。

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19篇)

篇一: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精品文章

  《谈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5篇》

  第一篇:谈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精品文章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中学习。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人类几千年来发展的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们源于实践,同时也经过了我们的先辈们实践的检验,还必将成为我们新世纪一代作为自身发展以及投身祖国建设的理论武器。

  第二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精品文章

  律基础的认识

  当我们告别青春懵懂的中学时代,迈进如小社会一般的大学。人生的历程即将书写新的篇章,人生的道路也跨入了新的阶段。满怀希望和憧憬,我们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我们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我们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许多不适和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节思修课,老师为初入大学的我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第一节课里,欧阳老师极其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大学生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能力。第一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怎么去好好学习呢。所以,锻炼身体是有必要的。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运动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而且公共体育是大学的必修课,是不会允许你不过关的。第二是要有金钱思维。要学会赚钱,掌握赚钱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成年人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大学期间,不能够完全依靠父母,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第三是要改变原有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大学生,看问题,想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或者只看到表面,而没有看到本质。100分钟的时间,我受益匪浅。

  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走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殿堂里。在这里,没有人管你,周围充满了许多诱惑,丰富的课余时间,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人民

  精品文章

  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承载着家人的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不应该无所作为,而是应该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争做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爱泼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父母,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国家或者成长的环境。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选择死亡,更不能选择死亡的时间或者条件。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的领域里,我们可以选择怎么样活着。是勇敢无畏地活着,还是战战兢兢地生存;是活得光明磊落,还是卑鄙无耻;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权衡生活中的轻重缓急,选择让生命更具有意义的事情,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或拒绝要做的事。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每个人都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怎么样做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才能成为这场比赛的领先者。就看你是打算怎样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的。

  欧阳老师曾采取过视频教学,这是与以前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课方式所完全

  不同的新形式。他给我们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向我们阐明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眀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事实的确如此,理想,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击流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

  精品文章

  能将二者联系起来。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回顾历史,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完成长征壮举取得胜利。如果这种长征精神永存我们心中,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呢。长征是一场理想与信念的伟大胜利,牢记这个理想与信念,我们必将创造更大的辉煌。难道还有什么事情比长征更痛苦、更累、更难。恐怕已再没有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去寻找如何借口或者理由,去逃避现实,应该相信只要坚定理想,坚定信念,一切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录。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领悟人生真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当认识到人生目的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辨别和抵制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积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当你在玩游戏打英雄联盟的时候,别人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为自己充电;当你在与恋人花前月下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社会上实践了。所以,不要浪费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精品文章

  相信你今天所付出的辛勤,明天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近几年,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最难就业季频频出现。而且在某些工作领域存在着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一个条件较好的女性和一个中等条件的男性,二人同时去应聘一个岗位。结果被录取的往往是男性而非女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女生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本科专业知识学完后,可以选择去更高水平的地方进行继续深造学习,如考研究生,读博等等。要争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世纪优秀

  人才。相信机会总是眷顾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才不会步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军中。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生人生话题,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情是神圣的,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作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时候,恋爱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者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年轻人应该学会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学,失恋不失爱。在恋爱问题上处理好这样两种关系:第一

  精品文章

  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应该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两个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该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大学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为人处世。所以,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和同学老师之间关系,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大学时代与爱情相逢,那就应该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美好人生的祝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实习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新时期下的爱国主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不能只把爱国主义挂在口头上,更要把践行爱国主义融入到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爱国主义才能真正的闪耀出它的价值。

  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填

  精品文章

  补道德的缺陷。”那么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就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认识道德的功能与作用。其次,更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最后要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修德,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要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得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以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自我约束和提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因此,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行动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培养法治思维,形成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树立法律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维律的权威。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从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导。我们如何将自己的时间做出规划,如何确立目标,精品文章

  如何展示自我。您的教导使我们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朝着美好的人生前行。虽然思修课的内容无关专业,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即便将来我们步入社会,这也将是我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我想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谢谢老师的教导,您是个很好的老师,您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您让我思考了

  许多,关于我现在,也有我的未来。

  第三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9.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习题1(单选题)】

  question: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answer: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不学礼,无以立是非之心,智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习题2(单选题)】

  question:大学生面对崭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nswer:

  尽快结识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尽快化解思乡情结

  【习题3(单选题)】

  question:大学生面对崭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精品文章

  answer:

  尽快化解思乡情结√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结识新同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习题4(单选题)】

  question:大学生在适应大学这一新的环境中最根本的因素是:answer:

  √确定新的奋斗目标摸索大学学习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习题5(单选题)】

  question:大学学习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需要强化自身学习的:answer:广泛性选择性前沿性√自主性

  【习题6(单选题)】

  question:创新学习的基础是answer:基础厚实√求真务实奇思异想认真钻研

  【习题7(单选题)】

  question: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起着主导作用。answer:√正确错误

  【习题8(单选题)】

  question: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answer:错误√正确

  【习题9(单选题)】

  question:大学和中学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answer:正

  精品文章

  确√错误

  【习题10(多选题)】

  question: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answer:没什么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学习要求的变化

  【习题11(多选题)】

  question:大学生应如何提高独立生活能力:answer: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习题12(多选题)】

  question: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学习理念:answer:√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理念√创新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

  【习题13(多选题)】

  question:只有学风端正,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以下哪些是大学生应着重培养的优良学风。answer:√勤奋√求实√创新√严谨

  第四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调

  查

  报

  告

  精品文章

  任课老师:付春华组长:陈泉河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组长:陈泉河1467106306组员:田金波1467106304冀伟成1467106305赵旭宇1467106307闫威1467106310白文辉

  何东1467106312杨志达1467106309(以上成员都为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

  小组分工。冀伟成负责各成员心得的汇总,田金波负责问卷设计和结果分析,杨志达,赵旭宇负责调查总结的编写,何东,闫威,白文辉负责问卷发放。

  前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主题为“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研究,参与本次调查的成员为自动化4班的陈泉河,冀伟成,田金波,赵旭宇,杨志达,闫威,何东。调查时间为xx/12/8到xx/12/16,历时8天。调查主要以在网上发放问卷展开,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题目: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现状的研究二,调查形式:本次报告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三,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大学生的一些问题,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问卷见附件,具体内容如下。

  精品文章

  四,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一)关于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240份,获得有效样本237份,有效问卷率为98.75%。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占41.2%、大学二年级学生占30.0%、大学三年级学生占34.2%;男生占79.2%、女生占20.8%;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7.1%、共青团员占87.5%、问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理解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现阶段的理想信念、大学生目前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学校开设的学科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作用四大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采用检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

  (1)当被问及作为一个大学生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时,13.75%的同学认为需要认真学习;41.7%的同学认为要多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13.75%的同学认为可以利用假期工作了解社会掌握应有技能,以便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

  31.8%的同学认为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持之以恒。

  (2)对于道德、职业、生活理想三个年级所占比例比较接近,但关注社会政治理想的同学中大三的同学占了50%,可见高年级同学对社会政治理想关注的较多。在被问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冲突时,有65%的同学表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维方式趋于理性化;有15%的同学以个人理想为主,只有20%的同学选择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

  想,其中大三的同学占46%,他们把社会理想放到优先位置,能

  精品文章

  为实现社会理想牺牲个人理想,集体社会主义观念比较强。

  (3)大三同学中有小部分人对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作用认识不深,当被问及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必要性时,有91.7%的同学表示非常有必要或必要,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同学中大一占43%;还有8.3%同学表示是不必要,其中大三的同学占了58.3%。从调查数据来看,自动化专业学生有一部分的学生对大学奋斗目标还处于模糊状态,缺乏坚定理想信念,形式不容乐观。当被问及进入大学以来,你是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时,有37.5%的同学表示他们还处于模糊阶段,有49.6%的同学基本明确奋斗目标;有12.9%的同学奋斗目标很明确。需特别指出的是,在选择奋斗目标模糊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43.4%,大二学生占39.4%。

  (4)当说到实现理想最大的障碍时,49.9%的同学认为是个人能力不足,3%的同学认为是家庭条件的制约,47.1%的同学认为是社会大环境的制约。

  二、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

  精品文章

  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品文章

  三、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四、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

  精品文章

  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与所教学生联系最近的杰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国的,本省的,本校毕业的,等等,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激

  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踩到科学巨匠和学术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精品文章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

  精品文章

  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與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

  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六,调查总结: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发现,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同学都很重视理想和信念的树立,也意识到了健康、向上、正面的理想和信念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作用,而且这种理想信念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奋斗目标,特别是择业观念。同时也发现了筛选资料、分析资料的难度。

  精品文章

  而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同学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至于迷失自己。而且让同学们认识到社会的主流时好的,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感觉做着奉献。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社会上的腐化问题,接受正确思想的引导,进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

  七,心得。“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军,他们身处文化教育战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和冲锋队。如果把这些大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创新的潜能挖掘出来,就会汇聚成一股无形

  的建设战斗力量。所以要让每一个大学生走进实践工作中去,成为先进形象的代表,让广大大学生成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建设祖国事业的合格标兵。

  为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联系到民生公司进行假期社会实践。

  经过假期一段时间的打工,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精品文章

  提高了自己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今的中国发展是飞速的,世界的变化是飞速的,所以,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不被淘汰,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的更好。

  二、具体感受:

  理想,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从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我就深有体会。有人说人生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那么毫无疑问理想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有了这明亮的灯塔,我们

  就不会迷航,不会气馁,坚定果敢地向前,最终才会乘风破浪直达成功的彼岸。

  雄鹰的理想是振翅长空翱翔九天;海燕的理想是搏击风浪穿越茫茫海面;蛟龙的理想是行云布雨畅游深潭;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是与时俱进屹立风口浪尖。

  此次问卷调查让我感触颇多: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大学

  精品文章

  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只有这样,才能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是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效,充满自豪。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自身成才而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是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生命生活质量,提高人生境界、幸福指数,有助于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力量,理想信念越坚定,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就越坚定。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所承担的任务与以往不同了,但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精品文章

  困难和挫折,同样需要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强意志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八,附件

  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问卷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这次的调研活动,本次调查活动希望通过

  问卷中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为了调查的准确性,希望您能认真填写,再次对您的配合表示感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2.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3.你拥有理想吗。xa有短期理想,并且有意识地去达成自己的理想

  b有短期理想,但是没有特别的计划去实行

  c有长远理想,并一直为之准备着,完美自我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d有长远理想,但没有相应的计划,凭感觉走

  e没有理想,根本就没有想过,整天混日子4.你的人生目标是xa追求真理,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

  b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

  c生活安乐,与世无争

  精品文章

  d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

  e追求物质享受

  5.到了大学你是否重新调整自己的理想a本来就没有设定

  b没有,坚持自己最初的理想\c无所谓,以后还是做与自己理想相关的工作d打算转专业e完全改变自己的理想

  6.你认为你当前不能实现理想的困扰有以下哪些(多选)。a实力不足,自身综合素质不高b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c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d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异e无困扰

  7.在过去的人生旅程中遇到挫折和坎坷时,你是怎样解决的xa向长辈或同龄人求助

  b自己勇敢面对,直到问题解决

  c尝试解决,无果之后放弃

  d任其发展,一蹶不振8.您面对挫折的态度:

  a不惧挫折,直面挑战挫折会给自己带来很久的阴影b遭遇挫折后,会变得很谨慎c害怕挫折,不敢面对9.您衡量成功标准的是:a拥有财富和地位

  b只要有一个平凡人的幸福生活就够了c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d只要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就行10.你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a健康b理想信念c金钱d名誉e权利f情感

  11.你希望今后的生活状态是:a每天做计划,一步一个脚印

  精品文章

  b做短期的计划,并努力去实现

  c始终坚持自己的最终理想,试图向着它靠近

  d几乎不去想,只是应对现在的生活12.你感觉理想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a充实、快乐

  b忙碌却感觉收获甚微

  c压力很大

  d基本无影响

  13.在理想与现实中你将怎样来进行选择。

  a分析现实情况然后在根据情况重新订立自己的理想b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c把理想放于心中,等待何时的时机再实现

  d放弃理想并且就现实地过日子

  14.你觉得信念对你的理想的实现是否有帮助。

  a很有帮助,特别是在自己遇到挫折时,信念是自己很重要的精神支柱

  b有帮助,是理想实现的动力

  c可有可无,对自己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15.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你的意见或建议是:

  第五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环节论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姓名:xxxxx学号:xxxxxxx专业:xxxxxxx

  精品文章

  摘要: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

  产,而传统美德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它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自强不息,始终保持着作为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能使我们大学生懂得修身、为人、处世、治学等方面的基本道理。

  关键词:传统美德、大学生、教育、发展

  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桥头拾履,这些传统美德的故事自幼铭刻于中国人的脑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格言,一直激励着中国人建功立业的豪情;传统道德的一些要素经历朝历代也基本形成了共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昂精神风貌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意识。而大学生,更是需要这种东西。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网络上、电视上一些当代大学生,做出许多不道德,令人不齿的行为。大学生理应收到过良好的教育,其世界观价值观应该已经正确地树立了,可是为什么还会有杀人、虐狗虐猫等种种事件发生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是该反

  精品文章

  思反思了。

  (一)应试教育机制忽视了德育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应考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即是适应以考试为惟一手段来甄别和选拔人才的教育方法。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机械的、片面的淘汰式教

  育。爱因斯坦认为。“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学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而应试教育这种违背教育规律和呆板的、片面的育人和取人方式,古往今来,都受到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

  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探求新知的本领和科学的为学精神,又要培养其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学生不能只有“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而忽视“修身”的基本功。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教育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谓?和谐的人?,应当是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人。”而在应试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割裂了德育和智育的整体性,否定了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的关系,否定了二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本质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德育是智育的生命线。德育是根。一个没有良好的德育素养的人,也不可能很好地治学、求真、做人;离开了德育的智育是空洞的、虚伪的智育。

  德育的有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教育要求能顺利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能通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此外,德育的有效性还表现在德育的效率上(即以“最少的时间投入

  精品文章

  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的基本内涵。从本质上讲,忽略了德育的有效性,必将导致教育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丧失、心理失落、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甚至危及社会安定。因此,对待德育,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争取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使学生的人性扭曲,人格残缺

  加强和重视德育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净化心灵、滋润心田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李光耀指出:“家庭把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正式讲授的方式传给下一代”。由于这种教育的隐蔽性和渗透性,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言行。曾有人指出“中小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成长?。?成长?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学业的提高,还包括身体、心理和道德的健康,包括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当我们把智育上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以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实际上就把孩子、把教育非人化了,这同样是人性的丧失”。应试教育机制下,社会舆论导向的偏差,使人文关怀失去了德育的根基;在学校有升学率的压力,使德育的人文关怀成为一片荒漠;在家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攀比心理则使德育教化丧失了最后的堡垒。由于教育片面张扬这种工具理性,以至于其人文价值难以延伸。心理学老师陆小娅在《断掉的链条叫人性》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人性的熏陶,她呼唤把

  精品文章

  学生当“人”看,既要关心他们的生理需要,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包括安全、爱、尊重、归属感的需要等等。她还指出,“以人为本”不是哲学家的抽象概念和管理学的空洞口号。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把自己当人”,也“把他人当人”。没有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这个社会也无法真正走向文明。因此,必须努力探索使学校所推行的德育与家庭所倡导的、社会所弘扬的德育教育三位一体,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功利性思想,忽略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元代教育家许衡指出,品德教育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人已有的“善端”,开发未来的“善端”;二是防止未来的“恶端”,革除已有的“恶端”。他还提出了“用人当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的教育思想。由于功利的驱使,在教育对象上也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即并不是所有的受教育者都能进入教师的视线,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总是成为受歧视的对象,更何谈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久而久之,既没有培养也没有开发应有的“善端”,本是些可造之才,却不知不觉地养成许多“恶端”,这同样是教育的悲哀。面对德育的功利导向和德育“智育化”的倾向,必须解决好德育对个体的信念、信仰教育的问题,以及德育对智育的促进和支撑作用的问题。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我们该如何在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

  精品文章

  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第五: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

  精品文章

  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当代大学生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道德方面却一直缺失。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xx年12月19日xx春在郑州大学的演讲《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二: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思考

  作者:王幸福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5期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重要育人功能,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往往削弱其应有的价值。着重剖析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种种表现及其强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思考

  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而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断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力诠释了育人的漫长与艰辛,说明育人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课程,担负着重要育人功能,理应放在首位,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这门学科的被弱化,甚至到了边缘化境况,这种现象普遍而突显,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观念和行为上的偏差

  1.专业教师配备不到位。道德与法治课是活动型的综合课,有其自身的学科特征和育人功能。小学阶段基本不招考专职教师,除英、音、体、美专职教师外,其余教师都是全科教师,这门课程大多都由全科教师兼任。但这门课程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教师不专职,业务不强,不做专门研究,是不可能把握好学科特征和性质的,会降低课程实施的效果。

  2.免试入学政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采取免试入学,划片就近就学的原则,原本就不重视学科,边缘弱化的程度更加显现。

  3.教师思想认识偏差。这门学科专职教师几乎为零,大多由语数课教师兼任,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主科教学当中,轻视副科教学,教学效果和质量可想而知。

  4.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学生的思想认识当中,只有班主任的课重要,数学课次要,其他课的教师在学生思想上并不重要。也就是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地位在削弱。

  5.家长和社会认识不同向,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足够认识,在家庭当中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只学“主科”的错误思想,学生在无形之中也就对学科产生了偏见。认为只有学好“主课”和考好成绩,才是好学生。

  二、行动和实效上纠偏

  1.提高认识,认识道德与法治课对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把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有效途径,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强化“主科”教学的同时,把副科也要摆在重要位置。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侧重“主科”教学无可厚非,但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努力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适应新课改教学要求。

  4.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之所以会对道德与法治课产生偏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和教师没有正确地引导。教师要加强正面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树立一种“开卷有益”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自觉树立起学习该课程的思想动力,认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5.社会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德育及其他方面发展的思想只会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思想意识,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提供有力支持。全社会要形成一种良性的舆论氛围,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动力和兴趣。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将学生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生活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真切感受学的与现实相一致,养成良好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生活,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想,用心去悟,让事实来检验。激发动力,焕发活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充实,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整个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要积极转变思想,共同努力,把道德与法治课所具有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沥.简析小学思品课情境式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8(11):23-24.

  [2]孙明新.小学思品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聊城大学,2017.

  [3]朱倩倩.思想品德教师人格魅力的实证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4]韦华.思品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5(8):74-75.

  编辑

  郭小琴

篇三: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认识

  2017年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高陵区教育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解析;二是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在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中,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首先,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能从课本中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

  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其次,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再次,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通过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

  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ürdenpers?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Nurfürdenpers?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

  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篇四: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No,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

  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2.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xx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4.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

  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

  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5.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

  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

  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6.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一面是孩子们日常玩耍的折纸飞机,一面是节约用纸。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精准的设问,学生们很快进行了有效交流、讨论,得出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可以折纸飞机玩”的结论。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路上飞洒的广告宣传单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象时,巩革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辨,“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造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巩革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辨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法课堂上学生思辨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

  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热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王瑶主任,更是紧抓教师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新教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7.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节课巩革老师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紧接着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

  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这一问题,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8.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参加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在本次研修活动中,三位老师针对《我是一张纸》这堂课进行了现场讲课展示,令我印象深刻。

  三位教师都以“我是一张纸”的角度出发,围绕“浪费”与“节约”两个主题,启发学生展开思维想象,体会浪费纸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引导学生领悟节约的重要性。那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呢?巩革老师在一开始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纸的苦与乐。通过出示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浪费纸张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该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再通过一组组数量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即使每一个人只浪费一张纸,对这个社会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后半堂课中,巩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纸”说的话,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自由感悟,将本节课所思所想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当中做到真正的节约与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德法课真实的价值,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就能够促进其思维品质和语言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地设计有价值、贴近现实的思辨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思辨话题进行真诚地、有效地交流与对话。我相信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一定会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9.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随着教研的深入,结合我们德法课本身的性质,我们认识到“议题式”并不单单是整节课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课堂的学习、交流。那么针对《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怎样来体现我们这一研修主题呢?通过教研,我们从课本中两个小朋友对待纸张不同地表现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浪费纸张的行为?哪些行为是节约用纸的行为?教会孩子去辨析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如果当孩子提到学习中浪费纸张的行为时,我们就顺势

  引导全班学生围绕着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浪费纸张的行为,去思考、去辨析。在整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提升、引领,抛出重点问题引发孩子继续去思考、分析,更多的去辨析自己的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基本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找出能引起学生思辨点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辨析,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和交流,结合不同的视角,“问―思―辨”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勇敢地表达出来。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过多的想呈现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对于二年级的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公共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课堂上的引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然,对于这一主题的探究我们也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在后续的研修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成果。随着片区研修展示活动的结束,新一轮的研修即将开启,期待与五片区的所有老师同行。

  10.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

  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

  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篇五: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心得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只只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象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去。到底思想道德可我有学了些什么,又有什么感想呢,我在这里总结下。

  我认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是在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和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方面。生活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把人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大学似乎是最美好、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能使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篇六: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认识

  2017年7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高陵区教育局组织的《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解析;二是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在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中,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首先,新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能从课本中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其次,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再次,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最后,通过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源-于-网-络-收-集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总之,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源-于-网-络-收-集

篇七: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五篇】

  1.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七年级的中学生活已经向我们告别。在这一年里,《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受益匪浅,它伴随着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好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该心怀梦想,把握机遇,自主发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创造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

  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学习的热情,让我的学习充满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充满喜悦;我更喜爱这门学科。

  2.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通过一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这门学科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它意义重大。

  认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坦然应对青春期的变化,不会为青春期的变化而苦恼;我们会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异性间的情感,不为这种情感所困扰;我们会正确对待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我们会认识到自信的力量、自强的作用以及学会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我们会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会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好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引导我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这是一门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3.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刚步入中学的我们,接触了一门新学科——《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我们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像一棵树,不能长歪,一旦长歪就很难扶起。只有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会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才得以实现和维护。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那什么是法治呢?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非常重要,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我们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4.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我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告诉了我怎样度过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的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面对中学生活,我们应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我还明白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的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进入初中,我们也进入了青春期,《道德与法治》告诉我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应该用汗水书写难忘的故事,用泪水记录成长的悲欢,用创造见证生命的喜悦。

  中国正大步走向法治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更多法律知识,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在学法中懂法。要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喜悦,我更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5.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

  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篇八: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中学习。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说是人类几千年来发展的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他们源于实践,同时也经过了我们的先辈们实践的检验,还必将成为我们新世纪一代作为自身发展以及投身祖国建设的理论武器。

  以上就是我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增强了法律意识,为.

  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篇九: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5篇

  我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告诉了我怎样度过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的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面对中学生活,我们应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我还明白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的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进入初中,我们也进入了青春期,《道德与法治》告诉我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应该用汗水书写难忘的故事,用泪水记录成长的悲欢,用创造见证生命的喜悦。

  中国正大步走向法治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更多法律知识,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在学法中懂法。要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喜悦,我更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三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

  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四

  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七年级的中学生活已经向我们告别。在这一年里,《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受益匪浅,它伴随着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学习时光……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好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该心怀梦想,把握机遇,自主发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创造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谐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学习的热情,让我的学习充满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充满喜悦;我更喜爱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心得体会五

  通过一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这门学科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它意义重大。

  认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坦然应对青春期的变化,不会为青春期的变化而苦恼;我们会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异性间的情感,不为这种情感所困扰;我们会正确对待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我们会认识到自信的力量、自强的作用以及学会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我们会积极应对负面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们会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好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引导我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这是一门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必修课”。

篇十: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5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1刚步入中学的我们,接触了一门新学科《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我们青少年身心安康进展,有利于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像一棵树,不能长歪,一旦长歪就很难扶起。惟独仔细学习《道德与法治》,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防备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不断增添,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会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才得以实现和维护。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那什么是法治呢?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顺从法律,恪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格外重要,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法治时代,并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增添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文化环境的形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成。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立的受益者,我们更应当成为参加者和推进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抱负,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2我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告知了我怎样度过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是人生进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的根底;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越发丰盛而厚实的底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面对中学生活,我们应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我还明白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的追梦圆梦,才干变化生活,变化我们自己。努力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进入初中,我们也进入了青春期,《道德与法治》告知我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应当用汗水书写难忘的故事,用泪水记录成长的悲欢,用发明见证生命的喜悦。

  中国正大步走向法治时代,我们须要主动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仔细学习更多法律学问,自觉增添法律意识,在学法中懂法。要学会依法办事,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律庇护我们安康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喜悦,我更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3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弥漫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领学生对学问的探索、教师对课堂的细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格外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谢谢耿校和赵教师的指导和帮忙,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过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长进。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质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弥漫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酷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老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质的提升,不是靠老师的学问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觉,在叙述中对照思量。此外,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答复进行总结和提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答复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须要在平常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仔细观察了巩教师和胡教师的出课,两位教师在教学时都弥漫对教学的热烈和对学生的酷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格外明晰,了然于心。巩教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弥漫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省纸、爱护纸。胡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量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省纸的好办法,最后建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省纸的宣扬员,更好地节省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善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量辨析,在问题中寻觅真正属于自己的学问。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4时间过得好快啊!不知不觉,七年级的中学生活已经向我们告辞。在这一年里,《道德与法治》学科让我受益匪浅,它陪同着我度过了一段美妙的学习时光

  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

  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越发丰盛而厚实的底色。在这样美妙的青春时代,我们更应当心怀幻想,把握机遇,自主进展,开发自身潜能和发明力,用汗水挥洒青春,用双手发明美妙的明天,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法治时代,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当恪守法律,依法办事,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公民。法治的社会是和睦的,法律的蓝天是湛蓝而深远的,我们应携起手来,时刻捍卫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自觉尊法守法,秉持心中的利剑,共同发明美妙的明天!

  在一年时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认识到了友情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孝亲敬长、如何与他人交往,体会到了家的意味,感触到了生命的意义,也学会了在集体中成长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激发了我的学习的热烈,让我的学习弥漫乐趣;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的成长弥漫喜悦;我更爱慕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5通过一年《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这门学科不能只为了考试而学习,本文档为Word版本,可随意编辑

  学习它意义重大。

  仔细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坦然应对青春期的改变,不会为青春期的改变而烦恼;我们会正确认识和看待青春期异性间的情感,不为这种情感所困扰;我们会正确看待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我们会认识到自信的力量、自强的作用以及学会做一个自信自强的人;我们会主动应对负面心情,做自己心情的主人;我们会真正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正确处理好个人节奏和集体旋律的关系,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根本看法和能力,引导我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弥漫正能量的人,这是一门走向社会、走向将来的"必修课"。

篇十一: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精品文章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看法》

  对于思修这门课,一直以来我都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上的,毕竟十二年的学习历程中,它都只是充当了一个很“水”的角色。虽然在中考时,思想政治这门与《思修与法律基础》相近的课是考试范围,但也只是采用了开卷考的形式。

  进入大学后,本以为可以不用上思修课的我对于学校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颇有些无奈。能进入浙江大学的校园的学子,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已更改已经基本定型了,接下来该是闯社会的时候了,不该只是呆在教室里学这些早已听出老茧来的东西。

  但是当我遇到两件事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改变。

  第一件事是看到了一则新闻。伊士曼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意志是胶卷生产的霸主企业。但是由于前几年数码摄影设备的大范围流行,是的柯达公司破产。但是再回过头看看,是谁最早发明数码摄像机的。是柯达。但是柯达过于依赖自己的传统产业,轻视数码产品的研发,最终竞争不过他热而失败。给我一种启示:你自己轻视的东西可能往往是别人重视的东西,甚至可能是助你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们对思修课的轻视,可能导致的后果不仅仅是挂科的危险。当今中国社会和世界形势快速变化,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思修课就像印度的恒河,洗尽你心灵中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孽根。

  另一件事是军事理论课上陈昆福老师讲的话。他说:“有人说:

  精品文章

  我们又不是军人,干嘛要学军事理论。战争时刻都可能爆发,我们浙江大学的学子们是精英中的精英,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后备军官,都是要带头保家卫国的。”军事理论课现在是用不上,但战争来了的时候,就是保命的东西,不止保你的命,还能保国民的命。

  或许有人不上大学,照样能赚大钱;或许有人,天天逃课,照样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许不上思修课的人,也照样不犯法。但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学过思修与法律基础课的人,可能更会有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道德素养。

  思修课其实并不“水”,之前布置的思修小组任务就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希望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人能终生受益,不要再上过课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受。

  第二篇:谈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胡月

  每年新学期开学以后,都有大批刚跨入高校的新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对大学的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生活习惯等不适应,对自己的人生设计、生活预期感到迷茫和困惑,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科学引导,长期处在压抑、苦闷、焦虑、消沉、懊悔、颓废等心境之中,有的甚至通过网络游戏来排解苦闷、寂寞和失落的情绪,严重影响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笔者在该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将课程教学与

  精品文章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分析我们新生中常见的适应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帮助我们尽快调整好心态,走出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困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人生新阶段的转变。

  一、我们大学新生常见的不适应现象1.心理不适应。

  在中学阶段,学习是压倒一切的大事,除了学习,其它事情都可以高高挂起,不予理会,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事情自有家长和老师帮忙打理和操心,学生普遍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依赖性。进入大学以后,特别是远离故土和父母的新生,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来处理,突然“断奶”会使很多新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如果遇上一些生活上的小挫折,又没有老师、知心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关心和帮助,我们就会有一种被抛弃感,容易产生焦虑、沮丧、孤独、无助等不良心理,会特别地想念父母亲人、怀念过去,有的同学还会萌生回家、辍学等“归去兮”的想法。

  2.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教育更趋近于“人”的教育,教育的目标不仅重视智商教育,更重视情商教育。不仅要学生知识,而且要学生学习,使其具有汲取、处理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他们认识世界,还要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保护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不仅要他们知识技能,还要他们做人。所以,大学教育方法主要采取“引导式”教育。而中学阶段的教育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驱使,学校注重在本区域内的排名,看重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关注的是每年升重点大学的人数,学生往往被作为“工具”而培养。因此,老师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对学生耳提面命,精品文章

  实行“搀扶式”教育。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急剧转换阶段,我们大学新生显得手脚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进入大学后,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增多,许多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被题海、周考、月考等忙得晕头转向,已经形成习惯性忙碌,突然多出来这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感到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打发这些时间。很多新生还依然希望老师来安排我们的课余时间,希望现在的老师像中学时的老师那样,来督促我们学习。

  3.人际交往不适应。

  大学新生由于来源的广泛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其为人处事的方式和生活方式与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上我们90后的大学生大多个性张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个别学生在家里养尊处优,形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不会宽容,更不会忍让。进入大学以后,住在几个人聚居的集体宿舍里,没有了在家时的宁静和舒适,闹烘烘的宿舍和性格、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互不相让,相处出现困难。

  4.环境不适应。

  我是一个来自外省的学生,跟我一样,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离开居住地到外地求学,离开自己生长和生活了多年的故土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由于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发生重大变化,很多同学出现眩晕、失眠、呕吐、腹泻等不良生理反应;再加上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作息时间也与在家、在中学时的情景迥然不同,难免出现适应性障碍。一些细小的事情,比如校园面积太大、上课地点距离宿舍

  精品文章

  太远、教室频繁更换等,我们也会出现紧张和不安情绪。

  二、我们大学新生不适应高校学习生活的原因1.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导致的失落。

  高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在这艰难的行程中,家长、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整天向学生灌输的是:现在苦点、累点,到了大学就好了。在这种激励之下,很多同学把大学生活想象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以为大学生活舒适而惬意,而现实的大学生活没有传说中的“象牙塔”那样神秘和轻松,学校可能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专业可能不称心如意,学习任务依然繁重,课余生活单调等等,加上部分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更多的是遵从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学习缺少动力,种种不如意让一些新生的失落感挥之不去,这种没有学习动力和奋斗目标的生活,使不少新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缺乏上进心。

  2.评价标准的改变。

  相对于以分数论高低的中学,大学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而是一些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们的青睐。那些在高中阶段一心扑在学习上,只追求高分的同学就会发现自己除了在学习成绩占优势外,其他方面差之甚远,尤其是那些考入名校的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同学,或因知识面窄、缺乏才艺表现,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穿着打扮落伍,甚至因为地方口音浓重、被同学取笑而感觉“矮人一等”,不能全面、精品文章

  辩证地评价自己,从而产生自我认识上的困惑,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自卑心理和偏激情绪。

  3.就业的压力,使我们产生焦虑和抑郁。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热议以及众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使很多新生进入大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气氛所笼罩。不少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就开始进行就业教育,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高校对就业难问题过度渲染,在就业教育中注重传递就业形势方面的信息,忽视对新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规划的引导,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在背后推波助澜,使一些同学对未来就业产生恐惧和焦虑。特别是来自边远农村和困难家庭的同学,本想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身乃至家庭命运,摆脱落后和贫困现状,由于对就业形势和就业预期产生错误判断,容易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对理想前途产生迷茫,对接受大学教育失去信心。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我们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我们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大学新生的成长需求,对我们的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课程的绪论部分就是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主要告诉我们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提高自身独立生活

  精品文章

  的能力,明确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从而适应大学这一人生新阶段,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其次,课程第三章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育新生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我价值评价体系;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告诉我们如何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课程第六章第二节讲述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告诉新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使大学新生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化解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从课程总的设置目标看,这是基于我们新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以后普遍面临的诸多困惑和问题而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使我们认识真正的大学,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尽快从各方面成熟起来。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老师应当深入分析和剖析我们新生入学以后存在的不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下功夫,配合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使我们平稳度过大学开始阶段的不适应期。

  第三篇: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看法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看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国家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教育的必修课,是一门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设置的,对学生认识和熟悉大学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发挥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的崭新课程。

  刚告别中学时代,迈入大学校园,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认识大学生

  精品文章

  活,适应新的人生阶段。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这些,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转变好了学习方式。并且通过接下来几章的学习,学会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第四章,我们学习了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伟大的祖国使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母亲。我们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而感到骄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代表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坚定的爱国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是每个青年大学生的神圣职责。接下来在后面,我们又学习了如何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最后,又学习了关于法律的一系列知识。使我们对我国的法律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而建议,我觉得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动太少了,不利于学生在表现自己的方面上的提高。也许是阶梯教室太大的缘故,大屏幕上的画面基本上看不见,坐得太近也没用,而且老师在上课期间说话的声音也不是很大,听得不是很清楚。别的就没什么了。

  总体上来说,经过一个学期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很感谢老师。

  第四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感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感悟

  一眨眼,我们的第一年大学生活就这样快要过去了,在这一年的精品文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我们不但学习到道德修养,还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思想道德了我们: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追求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等等。它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时,也了,我们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增强了我们的法律知识,弘扬了法治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法律的强制性、重要性······让我们必须自觉遵守法律,维律权威。

  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因为,这节课老师是完全让我们自己讲的,这让我们的印象最深,记得最牢。这种上课的方式,让我们的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不再是一味只听老实讲,听了就过了。让我们自己提前备课,找资料,然后到讲台上讲解,这是在我们要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讲解出来的,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胆量,锻炼了我们的口才能力,还有应变能力。虽然没有老师讲的那么好,但这毕竟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了站在讲台上。而且是同学们自己讲的,其他同学也很认真的听,也认真讨论了“大学生与诚实道德”,我们许多同学从自身的身上讲了:诚实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是我们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我们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结合了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件中。

  而在法律方面,因为是这个学期学的,印象还挺深刻的,老师用

  精品文章

  了许多案例,让我们更好的理解那些难懂的法律法规,学习了许多法律,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会了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防止同学们违法犯法。在学习法律时,让我们学到了在懂法、用法的同时也要树立法律权威,维律的权威。而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做法律的维护者。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的风尚。与此同时,我们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还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律权威。同时,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合法的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应该相信法律,了解法律,熟悉法律,运用法律······

  平时老师讲课也很详细,清楚易懂。常常用许多案例、视频来让我们更清楚所讲的内容,不用很抽象的想象。也结合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不是为了考试而学,而是为了运用而学的。

  总的来说,学了这本课程,不但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还让我的综合素质提高了;特别在刚开学时,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走进社会;学习到了如何做个有用的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清楚了我们身负的责任,我们的目标。

  第五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精品文章

  当我们告别青春懵懂的中学时代,迈进如小社会一般的大学。人生的历程即将书写新的篇章,人生的道路也跨入了新的阶段。满怀希望和憧憬,我们人生的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我们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我们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许多不适和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迎来了大学的第一节思修课,老师为初入大学的我们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第一节课里,欧阳老师极其简明扼要的论述了大学生所要具备的三个基本能力。第一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怎么去好好学习呢。所以,锻炼身体是有必要的。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运动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而且公共体育是大学的必修课,是不会允许你不过关的。第二是要有金钱思维。要学会赚钱,掌握赚钱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成年人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大学期间,不能够完全依靠父母,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生活。第三是要改变原有思维方式。作为一名大学生,看问题,想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或者只看到表面,而没有看到本质。100分钟的时间,我受益匪浅。

  脱离应试教育的苦海,走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殿堂里。在这里,没有人管你,周围充满了许多诱惑,丰富的课余时间,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承载着家人的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美好未

  精品文章

  来生活的向往。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不应该无所作为,而是应该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争做一名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爱泼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父母,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国家或者成长的环境。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能选择死亡,更不能选择死亡的时间或者条件。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的领域里,我们可以选择怎么样活着。是勇敢无畏地活着,还是战战兢兢地生存;是活得光明磊落,还是卑鄙无耻;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权衡生活中的轻重缓急,选择让生命更具有意义的事情,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或拒绝要做的事。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现在每个人都站在了同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怎么样做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如何才能成为这场比赛的领先者。就看你是打算怎样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的。

  欧阳老师曾采取过视频教学,这是与以前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课方式所完全

  不同的新形式。他给我们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向我们阐明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重要意义。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眀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事实的确如此,理想,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击流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能将二者联系起来。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

  精品文章

  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回顾历史,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必胜的信念支撑着红军完成长征壮举取得胜利。如果这种长征精神永存我们心中,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呢。长征是一场理想与信念的伟大胜利,牢记这个理想与信念,我们必将创造更大的辉煌。难道还有什么事情比长征更痛苦、更累、更难。恐怕已再没有了。所以,我们再也不能去寻找如何借口或者理由,去逃避现实,应该相信只要坚定理想,坚定信念,一切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经典语录。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学会领悟人生真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当认识到人生目的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辨别和抵制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积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当你在玩游戏打英雄联盟的时候,别人在图书馆看书学习,为自己充电;当你在与恋人花前月下的时候,别人已经在社会上实践了。所以,不要浪费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你今天所付出的辛勤,明天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精品文章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近几年,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相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最难就业季频频出现。而且在某些工作领域存在着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一个条件较好的女性和一个中等条件的男性,二人同时去应聘一个岗位。结果被录取的往往是男性而非女性。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女生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本科专业知识学完后,可以选择去更高水平的地方进行继续深造学习,如考研究生,读博等等。要争做一名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世纪优秀

  人才。相信机会总是眷顾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才不会步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军中。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生人生话题,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情是神圣的,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作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们需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时候,恋爱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者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年轻人应该学会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学,失恋不失爱。在恋爱问题上处理好这样两种关系:第一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应该把爱情作为

  精品文章

  奋发学习的动力,两个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二是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该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大学要学习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学会为人处世。所以,要学会处理好自己和同学老师之间关系,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在大学时代与爱情相逢,那就应该用心呵护,倍加珍惜。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是对爱情的祝福,也是对自己的祝福,更是对未来美好人生的祝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实习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我们要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新时期下的爱国主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不能只把爱国主义挂在口头上,更要把践行爱国主义融入到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只有在实践的真枪实弹中,爱国主义才能真正的闪耀出它的价值。

  但丁曾经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那么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就成为了我们

  精品文章

  的必修课。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认识道德的功能与作用。其次,更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最后要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修德,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要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得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以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自我约束和提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因此,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也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行动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培养法治思维,形成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树立法律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维律的权威。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从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导。我们如何将自己的时间做出规划,如何确立目标,如何展示自我。您的教导使我们不再迷茫,而是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朝

  精品文章

  着美好的人生前行。虽然思修课的内容无关专业,但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即便将来我们步入社会,这也将是我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我想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谢谢老师的教导,您是个很好的老师,您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您让我思考了

  许多,关于我现在,也有我的未来。

  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二: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汤涛

  李霞

  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开设旨在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法律意识的树立、国情国策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學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独立思考;主体意识;综合培养;体验法治

  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而且教学内容改动较大,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一、注重自学独立思考,培养幸福的人

  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发挥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教学

篇十三: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之袁州冬雪创作

  杨荣誉

  本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称号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途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懂得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而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求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涵的价值观.新教材具有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途径,形成生活内容和讲授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求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讲义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尽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导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导.教员不但要向学生呈现杰出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临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

  情怀的教导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但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导思想的前进,教导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慎密地连系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详细讲授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形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讲授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平易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篇十四: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篇十五: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

  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从

  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在教学内容上做了重大调整:在中小学起始年级,分别实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而且教学内容改动较大,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新形势下中重点研究这门有着时代特征的新课程,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地方独具魅力。

  一、注重自学独立思考,培养幸福的人

  教育家李希贵说“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们注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与法治在传承思想品德的基础上,十分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是伴随着“疑”的发现,分析,解决不断升华。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上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要求?W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

  --

  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同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答案中语言的组织,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发挥各学科优势,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学校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规范学生的品德素养,而应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品德塑造、人格形成、习惯养成进行综合培养。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它们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

  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人物和事情来引导学生分别是非对错,以《东郭先生和狼》

  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到狼的虚伪和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和仁慈以及农夫的胆识和智慧,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对狼一样的坏人绝不能心慈手软,遇到事情应该善于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种无形的品德教育。

  在历史课中,老师可以在讲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语文课上学到的典故

  “东郭先生和狼”和历史课上的相关历史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

  三、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法治教育

  ---

  --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法治建设,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大好形势下,中小学起始年级推行法治教育相当及时,它能有效地防范中小学生过去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继续蔓延,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发力。

  中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是学生一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品德

  教育时,老师应该联系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以一种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进而体会道德与法治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

  成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还能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消除隔阂,彼此充分交流,进而形成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也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复习中精心设计,透视热点喜闻乐见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在新的形势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注重考查的是能力、思想和科学素养。

  侧重考查的还是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

  我们只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题型训练

  ---

  --

  (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才能围绕基本信息或知识点培

  养起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使自己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尽量从多个角度有选择地组织答案。同时,教师要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

  再次,选多种类型试题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的新课程改革的,是一门带有时代气息的人文学科,对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终身品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在传统思想品德的教学上承上启

  下,由旧入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篇十六: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基础”课是面向全院本、专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四门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在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门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为主线;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正确地认识人生理论和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回答,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P12)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P13)

  (三)学习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走向成功的需要。(P13)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还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没有高尚的情操,再崇高、再伟大的理想也是不能达到的。——陶铸

  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本门课是同学们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真学习本课程能够帮助同学们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密切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前进目标以及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相反,如果不重视这门课的学习,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将会被社会淘汰。

  例如:有一位叫王英杰的某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就知道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过协议书,他们这批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去上班。认为未来高枕无忧了,整日无所事事。三年的高校生活结束了。当许多毕业学生还在人才市场奔波时,王英杰已经去单位上班了。上班后王英杰工作也很努力,希望能够给领导一个好的印象。但时间一长,这股新鲜劲就过去了,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就逐渐地表露出来。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乘没人监督,溜回宿舍睡懒

  觉;工作时,主管领导在,就认真干,不在就偷懒;餐厅中不排队,挑肥捡瘦,大声喧哗。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工作半年了。同来的同学适应能力较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很大的起色。唯有王英杰依然如故,整日溜溜达达,没事就喊"三缺一",找人打牌。有一天,由他负责的一个厂区电线出现短路,造成火灾,虽然造成的损失不是特别大,但公司依然下决心,开除了他。王英杰很潇洒,"你不要我,我还不干了。"但背起行囊,他却茫然了,我该去哪里呢?(点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在工作中干的不顺心,很多时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缺少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在工作中没有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乏诚信意识,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曲,图实惠,缺乏实干精神等。所以,从入学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其沿着正确方向修身成才,提高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成才立业。)

  案例:1988年1月,世界上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巴黎开会探讨人类的命运问题。会议发表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以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我们不禁要问:孔子有何智慧,值得让这么多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如此推崇?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儒家学说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人格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理论。如认为人应追求道德的完善(德性),这是人生的最高意义;“下学而上达”,是从日常生活着手,以上达“天德”为最终目的,而“下学”的内容则为“六说”:礼、乐、射、御、书、教都须涉及,只是在学习期间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怎样化内在知识为德性,即转智为德,将知识化为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应有的德性。德性的完善离不开自我修养的途径;社会应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教化,达到和谐发展。等等。孔子学说探求的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所谓“立命”,就是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它表现为对人生价值意义的一种自觉。其实,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的阐释与实践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与西方文化更多地关注自然、富于科学传统不同,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地是关爱人生,彰显的是人文传统。可以说,人生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儒家学说就是关于人生修养的学说,孔子的智慧就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智慧。世界科学大师如此推崇孔子,就是因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道德危机,吸取孔子的智慧,就是要克服道德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协调一致。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前途。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修养理论不仅在过去有重要影响,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拾金不昧

  某医学院校影响技术大三学生,在给病人拍片的过程中,发现房间里有一个病人遗忘的包,他就把这只包保管起来。为了尽快找到失主,他打开包看看,发现里面有两万多元钱,为了保证巨额财产的安全,他马上就把钱和包送到医院的保卫部门。

  拾金不昧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不为金钱所动。该医学院校的实习生,在没有其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拾金不昧,并且急失主之所急,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意义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基础

  “基础”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综合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

  这门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领域,用深刻的哲理和多方面综合知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系统地掌握许多提高修养、启迪智慧的知识,掌握修身养性、陶冶气质的方法,从而促进同学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

  案例:在校大学生孙力为家人维权

  某在校大学生孙力收到家信,得知家中跑运输的汽车被同村田某偷开翻入沟中,修理费花了2000多元,停运损失达1500多元。田某坚持只付修理费,对其他损失概不负责。孙力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该问题后,回信告知家人,田某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修理汽车的费用和由于汽车停运所造成德实际损失。于是建议家人到法院起诉。最终孙力家人胜诉而得到赔偿。

  孙力懂得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指导家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为,表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法律素质。

  意义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无才无德是“废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只有德厚才丰才是“合格品”。同学们只有摆正“德”与“才”的关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才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学习“基础”课,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刻地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辨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实践证明,这一论断是

  完全正确的。

  教学案例:刘应泉的堕落

  中国中医研究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应泉,在医药学界小有名气,富有才华。在传统医学上有如此造诣,理应更好地为社会造福,为发展医学作出贡献。然而,他却为了追逐金钱和享受,竟用自己的才智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毒品,并找熟人贩卖,积累了很多不义之财、购洋房、包情妇,走向堕落。由于其制毒贩毒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刘某虽然学有专长,但这样的人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本教材的内容体系与教育目标(P14)

  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方法1:认真学习理论,重在把我立场、观点

  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贯穿本课程的灵魂,也是学习本课程要把握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要注意学习和掌握课本中的结论,更要着重把握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来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人生和自己成长中的重大问题。

  唯物的即实事求是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生产力的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方法2:紧密联系实际,积极身体力行

  学习理论只有与实际结合起来,才会生动而具体。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定要密切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密切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真正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积极主动地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从实际生活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

  方法3:注重自我教育,坚持自觉修养

  学习本课程要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前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是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实现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学习目的。

  结束语:将给大一新生的几句话----十句四年受用的警言

  1、尽快熟悉学校的规矩方圆。请大家认真阅读《学生手册》

  、《新生宝典》

  。表面上看规章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实际上它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拓展了一个最为合理的空间。

  2、考上大学不是终极目标。大学是吸取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个平台。从高分考生到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专业无所谓好坏,既来之则安之。大学只是新的开始,以前的所有都成为历史,改变是必然,而责任则落在每个人自己的肩上,所以爱上自己的专业,好好充实自己。

  4、大学不是香阁里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永远存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哪里都有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而常见的是,最终你和开始不喜欢的人成了好友。

  5、自信自立自强永远是对的。但不要因为历史而骄傲,也不要因为历史而沮丧。苦难也是一所大学。不要因为贫困而气馁,自卑,正视贫困,积极进取。贫寒,对于渴望成功的人来讲无疑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6、沟通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主动沟通更能拉近心灵的距离;良好的沟通是营造优良氛围的开始,而一个优良的氛围是让自己能有几年美好时光的必要条件。

  7、学校归根结底是学习的地方,但大学的学习并不仅限于书本和课堂,更多的是培养一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考试作弊尤如过街之鼠,高校校校严打,不要以侥幸之心,触学校高压之线。

  8、肚量比胆量更重要。生活中遇到不平的事,要先细思量,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得学会宽容。

  9、大学校园里有两种大学生:一种是坚定努力的;一种是随波逐流的,选择权在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参加好的学生社团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

  10、学生毕竟还是消费者,入学后你的开支项目可能会很多,学会理性消费,多体谅父母的不易。锻炼能力不一定要打工。毕业后,有一辈子的工够你打了,哪个阶段都有最重要的事,还是该干啥干啥。

  亲爱的同学们:生命中有许多企盼,校园里有万道风景,当你的心灵疲惫或忧伤委屈时,请走进“基础”课这一时间,她让你感受真诚,感受温暖,让你热泪盈眶,激情澎湃,让你感觉生活的和谐美丽,友情的弥足珍贵,爱情的真挚坚贞,祖国的可爱强盛,人生的千锤百炼。让我们一起充实快乐的度过大学的第一学期。

  思考题:

  1、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有哪些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对新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2、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联系进大学后的感受,谈谈你在适应期遇到的迷茫、困难和挫折,并分析原因,提出调整对策。

  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5、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6、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你对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有何看法?你打算怎样提高自己的素质?

  思考与探索:

  写一份大学期间个人的人生规划书。

篇十七: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1.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No,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2.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xx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

  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

  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4.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5.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6.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一面是孩子们日常玩耍的折纸飞机,一面是节约用纸。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精准的设问,学生们很快进行了有效交流、讨论,得出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可以折纸飞机玩”的结论。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路上飞洒的广告宣传单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象时,巩革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辨,“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造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巩革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辨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法课堂上学生思辨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热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王瑶主任,更是紧抓教师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新教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7.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节课巩革老师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紧接着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这一问题,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8.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参加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在本次研修活动中,三位老师针对《我是一张纸》这堂课进行了现场讲课展示,令我印象深刻。

  三位教师都以“我是一张纸”的角度出发,围绕“浪费”与“节约”两个主题,启发学生展开思维想象,体会浪费纸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引导学生领悟节约的重要性。那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呢?巩革老师在一开始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纸的苦与乐。通过出示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浪费纸张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该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再通过一组组数量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即使每一个人只浪费一张纸,对这个社会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后半堂课中,巩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纸”说的话,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自由感悟,将本节课所思所想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当中做到真正的节约与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德法课真实的价值,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就能够促进其思维品质和语言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地设计有价值、贴近现实的思辨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思辨话题进行真诚地、有效地交流与对话。我相信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一定会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9.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随着教研的深入,结合我们德法课本身的性质,我们认识到“议题式”并不单单是整节课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课堂的学习、交流。那么针对《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怎样来体现我们这一研修主题呢?通过教研,我们从课本中两个小朋友对待纸张不同地表现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浪费纸张的行为?哪些行为是节约用纸的行为?教会孩子去辨析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如果当孩子提到学习中浪费纸张的行为时,我们就顺势引导全班学生围绕着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浪费纸张的行为,去思考、去辨析。在整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提升、引领,抛出重点问题引发孩子继续去思考、分析,更多的去辨析自己的行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基本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找出能引起学生思辨点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辨析,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和交流,结合不同的视角,“问—思—辨”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勇敢地表达出来。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过多的想呈现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对于二年级的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公共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课堂上的引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然,对于这一主题的探究我们也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在后续的研修中不断的总结经验,积累成果。随着片区研修展示活动的结束,新一轮的研修即将开启,期待与五片区的所有老师同行。

  10.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11

篇十八: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浅谈我对新教材《品德与法制》的认识之南宫帮珍创作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品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生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生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而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介入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介入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出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单要向学生出现良好的品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生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品德与法治课,这不单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品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生长动身,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暗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品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篇十九: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10篇】

  1.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

  可少的。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三观,在不良诱惑面前说No,而

  且能够促进学生心理上的健康。

  这门课程以树德立人为引领,在尊重儿童生活独立价值,体现道德教育回归

  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小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学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他

  们能够从小就具有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法治信仰,让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法治

  实践中去,从中更好地了解法治,运用法律知识,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做

  一个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执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以,在小学阶段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在思想上给予

  学生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从精神层面向学生传递健康的思想意识,减少和杜绝青少年犯罪的情况,规避校园霸凌等不良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健康

  成长和可持续学习进一步营造更加健康规范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优化升级个人的教学思想,更要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对需要学的内容不断的创新整合,切实的提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规

  范约束,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评价体系,能够在学生内心有一杆道德的撑杆,树

  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目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题,启发学生展开思维想象,体会浪费纸对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引导学生领

  悟节约的重要性。那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呢?巩革老师在一

  开始抛出了这样一个话题:纸的苦与乐。通过出示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浪费纸张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该现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再通过一组组数量的对比,让学生

  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即使每一个人只浪费一张纸,对这个社会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后半堂课中,巩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对“纸”说的话,通过让学生自

  己思考,自由感悟,将本节课所思所想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当中做到

  真正的节约与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德法课真实的价值,启发学生的思

  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就能够促进其思维品质和

  语言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本着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地设计有价值、贴近现实的思辨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思辨

  话题进行真诚地、有效地交流与对话。我相信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一定会有助

  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9.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随着教研的深入,结合我们德法课本身的性质,我们认识到“议题式”并不

  单单是整节课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而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围

  绕一个话题,展开课堂的学习、交流。那么针对《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怎样

  来体现我们这一研修主题呢?通过教研,我们从课本中两个小朋友对待纸张不同

  地表现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行为是浪费纸张的行为?哪些行为是

  节约用纸的行为?教会孩子去辨析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如果当孩子提到学习

  中浪费纸张的行为时,我们就顺势引导全班学生围绕着现实生活中,自己或他人

  浪费纸张的行为,去思考、去辨析。在整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提升、引领,抛出重点问题引发孩子继续去思考、分析,更多的去辨析自己的行为。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对教师基本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找出能引

  起学生思辨点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辨析,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究和交流,结

  合不同的视角,“问一思一辨”相结合,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勇敢地表达出

  来。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过多的想呈现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对于二年

  级的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小学生公共环保意识的提升”在课堂上的引导还有待

  于进一步加强。

  当然,对于这一主题的探究我们也是刚刚起步,还需要在后续的研修中不断

  的总结经验,积累成果。随着片区研修展示活动的结束,新一轮的研修即将开启,期待与五片区的所有老师同行。

  10.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

  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

  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木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

  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

  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

  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I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

  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

  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

  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

  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

  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

  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

  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

  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

  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

  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

  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

  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

  童的成长更精彩!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

  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xx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

  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

  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

  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

  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

  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

  生讲述自己己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

  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己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己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

  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

  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

  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

  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

  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

  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

  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

  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

  《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

  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

  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

  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

  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

  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

  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

  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

  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

  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

  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

  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

  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

  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

  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

  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

  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

  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

  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

  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

  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

  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

  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

  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

  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

  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

  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

  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

  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慌得

  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

  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

  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本次参加道德与法治的研修活动,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让我更

  加深入的了解了这门学科,体会到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乐趣。

  《我的苦与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我是一张纸》中的第

  三个框题,在教学设计上,我运用童话的形式,把纸当做可爱的娃娃导入,一下

  子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学生把纸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把纸娃娃的烦恼告诉

  大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愿意去了解纸娃娃的痛苦。出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片中人们的行为过程中,辨析这些行为做的对不对,深究浪

  费纸张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让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搜集浪费纸张的图片这一活

  动,帮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适时

  补充浪费纸张的现象,提升学生的认识。浪费纸张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教师课前进行学生一天用纸量的调查,通过让学生计算数据,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这样做的危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浪费纸张就是破坏

  环境的一种行为。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如何做呢?这一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

  在生活中节约用纸的方法,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活动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

  特征,为此我把不看的报纸、不用的包装盒、挂历纸和用过的纸杯带到课堂上,小组合作交流应该如何让这些不用的纸再利用,学生们讨论特别激烈,交流了许

  多小诀窍,出乎我的意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借机补充,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小诀窍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环节,出示国家的相关法

  律和政策,让节约用纸上升到更高层次,学生认识到节约用纸是我们每个人的责

  任。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在对课堂驾驭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教学机智应变能

  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以后还应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提高自己处理课堂

  突发情况的能力,在课堂评价上也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磨练。学习

  是无止境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要学习的还有许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

  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

  加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德法老师。

  5.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

  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

  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

  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

  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

  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

  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

  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

  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

  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

  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

  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

  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

  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

  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

  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

  三堂课上,学生FI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

  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

  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

  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

  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6.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

  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

  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

  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

  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

  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一面是孩子们日常

  玩耍的折纸飞机,一面是节约用纸。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精准的设问,学

  生们很快进行了有效交流、讨论,得出了

  “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可以折纸飞机玩”

  的结论。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路上飞洒的广告宣传单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象时,巩革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辨,“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造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

  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巩革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辨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

  法课堂上学生思辨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

  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热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

  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王瑶主任,更是紧抓教师

  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新教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7.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

  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

  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

  木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节课巩革老师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紧接着

  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

  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

  待纸张”这一问题,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

  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

  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

  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

  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

  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

  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儿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

  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

  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

  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

  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

  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

  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

  发情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

  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度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

  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

  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8.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3月24口,在潘南小学参加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

  研修活动。在本次研修活动中,三位老师针对《我是一张纸》这堂课进行了现场

  讲课展示,令我印象深刻。

  三位教师都以“我是一张纸”的角度出发,围绕“浪费”与“节约”两个主

推荐访问:如何认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 思想道德 法治 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