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3篇)

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3篇)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  .  .  对我市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城市现代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3篇),供大家参考。

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3篇)

篇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

  .

  .

  对我市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城市现代化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是一项涉与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把城市建设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促进了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尤其是黄沙路、江滨路、丹江公园、王源大桥、金凤山公园、西片路网工程等一系列城建重点项目的相继建成,使中心城市框架明显拉大,生态环境显著提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市的城市建设事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1、新城建设突飞猛进,旧城改造相对滞后。旧城处在城市中心位置,如果不同步改造,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品位。比如,与黄沙路紧邻的牛斜村,地处城市西片重要位置,多年来,道路损坏严重,坑坑洼洼,下雨集水,给群众出行和上学学生带来很多不便。很显然,处在城市中的村庄已成为城市脏、乱、差的集散地和城市管理的盲点、弱点、难点,大煞城市的风景,也影响所在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不协调。

  2、重建设,轻管理,造成城建设施破坏严重,城市脏、1/.

  .

  乱、差的现象不能根除。主要原因:一是管理的经常化程度不够,造成平时管得松,检查一阵风,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城市的脏乱差,反而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群众对此十分反感;二是城市管理的规章不健全,管理部门重权轻责,服务意识较差。三是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文明执法,群众意见较大;四是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监督,依法治市的意识不强,存在着重建轻管和以建代管的思想倾向。

  3、公厕是城市建设重要的配套设施,从目前建设状况看,数量明显不足,且存在布局不合理,设施过分简陋,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市新辟的小区和新开发的园区,外没有设计和建设公厕;一些商场没有向公众开放的厕所;城乡结合部位、城中村、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居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但却找不到公厕;一些绿地非常可人却没有公厕。住宅小区一般自主开发,开发商不愿建公厕。

  4、市民素质不高,文明意识不强。表现为随地吐痰、甚至随处大小便、乱扔果皮纸屑、乱倾倒垃圾、毁坏市政设施的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加大工作措施和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本人通过调查研究,查阅有关城建资料,经过认真思考,特提出以下意见:1、高起点抓好城市规划,确保城市建设有序发展。城市规划要立足现代化,面向未来,力求高起点,充2/.

  .

  分表达规划的战略性和超前性,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应把旧城改造纳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要加大规划的深度,消灭规划的“死角”,不仅对建筑的布局科学考虑,而且对城市的公用设施、环境绿化等作出合理安排布局。

  2、高标准抓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现代化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解决好居民住房难、行路难、排水难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还要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树立“精品”意识,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从一味追求城市规模转向寻求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开发一片,完善一片,真正地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摆到重要位置。

  3、要重视城市特色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充分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天然优势,一是加强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建筑样式要力求现代化、多样化,改变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块”的状况,增加人文景观,给城市融入文化涵。二是在山水上做文章,启动、碧水、清山、绿地工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努力形成与城市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城市风格,着3/.

  .

  力提高城市品位。

  4、采取得力措施,坚决纠正城市建设中的各种行为,确保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应把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与作用,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市经济发展。二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一整套严密、可操作的执法监督机制。三是建立生态环境建设政绩考核制度。政绩考核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要科学设置绿色GDP和包括资源、环境、人才等指标,使政绩考核真正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5、高水平抓城市管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一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借鉴外地经验,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场,改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使管理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选择一部分道路、小区等实行招标管理,面向市场确定养管队伍,条件成熟时也可以公开招标,全面推广;二是坚持“严管重罚”的原则,这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一条成功经验。“严管”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厉的措施,严明的组织纪律;“重罚”就是按照国家的关法律规定用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另外,城市管理工作要坚持经常化,贵在有“恒”,这也是管理好城市的重4/.

  .

  要条件。三是加强文明教育,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全体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是搞好城市管理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宣传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市民意识、城市意识,增强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全体市民人人都应成为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软环境”。

  6、按照“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科学规划建设。从近年来国外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结果来看,建设生态园林生态城市应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与生态经济规律,对城市所在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和谐、开放的生态文明,孵化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生态产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殷实、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态城市,最终实现区域性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表达生态经济的基本原则,表达经济与自然的协调配合,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文化的融合,人的本性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对城市的体型、空间环境,包括城市的各类建筑、公用设施、园林小区等作出整体综合的构思与设计,表达城市功能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对自然遗产、文物古迹等的破坏,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5/.

  .

  7、建设生态城市必须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城市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保护生产力,也是保护人类自己。各级领导和决策者要有更强的生态意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发展。要积极培养城市市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

  8、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配套公厕,为市民和外来流动人口提供便捷的服务。公厕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外来流动人口关系最直接的设施,也是非常需要的“硬件”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是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厕建设和管理的标准,把公厕列入城市规划设计容,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确定合理的建设地点、用地面积,为当前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提供依据。二是建立环境卫生管理体系,保证城市公厕规化、制度化、正常化建设和管理。切实解决好公厕建设和管理的经费。公厕的建设和管理只有支出,是没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去管理,只有多支出,而不能增效,因此必须明确公厕建设和管理的经费要由财政统一解决,公厕实行免费服务。四是设立相应的行政许可项目。设立环境卫生设施专项审批、验收和备案许可项目,使环境卫生设施(如公厕)在区域开发时,就介入专业化管理,从规划定点到项目建设管理,实行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实施到位,有效避6/.

  .

  免设置不合理而影响其服务功能。在今后的旧城改造、新建街道、商场、农贸市场等建设时,与公厕设施一同规划,一同设计,一同建设,一同验收,一步到位,不留死角,不留后患。

  7/7

篇二: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

  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根据全市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措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目标,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一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01年底,全市共有城镇人口31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1·5%,比1995年提高了10·3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以临沂城为中心,以205国道、206国道、327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和沂蒙公路等交通干线为纽带的城镇网络体系.与1995年相比,临沂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5平方公里,县城面积扩大了41平方公里,全市建制镇增加了33个.二是城市规划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

  断加快,城镇功能明显改善.到2001年底,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025·4公里,总面积1753·3万平方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95·18万吨,城市燃气普及率达85%,绿化覆盖率达2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8平方米,万人拥有公交车辆4标台,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城市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在投资拉动方面,撤地建市以来的6年间,全市城镇建设投资达191·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0·7%;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于城市区域内的建设投资达4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在消费拉动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01年,县以上消费额为139·76亿元,占到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2%;仅从住宅消费看,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面积达26万平方米,住房消费达4·16亿元,到今年6月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累计达10·66亿元,占全市个人消费贷款的73%。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与省内先进城市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市城市经济、城市人口的规模仍处于全省落后位置,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城市管理体制不顺,执行规划的意识不强,详细规划覆盖率偏低,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够规范,开放程度不高,城镇容貌有些地方群众还不满意。要加快全市城市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目前,伴随全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我们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紧紧围绕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5%的总目标和优化城镇布局,重点发展临沂城,加快发展各县城,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尽快形成以快捷的交通、良好的环境、方便的服务、鲜明的特色为重点,以临沂城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纽带的城镇网络体系.

  二、抓改革,办实事,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档次。一是要放开规划设计市场。要不断整顿和规范规划设计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一切规划设计项目都要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公开定标。重点规划设计项目,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参与设计,确保城市规划的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二是要加大规划设计深度。城市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特色,新世纪现代化气息.要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步伐,使城市所有土地的开发和建设置于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对城镇区域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都要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法定图则,在三至五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全面覆盖城镇建成区。在城市详细规划中,要确定规划红线、生态绿线、自然水体保护蓝线、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紫线,并向社会公布.三是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要高度集中规划管理权,按照规划管理权上移的要求,一个城市只准设立一个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行政府对城市规划实施权的集中统一。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市和各县都要建立由公务员、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政府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机构,所有城市规划设计项目都必须经过规划委员会的咨询论证,今后,未经规划委员会论证的规划设计项目,政府一律不予审批。加快建立规划、土地、房产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土地和房产管理成为规划实施的有效保障。四是要依法加强规划管理。城市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更不能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突破红线、绿线、蓝线和紫线。要加大规划管理的深度,严格实行城市规划错案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要严肃进行查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五是要

  强化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社会监督。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在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许可的审批,实行批前和批后15天的公示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

  围绕把临沂城建成鲁南地区经济、贸易、交通、科技中心城市的目标,按照建成现代化城市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好临沂城。规划要突出商贸城、历史文化名城、滨河水岸城市三大特色。要充分利用临沂批发城的基础优势,以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综合考虑产业调整、通讯、交通、仓诸等配套设施,抓紧制定批发城改造提升规划,形成临沂城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新优势。充分利用临沂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旅游开发,作好历史文化名人、历史遗迹整体开发建设规划,形成临沂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临沂城滨临沂河、多条河流穿城而过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抓紧进行河城综合开发建设规划,形成河绕城过,城绕河建的田园风光特色。要把沂河两岸和工贸开发区、罗庄新区作为临沂城建设的亮点,所有建筑都要高起点规划,最起码五十年不落后。要按照临沂城总体规划要求,通盘考虑三区规划,实行统一规划、分区实施。要继续实行市政府对临沂城三区规划的统一管理,三区政府和所有驻城单位都要服从总体规划,积极参与、支持和服务于城市建设。当前,

  要重点解决临沂城规划区内民房建设混乱问题,今后,规划区内的所有民房建设一律由市规划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一要树立精品意识,今后城市的各项建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争创一流水平。尤其是沿街建筑要认真把关,坚决禁止建设低水平的沿街房。要大力推广新设计、新标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城市的旧区改造要与新区建设相结合。新区建设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建设。要注重城市景观的整体效果,新建的每个组团、每个区片、每条街道、每幢建筑都要做到与历史文化风貌、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注重建筑造型、色彩、风格的协调一致,吸取国内外建筑精华,精心设计,建造富有沂蒙特色的建筑精品,要形成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景观。旧区改造,要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新与旧、保护与建设的关系,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历史优秀建筑及其周围的整体空间环境,以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历史传统风貌特色,坚决避免超强度、高密度开发。要树立长远观念,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规划建设好每个建设项目,不留遗憾,不当历史罪人.二要突出城市建设重点。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善城市综

  合服务功能。在城市建设中,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金投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的建设项目上。要紧紧围绕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重点抓好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紧紧围绕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加强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河流整治等。要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三要塑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适宜”人居"为目标,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要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做到城市建设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高。要抓好城市的公共绿地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今后的城市建设,要做到还空间给百姓,建绿地给市民,按照先城内后城郊、先造绿后造景的原则,抓好城市园林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大环境绿化,真正让城市绿起来。在新区建设中,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在旧区改造中,绿地率必须达到25%以上。要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以保证按照这一目标要求进行建设。要抓好城市供水净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供、排水能力。要积极推行城市供排水一体化运营管理。落实节水措施,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净化处理工程、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排水设施工程、中水回用设施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2003年前,每个县城都必须建设一处污水处理工程。要实施城市洁净工

  程,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搞好垃圾转运站建设,逐步淘汰影响市容的垃圾方箱,每个城镇都要根据垃圾的产量,规划建设垃圾无害处理工程,变废为宝,逐步解决垃圾对城市的污染问题.要实施绿色能源战略,加快城市的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工程建设,减少烟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在行政办公区和居住区不准有污染企业存在,老城区有污染的企业要通过旧城改造,合理布局,尽快搬迁。今后要严格控制有污染企业的发展,坚决禁止新上污染企业,切实将人为污染源彻底根除。对临沂城规划区内及城郊的小板厂、小窑厂、小锅炉,三区政府要实行关治并举,通过相对集中,实施集中供热、集中供气等措施,尽快解决临沂城的大气污染问题。要注重城市景观建设.不但要把城市的路通起来,把地绿起来,把水清起来,把气净起来,还要把灯亮起来,把景美起来。在城市建设中要精心设计塑造富有沂蒙特色的城市景观。要特别注重标志性建筑、标志性景观建设,形成独特的城市”名片".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

  一是要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级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以城市出入口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治污力度,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当

  前的主要任务是下大力气开展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对市区内的乱搭滥建、违章建筑、沿街摆摊、店外经营、乱挖乱倒、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设广告等不良行为进行彻底治理,在尽快改变脏乱差状况的同时,制定巩固提高治理成果的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常抓不懈.

  二是要理顺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建立统一的执法队伍,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变多家执法为综合执法,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执法效果.城市管理要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条保证,社会监督,依法管理.市委、市政府对临沂城管理工作,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职责,抓紧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尽快运转。

  三是要坚持依法管理。首先要健全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根据新时期城市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房地产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公共交通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其次要依法进行管理。城市管理人员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坚持做到持证上岗、亮牌服务。严格按照法定范围、法定程序、法定权限进行文明执法.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对市区内的违章建设、户外广告、沿街摊点、车辆违规行驶、乱倒乱扔拉圾、乱挖掘占压道路、乱贴乱画等行为明确执法责任,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

  四是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加大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对交通管制、环境监控、治安管理、物业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管理效果.

  (四)坚持市场化运作,做好经营城市。

  一是放开建设市场.要建立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公开、透明的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放开规划设计市场、建筑勘察设计市场、工程建设市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地质勘察、建筑施工、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装饰装修、建设监理、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必须全面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投标,进行公开、公平交易。鼓励高水平的规划、勘探、设计、施工、装饰、监理队伍参与竞争,坚决打破地区封锁,逐步把建设市场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创新运作机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打破垄断、特许经营的思路,放开建设事业的投资和经营领域。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建设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服务运营的市场化。合理补充、调整城市管理专项经费和市政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时核定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服务、作业

  标准及费用定额,改革经费拨付方式,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要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经营体制改革,实行建管分开、管养分开。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抓好行业和市场监管,具体经营和作业行为走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公共交通、供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等实行"特许经营”,市政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实行动态招标承包。国有市政公用事业单位要尽快与主管部门脱钩,改制为公司制企业,逐步走向市场,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市政公用运营发展新机制。

  三是搞好城市资产经营。首先要搞好城市土地资产的经营。政府必须真正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经营性建设用地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土地转让全部实行挂牌交易,一律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进行。严禁零星分散批地,严禁场外交易和隐形交易,严厉打击土地黑市交易,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凡违法用地者,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结合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抓好城市规划区内土地清理工作,对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其次要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经营。一要优化增量资产。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城市

  基础设施中的城市道路、桥梁、路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园林绿化、公共厕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全部实行向社会公开招标。二要盘活存量资产。城市现有基础设施资产只要国家法律法规允许,均可通过产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资产运营,实现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变现。第三要搞好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今后,对城市的开发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都要实行公开招标拍卖,充分发挥城市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城市的房地产综合开发权,在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按规划开发建设的地片达到五通一平要求后,以及旧城改造的区片由政府负责搞好拆迁后,其开发权都要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将开发权指定给任何开发商。各级领导干部更不得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土地交易、工程承发包、房地产经营开发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经营问题的管理,依法有序地搞活城市资产的经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三、齐抓共管,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滞后,已成为影响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突出制约因素。各级要本着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要求,积极探索我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机制。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基层组织,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工作职责,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在城市管理的”四级网

  络”中发挥好作用。今年,在三区、各县城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条件成熟的镇,要按有关程序抓紧进行镇改街、村改居工作,建立社区党组织,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已建立居民委员会的,要合理调整社区规模,结合当地实际,以建设施、建队伍、建网络、搞服务为重点,拓展社区服务范围,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兰山、罗庄、河东三区特别是兰山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已确定的意见,抓紧进行社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社区组织的调整设立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探索街道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强化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社区意识和参与意识,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城市意识.针对我市城市居住人口中农民所占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要把对广大城市居民的城市意识教育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开展”驻在城市,热爱城市,美化城市"的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参予加强城市管理的有益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尽快实现由农民变市民、市民变主人的转变,增强广大居民服从城市管理、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

  三是各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部

  门对城市建设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城市道路网络延伸,交通管制,环境监测治理,通讯、电力设施配套,广告市场、文化市场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公共客运管理等工作,无论涉及哪个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确保管理到位,不出问题.所有驻城部门、单位和广大市民,都要树立大城建观念,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共同把全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好,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篇三: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

  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2010-12-31来源:新民网

  记者:

  摄影:

  我要评论()

  字号:T|T

  分享到校内人人网

  转发到新浪微博

  转发到网易微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济南实际,科学制定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济南,实现省会现代化建设新跨越,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省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发展历程基础上,把握新形势,明确新要求,精心谋划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筹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破难、锐意进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翻一番以上;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主导产业集群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全面完成;东部新区、西部新区、小清河滨河新区规划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建成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形象明显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巩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和第七届国际园博会。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对我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省委对加快省会建设发展、增强济南中心地位寄予了新的期望,全市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面向未来,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积累的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经验,有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努力奋斗,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就一定能够开创省会建设发展的新局面。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协调;资源环境制约加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更多考验;社会建设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思想境界有待进一步提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

  想、提升境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省会现代化建设。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创新驱动、富民惠民战略,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品位,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实力济南、魅力济南、宜居济南,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省会城市。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

  坚持率先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正确处理转方式与促发展的关系,在保持合理发展速度的同时,率先在转变发展方式、完善体制机制、突破资源瓶颈、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实现突破,努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

  坚持转型发展。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着力优化需求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推动三次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

  坚持富民惠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富民和强市的有机统一。

  ―――

  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强化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促进绿色增长,加快生态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

  坚持改革开放。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内区域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各方面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人均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实现突破。服务业比重有较大提升,三次产业比例更加协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年提高。

  ―――

  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先进行列。制度创新取得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

  城市功能形象显著提升。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全面突破,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泉城特色进一步彰显,城市功能形象品位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化率稳步提高。

  ―――

  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民综合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二、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把新型城市化作为推动省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走出一条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组群发展和具有济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5、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新区开发与老城提升同步,外延扩大与内涵提升并举,优化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西部新区、东部新区、滨河新区三大新区,着力构建“一城三区”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努力达到与区域核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规模。老城区,高度重视古城风貌和泉城特色的保护提升,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推进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精心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服务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西部新区,依托京沪高铁枢纽、大学科技园、济南经济开发区和生态湿地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金融、商业会展、文化创意、机械装备和旅游休闲业,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重点片区,打造齐鲁新门户、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东部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精心规划建设各重点片区,打造高技术创新中心、现代产业高地和现代化新城区。滨河新区,结合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搞好重点片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着力构建小清河生态发展轴,打造新的城市发展带、景观旅游带、生活休闲带。加大北跨战略实施力度,推动城区基础设施跨黄河延伸,加快规划建设新的产业聚集区。强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按照功能复合、空间集约、设施先进、生态优良的原则,推动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统一,为提升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形态、繁荣城区经济提供强大载体。

  6、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加快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石济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推进济商高速、青兰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施国、省道建设改造提升,抓好济南国际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有效缓解城市通行压力,推动公交线路向远郊县延伸。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着力提高公用设施的服务覆盖率和集中供应率。完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城市排水防洪系统,高标准建设和改造消防、防震、气象、人防等设施,加强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建立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救灾指挥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突出“泉城”、“历史文化名城”两大名片,积极推进泉水“申遗”,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加强泉水保护和综合利用,着力打造“山、泉、湖、河、城”有机融合的山水园林城市和特色魅力城市。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形象,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夯实社区管理基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7、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县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推动城乡共同繁荣。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组成的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章丘、济阳、平阴、商河次中心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做好与中心城市的对接,提升区域聚集能力,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向小城市发展。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鼓励经济强县(市)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远郊县加快发展,力争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的突破。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商河县加快发展。以农民增收、农村民生、基础建设、科技兴农、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重点城镇与农村住房建设、环境整治与乡村文明等为重点,实施统筹城乡发展七大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一批惠民实事工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8、加强南部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安康的生态功能区和兼具丰富文化内涵、独特山水景观的风景名胜区。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强化荒山绿化、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态休闲、区域发展和生态保育功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着力打造省会重要的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生态型产业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带动南部山区经济发展。完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合理界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适宜开发区范围,严格按规划实施保护、促进发展。

推荐访问:坚持高起点规划推动城市 高起点 推动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