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17篇)

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17篇)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摘  要:在网络化、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做好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17篇),供大家参考。

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17篇)

篇一: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摘

  要:在网络化、数字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政府提高效劳市民水平的重要平台,各级政府要理性应对这一机遇和挑战,驾驭现代科技工具,行使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做到便民惠民。本文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

  问题

  解决方案

  在社会管理手段日趋高科技化、网络化、电子化的今天,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毋庸置疑,它不仅能够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还能够整合各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各种社会信息流通,使得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快捷有效。不过,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还处于低级开展阶段,还存在整合资源、技术利用、流程再造等方面的漏洞和缺乏,有必要对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以在较高层次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开展路径,要从分析现存的重要问题、解决最主要的问题入手。笔者认为,从目前各地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实际情况看,普遍存在着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突显。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工程,信息搜集和处理量大,牵涉到小到私企大到政府各个主体、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问题。目前,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硬件建设速度快而软件平台建设疲软,两者速度和质量不协调;行业、部门数字化建设速度较快,整体整合速度和质量有待提高;各信息系统之间标准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管理存在一定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将对城市数字化管理造成诸多障碍,也必然会影响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开展。

  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参与主体——政府一家独大,主体不够丰富。目前的信息搜集来源和处理机构主要还是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并没有深入介入到数字城管这一新生事物中去,政府的效劳方式和效劳意识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还秉承着以“管理〞代替“效劳〞的工作意识,官民、公私之间的互动不够,信息搜集渠道不够、利用率也不够。必须要充分依靠市民、社区、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才有可能真正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三是资金匮乏,数字化建设后劲缺乏。数字化城市建设是一个繁杂、多主体配合的系统工程,对人、物、资金的需求较大,尤其是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其进一步改良和完善建设,因此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最关键的,也是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也正是因为经济因素,国内除了一些大城市有初具规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外,一般都在初步探索、建设阶段,很多都只能先做硬件根底建设,而能够真正发挥管理作用的软投入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这就造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现状。

  2.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体来看,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路径有三:一是改变思路,二是改革体制,三是改良技术。

  改变思路是第一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建立,首先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改变作秀、应付的工作态度,在建用为民的理念下开展建设、效劳工作,还要求改变从上到下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平等关系的效劳观念。

  改革相关体制是第二重要的。目前的体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笔者认为,要建立监管别离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双“轴心〞,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技术手段是第三重要的。从目前的城市管理系统看,集成化、计算机化、网络化等数字化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必须从城市管理的应有之义出发,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解决现代城市复杂部件、事件管理难题,有效整合现有管理机制和信息化资源,构建网络化综合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精确、迅捷、高效、全天后、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

  另外,从微观角度出发,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各部门应该树立灵活应对现实需求的科学态度,及时、积极的协同配合,以最优化城市管理资源,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政府应该利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开展合作,而对象,就是市民、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体制内力量。只有城市管理主体多元化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是多途径加强对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数字化城市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方式,而管理的核心不是技术,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集技术、管理、人文、效劳于一体的新管理体系时,必须要从人出发,将队伍建设列为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素质,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善于、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开展协调效劳、管理工作。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大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机制和使用技巧的宣讲,创造出更多亲民、耐用、易用的数字化效劳模式和工具,提高市民的参与和好感,使得数字化城市管理工具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裕民: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J].新经济导刊.2021(Z1)

  【2】杨瑞霞,王韩波,张莉.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数据建设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02)

  【3】刘涛,周达.建立监管别离新模式

  注重系统功能特色化——泰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见成效[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1(01)

  【4】龙海奎,张超,李群林.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探讨[J].城市勘测.2021(02)

  【5】何其勇.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本钱与效益[J].企业家天地.2021(03)

  【6】马征.浅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新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21(09)

篇二: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对于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进行了全面规范,2018年是我省确定的“营商环境提升年”,两年来我们持续开展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便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在推进“一网通办”、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打造数字化智慧化政务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就“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作如下发言:

  一、工作现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5月21日市政府办印发了《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依托市县(区)两级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集中整合升级,建成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到2019年底,全市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

  二、存在问题一是平台建设推动慢。目前,我市已实现实体政务

  服务大厅建设全覆盖,各类服务事项陆续进驻,能够开设窗口正常办公,但县区在线服务平台内容不丰富、升级优化难,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还处于前期筹备阶段,“互联网+政务服务”任重而道远。

  二是配套制度不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完成线下政府到线上服务的整体搬迁,需要配套的相关制度对于运营管理、系统维护、应急预案、信息安全、市场监管等各方面进行规范。

  三是业务人员管理难。政务服务中心属于重组机构,工作人员来自于各行业部门,人事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还在原单位,管理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人员上线以及业务办理的过程中,要避免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三、意见建议一要严把质量关,如期实现系统上线。根据全省有关要求,按照部门具体分工,全面认领建设任务,倒排工期、责任到人,逐步完成立项招标、软件开发、系统调试、测试运行等工作,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软件开发要选择专业公司,签订终身保质协议,定期进行系统升级,保证能够长期正常运行。平台建设要纳入“互联网+监管”系统,模块设定要进行分类细化,特别是对于企业服务进行单独划分,对于水电费缴纳、快递收发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服务要进行优化。

  二要深化放管服,积极配合政务上线。对于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管理,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简化优化审批流程,精

  简办事材料证明,实行权责事项“颗粒化”管理,开展权力下放实施效果评估。对照省级有关规定,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许可、核准、备案等,对保留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管理,拆分到最小单元,完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中介服务、办理流程等信息要素。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全市做好基础数据填报与数据信息迁移工作,推动线上线下办理融合互通、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上线,实现政务服务信息资源有效汇聚、数据充分共享。同时,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息共享,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信息与政务服务有效衔接、深度融合。

  三要建好制度墙,织密网络安全防线。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培养专业运维团队,对照省级有关制度规范,建立运营服务规章制度,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统一服务事项办理标准,推进政务服务全市通办;建立完善评估评价系统,强化政务服务效能监督;结合“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健全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线上线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多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日常预防、监测、技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对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四要当好店小二,全力保障服务上线。对各部门平台使用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接受统一管理、规定每日服务事项办结率,特别培

  养企业业务骨干,考核达标后持证上岗,对业务能力进行月考核、季评比、年奖励,做到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模式,实现从网上咨询、申报到预约、办理、反馈的全过程留痕,逐步做到一张清单告知、一张表单申报、一个标准受理、一个平台流转,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全面推行审批服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制定政务服务评价规范,对办事效率、满意率等服务要素进行综合量化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改进并持续提高窗口服务质量。

篇三: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浅析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以文山州为例

  摘要: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它是推进全球发展的重要的动力。随着国家建设的改革和创新,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必要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作为政府单位,也需要朝着数字化发展,构建数字化的政府,才能够推进政府的治理质量发展,融入更多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思路,让治理更加现代化。为此,笔者特地在本文中以数字化发展为角度展开探究,分析了数字政府建设的策略,借助数字化政府来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提升政府治理的质量,为国家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数字政府;数字化发展;政府治理现代化;策略

  引言;伴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各个地区的政府单位都开始分析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网络手段来丰富管理的形式和手段,让政府的管理能够更加多元化,并且构建数字时代下全民参与的管理模式,给公民带来更好的数字化管理体验,让公民能够得到更强的幸福感。但是,当前很多政府在实施数字化管理的时候,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尝试结合了文山州地区来分析数字政府构建过程的现状,从而总结出数字政府构建的策略,以供参考。

  1.

  文山州建设数字政府的现状分析

  (一)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从目前的系统建设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文山州的数字政府在建设的时候仍然大多数都是处于被动的情况,多数政府人员开展数字化政府建设都是由于外部给予的压力从而被迫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多数地区都认为,构建数字化政府管理模式,是政府发展的一个必然的使命,因此要求政府必须要进行数字化建设,将互联网融入到政府管理中,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新的政府管理。在这样被动的数

  字化建设环境下,政府人员很难积极地投入到数字政府建设中。而在新形势下,整个社会环境都开始加强了对政府数字化建设的重视,在这样浓烈的环境熏陶下,越来也多的政府人员开始认识到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转被动的数字政府建设为主动,这为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1.

  由“单向”转变为“交互”

  数字政府建设的过程里,不仅仅是政府单向的努力,更需要公民的参与,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建设效果。但是,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在以往的文山州数字政府建设的过程里,很多政府单位和政府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公民参与到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往往都是政府单方面地进行数字化建设,从政府的视角出发,忽略了公民在其中的参与与体验。而随着数字化政府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重视到公民在政府建设中的地位,开始变政府单向的建设为交互性的建设,融合了公民的视角,借助互联网等途径,让公民参与到建设中,给公民带来更好的便捷性和体验,发挥出公民的监督权利与评价价值。

  1.

  由“落后”转变为“先进”

  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初期阶段,文山州的建设情况一直比较落后,所采用的政府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一直都比较陈旧,一般都是直接采用其他地区政府的建设方案,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数字政府,不仅无法实现社会管理效果提升,还会带来一些弊端,导致事倍功半。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越来也多先进的管理模式、政府管理平台诞生,这为数字化政府建设带来了很多的帮助,文山州的数字政府建设也逐渐转为“先进化”。

  1.

  文山州建设数字政府的优势研究

  (一)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

  数字化政府建设,能够提升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治理的效果,以此来达到政府治理的目标。因此,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武器,通过数字政府能够实现政府能力的改变和增加,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服务能力,让政府部门能够促进社会发展。首先,通过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提升文山州政府部门的决策能力。在数字化政府管理模式下,政府单位能够借助大数据来了解更多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来提出更好的决策,从而提升政府单位的决策能力。借助网络技术、大数据,能够获取到很多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通过资料分析,能够让政府对当地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在制定当地的发展政策、资源使用政策等方面的信息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结合数据资料来进行策略,从而提升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优化政府的公共服务

  随着国家建设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已经成为了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重任,为此,国家需要以此为目标进行政府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建设数字化政府,能够让文山州的政府给公民带来更好的服务,让公民能够更好地接收到政府的帮助,并且在互联网平台便捷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和问题,让政府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由此可见,通过数字化政府构建,能够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精准地为公民带来高质量、便捷性、多样性、针对性的服务。

  1.

  助力政府履行各职能

  通过数字政府的见色号,能够让文山州政府的职能转变,特变是提升政府的履行职能,让政府能够优化各个治理流程,让公民全程参与到政府的治理监督中。并且随着互联网的融入,能够让政府拥有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政府的工作带来帮助,以此来助力政府履行自己的能力。

  1.

  构建文山州数字政府现代治理体系

  (一)升级数字政府

  为了达到数字政府构建的目标,就需要升级文山州现有的数字政府,从政府治理赋能的工具和方式为角度入手,尝试用更加深层次的治理体系,以此来真正地落实政府的治理职能。由于以往的数字政府收到了治理的结构、治理的奖励制度等方面的约束,导致治理的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因此,为了实现数字政府升级,就需要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改善当前存在的结构问题,实现政府的深入赋能,构建更加贴合文山州的政府治理体系,实现政府的深入改革。

  1.

  优化职责体系

  构建文山州数字政府,需要不断地优化政府的职能体系,通过良好的体系支持,来提升政府治理的效果。文山州数字政府的关键,不在于借助互联网进行表现的建设,更需要真正地落实将互联网作为职能管理的工具,为政府建设提供帮助,让政府的权利和责任得到更好地履行和发挥。因此,文山州的政府部门需要借助数字政府来优化职责体系,注重将技术与实际流程所融合,构建数字化时代下的新的政府职责体系。

  1.

  现代化的治理

  为了提升政府的治理效果,在进行数字化政府构建的时候,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政府治理模式,结合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因此,文山州的政府单位,需要收集更多先进的治理制度,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治理案例,来更好地进行数字化政府构建。

  1.

  完善治理体系

  为了构建数字化政府,需要文山州地区的政府单位对政府的体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下,政府单位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地的实

  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社会状况来制定完善的治理体系,让当地公民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政府可以分析当地的缺陷、公民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的制度合同体系,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政府单位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设计对应的政府层级,根据文山州的行政区划分状况,制定合理的政府单位数量,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政府服务打好基础。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政府,能够有效地提升文山州治理的质量,给公民带来更加优质的政府服务、更加好的体验,因此,作为文山州政府单位,需要加强对数字政府的构建,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理念,实现政府的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费伟,叶温馨.政府赋能与数据约束:基层政府数字治理的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

  ——基于"龙游通"数字治理的案例考察[J].河南社会科学,2021,29(4):86-93.

  [2]魏晓晶.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J].数码设计(下),2021,10(3):283.

  [3]孟庆国,崔萌,吴晶妹,等.政府公信力的伦理解释与建构

  ——数字治理价值实现的基础理论[J].中国行政管理,2021(2):14-20.

  [4]陈小华,潘宇航.数字政府:演进阶段、整体形态与治理意蕴[J].观察与思考,2021(1):97-106.

  [5]丁立江,王鹏.网络治理视域下的GDPR对数字政府的影响[J].科技智囊,2021(3):38-45.

  [6]于君博,戴鹏飞.打开中国地方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黑箱"——一个比较案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1):36-41,78.

  作者简介:张雅琦,女,1979年,云南文山人,本科讲师,彝族,研究方向:信息化技术

篇四: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关于我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当今时代,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如何破解有效投资难题,为政府提出了时代命题,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期,对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

  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20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p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

  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1-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二)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数字化建设根基稳固。做好数字化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储备和政策扶持是基础、是保障。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吉视传媒等网络运营商,在4g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折不扣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增加骨干光缆建设里程,提升城市出口带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在人才储备方面,要聘请国内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知名专家组建外脑,为我区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行动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探索与国内重点院校、数字化建设领域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设立“数字双阳”发展研究院,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政策扶持方面,要研究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数字化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建立“先建后补”的奖励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深度融合,确保数字化建设取得实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区数字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有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数字政务方面:一要突出资整合。统筹本地数据资,将本地公共数据向省市大数据平台开放,并做好公共数据的采集归集、目录编制、互联共享、更新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二要突出便民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手机和网上办事大厅,努力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里就能办事、办成事。在数字产业方面: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亚泰水泥、一心制药等传统企业实现管理、生产、销售的数字化升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区梅花鹿特色资,建立鹿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养殖指导、安防管理、产销追溯和市场分析^p等功能,使特色产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三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我区旅游资,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线路,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同时,整合景点数据,对游客年龄、来等进行大数据分析^p,进行人员分流,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相应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管理智能化。四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依托我区现代农业资建立“数字农场”,利用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p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在数字民生方面:一要发展“智慧医疗”,探索建立远程就医服务体系,建立病人病历信息档案和健康信息库,对重大疾病实行专家异地会诊,真正实现远程会诊需要的综合数据调用,实现足不出门看名医。二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探索实施网络课堂建设,聘请名校名师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授课,让偏远地区学生也可以走进名师课堂,实现教育资共享。

篇五: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新余市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12.06.25?

  【字

  号】余府办发[2012]36号

  ?

  【施行日期】2012.06.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方案的通知

  (余府办发〔2012〕3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方案》已经市八届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方案

  为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政府,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优化政务环境,降低行政成本,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完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平台,通过市政府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改造和接入,将

  “天网”工程、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数字城管”、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整合到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平台,构建数据共享、协同办公的数据

  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打造集智能办公、智能监管、智能服务、智能决策四位一体的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

  二、建设原则

  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统一规划,根据总体框架,明确建设各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㈡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各专业数据库和专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技术接口使用统一标准,保持数据库的开放,实现信息共享。

  ㈢承前启后,重点先行。做好原有信息化业务系统的衔接、升级和整合。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㈣先进实用,保障安全。技术设计方案要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同时,要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稳定运行。

  三、主要任务

  ㈠建设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

  以安全性、先进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标准化、开放性、扩展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利用已建成的市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基于“云计算”的三层架构模式,以通用政务应用需求为指引,建设面向政府各部门全业务的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为:

  1.统一办公平台。搭建起覆盖市、县(区)政府各部门的统一数字化协同办公平台,实现行政办公、个人办公、文件管理、移动办公、会议管理、督查督办、后勤管理、档案管理、电子签章、统一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等功能。整合基础数据库和有关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有效沟通平台。系统使所有部门、工作人员保持实时联系,及时进行工作交流,并可查证沟通记录,有效减少乃至杜绝工作人员之间工作的推诿、拖沓。

  3.工作流转系统。为政府各部门提供更加完备的监督和控制功能。在文件的流转过程中,上级领导可以随时了解文件的当前状态,并及时反馈给当前处理人,甚至更改各种不正常的状态,使各个部门、人员之间真正达到协同办公以及对过程控制和监督的目的。

  4.任务布置与执行体系。通过系统功能,政府各级领导可以随时布置任务,查看任务的执行情况;任务执行人可以通过此平台执行任务,并填写任务的完成情况。

  ㈡整合全市信息化业务系统资源

  通过整合信息化业务系统,将重要数据接入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的市长综合办公功能模块,方便市长查阅各类统计数据,辅助市长决策。

  1.整合“天网”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调用现有公安“天网”视频系统以及交警道路监控系统资源,实现图像的调用、查询和切换等,方便实时查阅视频资源,提高综合治安和社会管理效率。(市公安局负责开放接口)

  2.整合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对每一项服务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和办结等5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服务时效和质量,并将项目办理情况和电子监察数据接入协同办公系统。(市监察局负责与省监察厅协调,开放接口)

  3.整合“数字城管”系统。通过接口方式调用“数字城管”的城市监控视频和城市管理统计数据,方便对城市重要设施和人口密集地段进行视频监控,实时了解城市管理现状,强化城市管理。(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开放接口)

  4.整合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通过接口方式调用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监控视频和应急处理过程,方便对突发事件进行辨别、处理和反应,对事件处理全过程进行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跟踪和处理,以最短的时间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有效地动员和调度各种资源,进行决策指挥。(市应急办负责开放接口)

  5.整合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市政府网站、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专栏平台的政府信息和服务资源,建设阳

  光权力运行网,将梳理出来的资源加载到该系统,成为全市所有单位进行信息发布、对外服务的综合门户。(市信息化中心负责开放接口)

  6.整合其他业务系统。据调查,目前全市建有上百个信息化应用系统,其中重点业务系统30个。力求通过整合资源,逐步实现重要应用系统接入协同办公系统,消除信息孤岛。

  ㈢建设和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

  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建设和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既能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的问题,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1.完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以公安人口数据为基础,逐步整合计生、人保、民政、统计等部门中与人相关的基础信息,完善全市人口基础数据库。(市公安局牵头,市人口和计生委、市人保局、市民政局、市统计局配合)

  2.建设全市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通过市级数据交换中心,将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业务系统中的法人基础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沉淀,从而建立起完备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市质监局牵头,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编委办配合)

  3.完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在“数字新余”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根据需要,完善基础地理与区划综合、自然资源综合、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综合、资源安全动态评估预警综合、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重大基础设施及生态工程监测综合等信息库。(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4.建设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以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基本框架,对市政府有关国民经济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搜集的社会经济数据资源进行持续地收集、整合、存储和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人保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配合)

  5.建设全市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和交换中心,管理各类数据资源、基础数据库和共享目录,提供数据检索、定位和共享服务;建立和完善管理认证、授权、密钥发放等基础功能,提供安全认证服务;管理各类数据异常变动,提供实时预警等服务。(市信息化中心负责)

  四、实施步骤

  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牵涉面广、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市实际,分三期建设:

  ㈠建设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研究开发符合新余实际的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软件;配置好市政务信息网网管中心配套的网络设施,完成基础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建成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对市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市政府各部门推行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㈡整合信息化资源(2013年1月-2013年7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县区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实现县区无纸化办公;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天网”、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数字城管”、应急指挥管理、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资源等业务系统与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的整合和单点登陆,消除信息孤岛;完成编制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㈢建设和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调研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建设和完善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解决跨部门信息共享问题。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推进政府数字化综合

  办公平台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化中心,负责综合办公平台建设的具体工作。

  ㈡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的重要性,把平台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做好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以保障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的顺利实施。

  ㈢保障信息安全。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要与安全防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强化技术防范,严格安全管理,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落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坚持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

  ㈣加强技术培训。在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建设与技术培训同步进行,使机关工作人员学会使用数字化协同办公系统、数据交换和综合办公平台等软件。各部门都要确定一名技术人员,经过技术培训,能够处理一般性网络及办公软件故障,确保综合办公系统的有效运行。

  ㈤落实建设经费。根据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按招投标确定的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安排解决。

  附件: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新余市政府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胡高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

  贺为华

  市政府副市长

  喻国杰

  市政府秘书长

  成

  员:

  傅明明

  市政府党组成员、市监察局局长

  廖茂侦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敖新春

  市政府副秘书长

  黄小基

  市发改委主任

  刘

  祖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徐绍荣

  市财政局局长

  钟兆辉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丁颖文

  市城管执法局局长

  杨

  峰

  市质监局局长

  邓小勇

  市信息化中心主任

  张荣华

  市委保密机要局副局长

  罗振平

  市政府应急办常务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化中心,邓小勇兼办公室主任。

篇六: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范文.范例.参考

  对电子政务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一、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90年代后,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等一些新的概念也很快产生,其含义是指在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网络、电脑以及电话等工具,为企业、社会乃至公民个人提供政府信息和其他公共服务,并且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界限,改变政府管理方式。

  1.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②电子公文系统

  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⑤电子办公系统

  ⑥

  电子培训系统

  ⑦

  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

  ①电子采购与招标

  ②电子税务

  ③电子证照办理

  ④信息咨询服务

  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

  ①教育培训服务

  ②就业服务

  ③电子医疗服务

  ④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⑤公民信息服务

  ⑥

  交通管理服务

  ⑦

  公民电子税务

  ⑧

  电子证件服务

  当然,电子政务的上述业务内容并不是一出现就具备了的,而是在电子政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全球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国内的电子政务的现状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对于我国来说,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与电子商务一样是从国外泊来的。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的,具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循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

  从总体上看,与其他国家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基本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就具体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又与其他国家的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

  (1)我国的电子政务的起点较低。这是由于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而我国则基本上从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

  (2)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另外,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它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3)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有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必然造成对政府政务活动的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要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的实施。实际上,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提高效率和树立形象的问题,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改革。

  2.国外的电子政务的现状

  (1)美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全部上网,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建有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图的形式,查看到州一级甚至县一级人口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包括当地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口组成等等。

  (2)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加拿大的电子政务虽然起步较晚,但进程较快。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加拿大政府大力推广和加大电子政务在各行业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诸多政府网站。

  (3)法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法国政府部门的网站内容很丰富。从部长栏中,可查到部长简历、部长办公室主要人员,部长活动日程、讲话、新闻发布等,其他栏目有宏观经济数据、企业生活、公众生活、欧洲与世界、地区经济,还有远距离服务、实用信息、论坛、资料摘要等。网民如果需要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订阅新闻,只须填写网上的表格便可免费发送。此外,各部门也有内部网络,供部内有关人员查询。

  (4)英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英国的成年网民中,有18%的人使用政府机构网站获取服务或官方文件等信息,政府机构网站的总数目前已达1000多个,每星期的访问请求超过2000万。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使用多项政府服务而无须再排长队。以“英国在线”为例,该网站自2000年12月开通以来,已经整理了1000多个政府机构网站的信息,帮助用户迅速、方便地寻找所需网站,帮助用户获取关于就业、理财、旅行、生活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与服务。其后它又开通了一些新的网上政府服务。

  (5)德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尽管德国开展的电子政务项目还不多,但一些与企业及百姓密切相关的事务,如申报纳税、企业增值税号的查询、企业向统计局上报外贸统计资料、大学生申请优惠贷款等都可直接在网上操作。按照计划,德国将逐步推出350项网上业务,与公民有关的事务除了必须面谈的之外,都可上网办理。

  (6)日本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日本的电子政务工程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基础建设。①政府机关(中央和地方)内部因特网以及情报信息化的基础作业。②综合行政互联网的相互连接。③申请、发出手续的在线化。④地区情报信息基础作业。⑤居民户口管理互联网系统的建设。从上述五大方面的基础建设项目内容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对硬件的功能要求非常高,对高速信息平台的容量和载体通过能力要求非常大,只有以光纤为主要材料的超级宽带网才能承担。现已进入实用化的宽带网,再加上日本第三代移动电话已开始提供服务,预计日本电子政府的建设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7)韩国的电子政务现状

  韩国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围绕下述工作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①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与制度保障。②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建立公用电子资料库。③重视政务信息的公开。④政府信息公开。⑤再造行政业务,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

  (8)电子政务的全球发展总体现状

  从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来看,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电子政务在各国的发展起步时间大致相同,即大多数的国家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

  第二、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基本上都是指向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

  第三、电子政务的出发点基本上都是以满足国民对政府经济事务的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为主。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三、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1.观念上的误区

  (1)OA就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而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2)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能仅仅被动地停留在指令的执行层面。上级部门做了网站,我也照猫画虎来上一个;上级部门设计了哪些栏目,我也机械照搬拷贝(COPY)过来。这种执行任务的认识思路和上下对口的设计模式,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可谓认认真真走了过场。

  (3)电子政务是一种补充

  政府办公方式的转变让很多人在心理上难以适应,许多人在心理上不愿接受电子政务的洗礼,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只是政府信息部门的职责,是传统政务管理的一个补充,是非主流业务,不愿利用网络完成文件的形成和实现其功能,他们留恋并习惯于传统公务文书形式,宁愿手写文件并亲自呈送领导。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才最可靠。

  (4)项目资金应用于购买设备

  “轻调研重上马”、“轻计划重实施”是电子政务建设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因为国家为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的专向拨款数额越来越大,所以资金来源已不再是主要困难。但这些资金应该首先用于调研、计划、培训等基础性准备工作。否则,再先进的设备也难以发挥其作用。更何况IT领域里设备更新速度极快,盲目建设很可能会带来资源的极大浪费。

  2.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1)“死库”资源开发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五多五少”现象,即原始信息多,加工整理信息少;孤立分散的信息多,交流共享的信息少;传统载体方式信息多,电子载体方式信息少:行政性开发的信息多,市场化开发的信息少;静止状态的信息多,动态反馈的信息少。在国内数以千计的信息库中能保持不断更新和有效利用的只占一成左右,其他一些信息库均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实施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激活这部分“死库”,使它们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或市场的作用,逐渐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若能充分利用好这部分巨大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流通和共享,必然会有力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2)“信息孤岛”现象

  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链路备份困难,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息资源,应更多采用横向区域体系为主导的网络建设方针,为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创造有利的条件。

  (3)网站信息陈旧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3.发展不平衡

  (1)数字鸿沟

  尽管从世界范围看,数字鸿沟算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但在中国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无法上网利用信息、无力应用高科技手段的社会弱势群体,所以,数字鸿沟的出现同样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实施。若数字鸿沟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占有上的差距,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加速贫富的分化。尽管我国的上网人口已经超过了3200万,但数字鸿沟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软硬件环境方面的差异使得绝大多数社会低收入家庭不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享用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物品”。

  (2)地区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电子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3)部门不平衡

  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中国的电子政务将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政府信息公众化、准电子政务、区域电子政府和统一电子政府。在每一个阶段电子政务的功能和服务对象都会有一定的差别。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基层的政府机关根本就没有建网,更谈不上搞什么电子政务了;即使是那些建立了网站的政府机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仅功能少、质量差,而且实用性、互动性不强。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不畅,电子政务还难以形成网络;总体来看,部门间的不平衡是非常明显的,许多政府部门还都徘徊在电子政务的第一阶段,只有少数部门和领域开始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对这些机构而言,对上网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和沟通,建立网上的办事渠道,是它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4.短期效应问题

  (1)急功近利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做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2)忽视整合

  目前,在没有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网络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一些机构就开始急着上新的信息化项目,许多旧的矛盾还没有解决,又不得不面对一些新的问题。这将使未来的整合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围绕“金”字头所进行的一系列重要信息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工程基本上都是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内部进行的,所以就为当前的互联互通带来了一定困难。如果对这些已经积累的问题不以为然,那么搞得不好,就可能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陷入新的误区。

  (3)不重维护

  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在做电子政务规划时,重视工程建设投入而忽视系统运营维护。在建设的资金与人力投入上有明确规划,但对于系统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则缺乏人、财、物的相关投入和制度保障,特别是在涉及到系统的安全运营与长期维护的问题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成为电子政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极大隐患。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5.资源浪费现象

  (1)重复建设

  由于存在一些体制上的弊端,我国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了大量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盲目仿效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这既给各政府垂直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又违背了区域性网络的“一个大脑和一套神经系统”原则。从而不仅增大了建设地区性统一政府网络的难度,而且在人力、物力上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克服体制弊端,整合现有资源,节约投入成本,防止多重建设,避免各自为战,成为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2)缺乏调查研究

  许多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中,对自身所处的综合信息环境缺乏了解和评估,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脱离本部门实际和客观环境,引起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等问题。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就需要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之前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细致考虑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力求避免一哄而上。搞电子政务别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做事情要量力而为,渐进而行,不能犯那些心血来潮的错误。

  (3)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为“三网一库”(办公业务网、信息资源网、社会公众网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体系。以往的信息建设不重关联,自成体系,信息资源分散,共享程度低,以致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应用。在目前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哄而上的迹象。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可能会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要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出现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自成体系、各自为战的状态。

  (4)不重成本

  电子政务本身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当数额的资金投入。降低电子政务运营成本是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大量针对电子政务的投资产生不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就失去了建立电子政务的实际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电子政务的资金多来源于政府财政。因此,相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电子政务在资金投入方面所受到的约束要少得多。但是,政府财政不是免费的午餐,它来源于纳税人对国家的贡献,政府机构在实施电子政务时,应以效益为本,“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线路和网络资源,不要使电子政务成为增加政府预算开支的又一负担。

  6.法律法规滞后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从总体上说,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明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有的甚至与电子政务的发展相抵触。主要表现为以下问题:

  (1)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问题

  电子政务是否与有形政务处于同等法律地位?网络行政行为是否与传统行政行为具有同样法律效力?如果是,两者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关乎电子政务根本性质的定位问题,中国法律并没有做出根本性的明确规定。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电子政务长远发展。如果网络行政行为不具有传统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相对人也就没有服从的义务;如果法律不明确规定电子政府的法律地位,而电子政府的行为有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相对人将无从寻求法律救助。

  (2)网上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问题

  行政行为合法是行政行为有效的前提。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主要有四个,即主体要件、职权要件、内容要件和程序要件。目前,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特别是没有规定网络行政行为不同于传统行政行为的、特殊的程序性要求。这就给认定网络行政行为的效力造成了极大困难。

  (3)电子政务的技术标准化问题

  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各政府部门网络系统之间不相兼容的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和部门进行封闭式建设,很少考虑与其他地区和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性,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不统一。如果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那么将来跨系统的信息沟通必然出现问题。由于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和较高的效力等级,这些技术标准最好由法律予以规定,以避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复建设以及信息部共享等问题。

  (4)政务信息公开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前大都只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成为电子政务法制建设中最重要的和最基础的任务。中国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显然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修改,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法》、《情报自由法》、《政务公开法》不同,中国在没有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时,早在1988年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对于保密范围、泄密责任等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该法特别确立的“凡不宣布公开的事项皆推定为保密”的原则,与电子政务下行政公开的要求无疑有着较大的抵触。因此,应当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使其能够适应电子政务发展以及政府公开行政的要求。

  (5)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电子政务具有强大的数据或者信息的汇聚能力,因此,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政府信息日益公开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电子政务立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政府在管理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过程中,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公民的隐私权极易被侵犯,这在要求全面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今天是不能被允许的。因此在电子政务立法中多角度地规定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应当引起立法者的高度重视。

  (6)电子政务的安全问题

  政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各社会机构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因此,政务信息比商务信息更为敏感,在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更高。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技术措施,例如公钥基础设施(PKI)、内外网的物理隔离等,而且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具体措施以及对于不能达到者的惩戒措施,明确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因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电子政务安全系统遭到破坏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对于侵入电子政务系统的黑客的刑事制裁措施。

  (7)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资金的保障很难进行。中国目前关于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来源、预算、使用以及监督等事项,基本上没有法律的统一规定,这将不利于电子政务建设的长期性与连贯性。因此,以法律规定的方式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要求,也是立法者不得不考虑的事项。

  7.网络安全问题

  (1)外部防范

  电子政务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党政机关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些内容甚至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而且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如果因为电子政务系统瘫痪而造成业务流程的停顿,带来的损失和波及的范围将会非常巨大。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

  电子政务作为政务活动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第一是黑客的入侵和计算机犯罪;第二是计算机病毒的蔓延和破坏;第三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

  由于政府网络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开放性强,技术水平不平衡,管理手段有差别,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从目前情况看,一些系统在防火墙的安装与维护,防病毒软件的及时升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容易把政务内网中流动的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需要与电于政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是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政府是为公众服务的,提供信息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电子政务倡导的就是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信息的沟通,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在这种情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况下,如何处理好系统安全性和信息开放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挑战。

  (2)内部防范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更为重视如何防范外部的入侵,如建立网关和防火墙,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设计防病毒软件等。但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政务信息更容易从内部窃取。机构内部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人员泄密的问题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对政府安全的威胁;二是工作人员违法犯罪,发生故意窃密行为。

  根据国家信息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平台一般采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三网模式。其中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之所以不惜成本对政务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为了确保网络安全,一般都要布两套线、安装两套网络设备、购买两套服务器。但是根据统计,核心政务网出现的犯罪,75%以上都是内部人员所为。外部难以侵入的时候,就往往会通过内部人员实施犯罪。因此,机构内部的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是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也是极其敏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处于网络核心部位的机构和部门,更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安全机制。网络内部的安全隐患,其实主要还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层面的问题。硬件设备的改进固为重要,但更需要受到关注的还是公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四、我国电子政务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1.发展中国家如何规划和管理电子政务项目

  正如所有的政府和企业运作一样,有效的管理对于电子政务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及时地提供一个项目,能够在政府机构间有效地协调以及监视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都有赖于有力的管理。因此,在启动一个电子政务计划之前,应首先在全国和地方两个政府层面上建立起管理机制来。

  (1)考虑在政府内部建立电子政务小组

  电子政务的启动一般包括大量的资源、计划以及人事方面的保证。如果没有特定的团队自始至终进行监督,是很难进行管理的。比如,一个部门内部的电子政务活动应该制度化,以确保长期的稳定性以及对新的运作模式的支持。这样的团队必须获得足够的预算、人力资源和行政上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

  (2)确保项目管理小组充分的权威

  没有来自政治领导的权威,负责电子政务实施的官员就无法确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监督电子政务实施的正式的、法定的权威机构同样是必需的。政府应考虑在某一部下设一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个中央的电子政务机构,或者使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应在政治层面和项目管理层面上设立专门小组,以对项目成功负责。

  对那些跨部门的项目,为了项目的实施,管理小组成员应是来自各个机构的有权威性的代表,这将有利于保持信息交流与报告渠道公开,确保信息共享,便利于建设跨部门、跨机构的共同的技术设施、通用的政策、标准及其安全体系。

  (3)制定工作计划以实施电子政务中的优先项目

  仅仅有构想和优先权是不够的,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会有助于那些负责实施电子政务的机构和官员们把握好方向。工作计划应重点关注至少6个关键因素:

  内容开发:包括应用系统的开发、公开的标准、本地语言界面、用户指南和电子学习材料。

  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和培训计划必须在各个层面上实施。

  连通性:本地网络和因特网连接必须应用到相关的机构和企业中。

  网络法律:提供一个法律框架以支持电子政务政策和项目的目标。

  公民界面: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服务传递渠道的组合,以确保电子政务对广大用户来说是可以利用并负担得起的。

  资本:电子政务业务计划必须确认收入流,包括用户收费、捐赠以及预算,以有助于保持财政上的平衡。

  (4)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持续参与确立一个机制

  虽然全国性的远景规划完成了,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也并未就此结束。他们对电子政务来说是宝贵的资源。收集反馈信息——尤其是从用户那里——是十分重要的,要搞清楚哪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以及哪些部分需要重新思考或重新设计。

  政府可以考虑为每个电子政务项目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应由用户和其他对项目实施具有关键作用的非政府部门的人员组成。顾问团体可以包括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非政府部门的专家、前政府官员或民间社团。

  (5)电子政务管理不仅仅是实施项目,它意味着为能力建设做出规划

  在包括政府高官在内的各级官僚机构层次上培训雇员应该是工作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主要的目标听众通常也需要一些简单的培训,以更好地使用新的电子政务系统。这一培训也应该是管理设计中的一个部分。

  2.从观念上走出误区

  要从上级到下级、从政府内部到政府外部都真正理解电子政务的涵义和电子政务的实质——“政务”,而非“电子”,让大家充分感觉到“办公自动化只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方面”,使大家不仅重视“把资金用于购买设备”,而且重视实际的动手能力;不仅仅是把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原有的设计照搬照抄地拿来,而是在其中加入创新的成分,从而使我国电子政务更好地实现。

  3.标准打破“信息孤岛”

  新的电子政务标准并不意味着要推翻原有的系统,而是要去整合原有的政务信息体系,使之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以此提高各个政府信息单元的运作效率。

  当前,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一个个“信息孤岛”由此诞生。而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目前的“信息孤岛”问题。这是一个异常庞大和复杂的工程,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要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统筹规划。目前已经出台的几个标准就是要解决信息整合中最紧迫的问题。例如“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可以解决各部门之间基础数据的传输与共享问题;“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标准”则可以使不同部门能够在统一的格式下读取共享文档。

  此外,电子政务建设有很多个性化的内容,只有建立标准才能降低成本,企业可以据此批量生产,政府也更容易选择。所以标准对一个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法律规范电子政务

  环顾世界电子政务法规建设现状,可以说电子政务的立法是当今世界立法的重点所在,同时,世界各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目前还处于无统一规范、不断修订的不成熟阶段。我国在电子政务立法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技术中立原则

  对信息技术领域的信息立法要解决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如何使千变万化、一日千里的信息技术适用于一定的、稳定的法律法规。达到这样的要求的法律会与技术实现良好的包容共生关系。一方面,不同体系和模式的技术方案会在抽象的法律规范上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另一方面,法律的良好的包容性又会为技术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不会把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为异物而排斥于外。所以,中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应该遵循技术中立的原则,以适应技术发展不断变化的要求。

  (2)政府积极推进原则

  如美国通过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在国家信息化发展中的宏观规划指导作用,从战略的角度使用立法规划的手段对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予以支持,动员企业和其他机构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建立全民参与信息化发展的机制。中国的信息化立法建设同样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带动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信息化建设,从而形成全民自发的进而成为自觉的信息化发展运动。

  (3)全球一体化原则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从各国的电子政务立法趋势可以看到,电子政务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立法在国际范围内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中国在推动电子政务立法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应当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电子政务方面的立法,既要尊重国际标准和惯例,又要体现中国特色和国情。

  (4)重点突出,层层推进原则

  尽管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现行政策法规仍然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立法方面还有相当多的空白。如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数据库保护法、计算机犯罪法以及计算机安全监督法等电子政务正常运作所需的配套法规都急需制定。但是,由于法规出台的程序复杂性、严肃性等,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只能对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呼吁最多的方面先行重点立法,然后逐步推进。如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中首先面临的问题,中国对此正在抓紧立法。

  (5)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原则

  中国各地方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对立法的要求也不同。政府在立法时可以考虑“抓大放小”。政府可以制定出总体性的指导性法规,各个地方根据国家的法律精神,结合自己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情况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电子政务法规。

  5.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

  (1)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电子政务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办公决策、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可信实施的大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安全。

  (2)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电子政务安全必须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的积极防御手段,才能更为有效。

  (3)等级保护、保障发展。要根据信息的价值等级及所面临的威胁等级,选择适度的安全机制强度等级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寻求一个投入和风险可承受能力间的平衡点,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

  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目前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从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来看,大家对于电子政务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与此相适应,所制定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也主要有三种模式。

  1.以电子行政(E-Administration)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该模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将电子政务看成是以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工作的流程再造乃至政府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变革。而电子政务战略,实际上就是政府不断地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推动政府管理变革,以提高政府绩效。因而,这个战略的核心在于“电子化”,即不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而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电子化推动政府管理的变革,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2.以电子服务(E-Service)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该模式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将电子政务看成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即利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型途径。因而,电子政务的事实,要以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为出发点,根据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来规划和推行电子政务,以弥补传统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不足、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以电子社会(E-Society)为核心的战略模式

  该模式从信息化的角度,将电子政务视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视为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它与社会事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一起构成国家信息化的完整体系。因而,发展电子政务,必须将其纳入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战略之中,从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战略高度来规划和推行电子政务。

  六、结语

  近年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谈到今后的奋斗目标时强调今后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从政府官员到社会公众,从企业老总到新闻媒体,“电子政务”一词的点击率居高不下,反映了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热情与期盼。

  从长远来看,走信息化之路是电子政府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传播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所以必须适应这个大潮流,建立我们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以便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对电子政务现状、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正是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从电子政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始研究,从中找出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尽管电子政务代表了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WORD格式整理版

  范文.范例.参考

  向,但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问题还将不断暴露出来。再加上我国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制约因素客观地存在并产生作用,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是一条平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对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也将成为电子政务不断向前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国内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WORD格式整理版

篇七: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整体智治”下构建县域综合数字平台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大数据时代,数据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社会资源和治理资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6年,浙江在全省上下开始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适应社会治理新趋势。2021年年初,浙江省委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其中就强调数字化改革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数字化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梳理各地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数字化改革,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治理现代化

  数字化改革

  数据治理

  一、数字化改革下的“整体智治”

  1.“整体智治”既是目标、也是理念、更是方法

  “整体智治”不仅是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目标,也是数字化改革的一种方式,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县级层面承担着“一线指挥部”的角色,其“整体智治”的程度体现了数字化改革的实效。从概念上看,“整体智治”是区域性通盘统筹,通过数字技术(工具)的赋能,打破治理碎片化和治理内卷化的困境,整合各子系统使之高效协同,从而提升治理效能,应对公共事务治理实践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而在数字化改革推进过程中,数字平台这一“数字工具”显得尤为重要,“整体智治”应该贯穿于数字平台建设的全过程。在顶层设计上,要突出“整体”实现跨业务、跨层级;在功能设定上,要努力实现治理形态上的“智治”。

  2.“整体智治”以“数字化”为基础,但以“数据”为根基

  当下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量化万物”成了时代的“标识”。无论是数字

  化改革还是“整体智治”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但是在不少地方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常常将“数字化”和“数据化”这两个概念搞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改革改得很迷茫的重要原因。

  “数字化”指的是把模拟数据转换成用0和1表示的二进制编码。通俗来讲,就是将线下的事务搬到了线上,电子政务和政府的门户网站就是这样典型案例。“数字化”只是让政府“上了网”,可以进行简单地将线下的一些业务在网上进行,虽然有一定的便捷性,但对于整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没有本质的提升,更不用说“整体智治”。而这种简单的“数字化”通常以部门的为单位进行改革,治理的“碎片化”也就难以避免。

  “数据化”指的是一种把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各个部门业务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而量化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进而找寻到各个事务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为之后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比如很多购物网站会采集用户的访问记录和购买记录,从而给消费者推送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数字化改革中的“数字赋能”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破层级和部门间的壁垒,汇集各个部门分割的“小数据”为整体“大数据”,展现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数字全貌”,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智慧”加工,为公共事务高效治理提供参考建议。

  3.“整体智治”的阻碍,来源于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缺失

  ⑴只有流动起来价值才会显现。如同市场经济一般,只有各类要素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市场才会活跃,各类要素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推动“整体智治”走向实处,就必须让数据在“整体”中“流动”起来,“智治”才可能实现。部分地方或部门的“数字化改革”,虽然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技术,还只处于部门或线条的初步“数字化”,这极易造成改革的“碎片化”,难以形成改革“合力”,故而没有发挥“数据”真正的价值。

  ⑵“数据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海量或整体数据的价值远超单个或者部分数据的价值,单个部门的数据,所产生的影响也很小。“整体”观是将一个区域的所有部门视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每个部门只这个大系统下面的小系统,每个

  部门的各线条业务是这个小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整体内,各方数据是毫无阻碍的流通,最终汇集到大系统的“中枢”,最终由“中枢”来处理各个子系统汇集而来的海量数据。很多地方的“城市大脑”或数字平台就承担了这样“中枢”的作用。因此要以系统观念去看待数字化改革中,打破部门间的业务壁垒和“数据孤岛”。

  ⑶“整体智治”根基在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正如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整体大系统的“智治”需要海量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支撑。如何高效获取大数据,是考验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能力。一个区域或部门必须打造一个能获取数据资源的平台,以满足其公共事务治理信息需求的程度。在传统文明中,政府大量公共信息以非数字化形式存储,信息的采集方式较慢,信息采集程度较低,信息更新周期较长等,导致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较为滞后。因此,构建跨层级、跨业务的区域性数字平台,是构建“整体智治”的现代政府的必然要求。

  二、治理现代化中的数字平台

  在数字文明中,“数据”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有着极强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大数据思维及其相关技术,逐渐从互联网领域,扩散至商业、科技、社会治理等领域,最终将彻底改造人类的生活形态。对待“数据”的态度上和认知上,部分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因为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谁就拥有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社会治理领域。换而言之,掌控数据就能测算出不同人群的特性,甚至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行程码在防疫的作用发挥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大数据时代的三种角色定位;

  大数据时代,根据价值链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数据主体:第一类是拥有或可以获取数据的主体;第二类是基于数据分析技术的主体;第三类是拥有创新性大数据思维的主体。

  对于各级党委政府而言,从政治属性上说,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必须了解大数据的相关情况。从现实需求上来说,数字文明下的现代政府,有必要兼容以上三种角色,集数据、技术、创新性大数据思维为一身。这样一来,数字平台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2.不仅要建好大系统,也要健全小系统;

  从现有数字化改革的现状看,所有的APP都是由各个部门独立规划项目,并向上争取“揭榜挂帅”。而所有的应用APP,都必须连接浙里办或浙政钉。这就造成了一个“中层空虚”的情形,一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战”,将导致数字化改革的“碎片化”,没能打破层级和线条业务分割的束缚,更有甚者线上线下“两张皮”,不仅不能享受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便利,甚至将增加基层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在县级层面上,丧失了现代政府的“整体性”,而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的缺失,不仅导致话语权的减弱,甚至导致在将来“数字文明”中公共事务治理中的“肌无力”。

  因此,应在满足在省域层面顶层设计的“大系统”的前提下,建好区域性“小系统”。以区域性数字平台为“中枢”统筹数字化改革。

  3.区域性数字平台的定位

  在区域性数字平台的选择方面,建议选择“爱仙居”。因为其作为与市民卡绑定的APP,拥有最为广泛的用户,不少居民了解甚至熟悉,拥有了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推进“爱仙居”平台建设,必须从整个数字化改革的全局来思考,从重塑治理生态、政务生态、社会生态来考虑。

  ⑴区域综合数字平台

  功能上,应该将“爱仙居”定位为区域综合数字平台,即仙居县唯一的综合性数字平台,以“爱仙居”APP为平台,统筹和协调各个部门的数字化改革,助推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法治和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

  (2)破解部门数据壁垒

  政府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两点就是部门内业务的数字化以及部门间数据流通和共享,否则数字化改革就是“事倍功半”。接着县域数字化平台之机,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统筹县内各个部门的数字化转型。

  三、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平台粘性

  所谓的粘性,是指商业用语——“顾客粘性”,即增加顾客的消费或使用次数或数量。依赖感越强,顾客粘性越高,再消费期望值越高。过去大部分改革是体制内行政命令式“内部改革”,群众获得感难以显著提升,常有“干部忙断腿、群众看热闹”的情形。这里想要说明的是,通过数字化改革,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痒点、痛点、堵点,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亲切感。通过“生活琐事”增加群众对当地数字平台的依赖,从而可以收集更多的社会数据为当地政府科学决策做参考。

  ⒈增加便民业务

  比如现阶段的“爱仙居”生活缴费项目,只是简单地转接到浙里办的缴费支付页面(统一公共支付平台、教育缴费、交通违法缴费),而且没有后台信息并没有打通,需要重新在新的页面中登录个人信息,操作体验感较差。作为当地的综合性数字平台,应在居民生活方面增加更多的便民业务,以生活缴费板块为例,应增加水电费、网费、话费等缴费项目。

  ⒉扩展当地生活服务

  虽然现阶段,“爱仙居”有商城模块,但实际上,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一方面是板块设计不合理,布局“鱼龙混杂”,没有层次感,跟同类商用APP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缺乏竞争力,又无实惠,对于普通群众缺乏吸引力。因此,“爱仙居”应有针对性增强区域居民生活服务,功能板块上向美团、饿了么等生活类APP学习;同时借鉴“仙居微生活”、“仙居优选”等微信应用小程序的运营模式,给予群众一定的经济实惠。通过这些生活类服务的提高群众使用频率,从而获取大量的民生数据。

  ⒊增强绿币效用

  绿币是仙居绿色化改革的重要成果,而仙居也可以反过来运用绿币更深一步推动仙居绿色化改革,推动绿色生活、绿色生产,推动绿色向各领域延伸。一方面增加绿币基金的投入金额,以及投入渠道来源,拓宽绿币获取的渠道,适当降低绿币获取难度,扩大绿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增加绿币的使用范围,现阶段绿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绿币商城和绿币捐赠。对于绿色商城商品种类过少,“爱仙居”商城和绿币商城之间又不互通,绿币捐赠的项目较少。建议增加绿币的支付范围,以及纳入更多的社会救济项目。

  四、“一平台”到“数字赋能”

  “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一窗受理”,数字化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迭代深化,依托数字平台进行业务的线上整合,撬动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仙居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一窗受理”进度并不理想,应在此次数字化改革中,通过建强当地数字平台,将“爱仙居”打造成为县域唯一的综合性数字平台,率先实现从“一窗受理”到“一平台”的“变道超车”。

  首先,通过数字平台建设,要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无阻碍流通,才能实现业务的“无接触”线上办理,才能“数据后台跑,群众点一点”,才能便捷群众,使群众分享改革红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其次,要建好数字平台,就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的“堵点”,增强县大数据局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发挥好大数据的职能;再次,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衡量改革的成败关键看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要通过给予一定的便利和实惠,增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平台使用率。最后,“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通过数字平台收集的大数据,经过专业分析,最终成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的数据支撑。真正实现通过数字化改革,进行数字赋能,改变业务流程,重塑体制机制,最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李涛等.数字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P30-33.[2]HortonF·W.Information

  ecology[J].JournalofSystemsManagement.1978.29(09).P32-36.

  [3]李涛等.数字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P11-15.[4]杨孟辉、杜小勇.政府大数据治理:政府管理的新形态[J].大数据.2020.第2期.P1-18.

  作者:瞿润程,男,仙居县委党校科研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

  赵王宁,仙居县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

篇八: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发展现状及路径

  摘要:基于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际,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对档案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具有很积极的影响。结合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特点,采用数字化技术,不但能够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因此,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选择,也是机关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在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应探讨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得以良好推进。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档案;档案数字化

  引言:

  加快档案数字化管理改革,不仅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深入挖掘档案资料潜在价值,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保障。状当前,随着现代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要求,稳步推进数字化进程。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档案数字化进程缓慢。本文就此展开了探究。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发展现状

  1.1对档案数字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经济发展方面,各项工作开展中均重视的是经济利益的提升,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也很难把档案管理提上重要日程,加之财力紧张,自身保障能力有限,致使在硬件投入上相对不足,在档案数字化数据库建设、网线布置、电脑购置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仅满足日常功能,视频、音频、图像处理设备较少甚至没有,很难满足档案数字化的需要。

  1.2档案数字化技术支撑不到位

  在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和开发系统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县(市、区)档案馆与乡(镇)村间档案室、友邻馆室之间系统功能不配套、信息难以做到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现有系统优化升级不及时,已有功能运用不适应形势需要等问题。

  1.3档案数字化标准偏低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业务数字化基础不高,很多部门文书档案还处于纸质化处理阶段。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标准,但因缺乏有效的硬件设备支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收集、整理、利用等方面还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制约了档案数字化发展。

  1.4档案数字化专业人才偏少

  从目前情况看,县(市、区)级档案馆人员基本为专职,但年轻同志被借调其他单位工作的情况比较多,剩余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人员配备不足;乡镇(街道)、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流动频繁、交接手续不完备,导致档案管理混乱;更为普遍的是,大多数基层单位缺乏专业化人才,现有人员对档案数字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不够,这些势必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发展路径

  2.1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想要促使数字化技术良好落实在档案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促使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具有充分的支持。而想要建设数字化制度,首先,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建设完善,确保其能够很好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而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管理人员应该从不同的管理角度进行思考,有的放矢地完善档案制度。针对档案资料的存储整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不仅要在部门内部,还会涉及其他部门。因此,每个档案管理部门人员都应该投身到制度建设中,促使内部工作良好开展,同时,也能与其他部门实现有效的统筹协调,进一步确保档案制度的层次性。同时,还要为其他部门提出档案提交要求,提交档案资料时,要确保资料的格式是一致的,这样以便于开展数字化管理工作,从而简化工作流程。

  2.2构建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首先,档案归档时,档案管理员需要提前对要上传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其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由工作人员将其归放到相应存储位置上。其次,是档案借阅时,平台会提供电子形式和纸质形式两种借阅服务。填写并提交借阅表单,经过档案管理人员审核无误后,就可以进行档案资料观看或下载的操作。除此之外,要进行档案鉴定时,在档案已经过期失效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鉴定工作。最后,是档案处理,要对档案进行销毁处理的工作时,应该按相应流程进行销毁,同时对于销毁的时间、原因等详细记录。机关事业单位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经常会用到OCR技术,该技术主要运用在档案录入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需要上传的文件进行扫描,识别系统会对扫描结果做出反应,这时会用到OCR技术对扫描结果中的文字内容进行编辑,最后形成电子文本。通过对该技术良好运用,极大简化了文档编辑的工作流程,同时,其自动化能够充分减轻工作人员身上的负担。

  2.3有效处理纸质档案资料

  第一,以往的档案资料不仅存在于档案管理部门,其他部门也具有相应数量的文档资料。将各个部门具有的零散纸质文件进行集中收集,并对文档进行分类,明确其所属的电子目录,将归档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中,促使档案实现集中化管理。第二,当机关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行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后,要将档案进行电子归档,而归档是有顺序的,将利用价值更高的纸质文档先行录入到数字化管理平台中,之后将剩下的文档依次录入。第三,完成电子归档之后,对于文档的保存价值进行进一步分析,明确没有利用价值的文档要按照流程将其销毁,并记录销毁资料。同时,对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要将其妥善整理到相应档案目录当中。

  2.4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2][1]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有先进的发展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技术运用的必要性。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整体年纪比较大,他们的工作模式已经被固化,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很难形成创新发展意识。但是现实问题就是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如果,没有发展创新的意识,不断用学习来强化完善自己,那么档案管理服务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就只能被时代所淘汰。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数字化思维方式,推动管理工作模式有效创新,促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与时代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其次,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实现良好转型,指的是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良好运用,建立健全数字化档案管理平台,使得以往形式下档案资料只在内部流转,转型为可以实现全社会共享,促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地体现,进而促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实现充分提升。最后,档案管理工作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细化调整,明确清晰每一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进而促使管理流程之间实现良好的衔接。

  2.5要加快打造智慧档案

  一方面,按照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要求,加快数字档案系统流程重构、技术融合和平台整合,推进数字档案馆、室拓面提升,着力拓展智慧档案应用场景,实现档案管理智能化,提升建设效能。另一方面,打造档案行政工作智能监管一体化平台,整合档案资源和业务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辅助档案行政监管,实现档案工作指数化监管、智能化监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数字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须高度重视,提上日程、摆上位置,加快推进基层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实现与打造数字政府同步,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振国.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15):113-114.

  [4][3]

  [2]苏怡心.数字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探讨[J].财会学习,2020(08):152-153.

  [3]李晓红.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10):105-107.

  [4]王清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前期准备与实践策略分析[J].兰台内外,2019(21):38-39.

篇九: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行政管理中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作者:赵轩

  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3期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兴起,标志着我们将迈入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数字时代。我们生活和学习早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更是以光速的发展,被各个领域广泛地应用。本文将分析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在行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行政管理

  数字化

  信息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是日常行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办公自动化”这个概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不论是在政府的数字化改革方面,还是学校的教务行政管理方面,或是工程领域方面,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信息化在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1什么是数字化信息管理

  数字化信息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简言之就是用数据说话,将日常的信息、知识等内容以数字化了的电子信息格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人是数字信息管理的主体,这些数据产生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与传统信息管理中,信息采集质量不达标、管理方法不规范与分析信息不全面而导致决策失误阻碍社会的整体发展相比,如今的数字化管理,信息更全面,更准确,更快捷,使决策者对事态发展了解的更透彻,大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

  2数字化信息的优势

  相比之下数字是人们所熟悉,更容易被接受与掌握的知识之一。人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简单易于操作。所以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追求高效率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被广泛地应用。由于数字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它对事物本身的特质与规律能有更加直观的反映。

  数字被全球人民所熟知,消除了语言障碍带来的不便,更加便于各国间的沟通交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数据的记录、统计、计算、分析的速度越来越快,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度。由于数字的准确性也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并且数字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上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专业权威人士下到平民百姓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数字打交道,所以数据不论在什么阶层都能被理解接受。

  3数字化信息的应用

  3.1在政府机关的应用

  政府部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了提供给大众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政府机关也在不断地在行政改革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政府的数字化改革为政府效绩提升奠定了基础。此次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信息管理的关注,使信息更加透明化,便于人民的监督。传统的办公以纸张为媒介,效率低、成本高、管理不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老化,字体模糊等情况屡见不鲜,这样不利于信息的保存,也不利于之后的管理者对信息的利用参考,阻碍了政府行政职能有效的发挥。

  如今的数字化信息管理,不但降低了纸张利用,对环境保护事业有所帮助外,还有利于信息的长期保存与利用,对之后的管理者了解前期发展,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供了信息支持。为实现信息高速路的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机构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就能够实现管理和服务大众的工作,利用网络技术讲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配置和进行评估。这样一来,不但便于政府的监管和整治,也推动了民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3.2在教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当我们迈进21世纪的大门,数字化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包括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已初见端倪。数字化信息管理的普及,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的有效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也深化了管理流程的优化改革。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和科研创新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影响,是校园改革与发展方面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呈现趋向信息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发展态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工作重点。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呈现出个性化、服务化、智能的发展趋势。

  3.2.1强调以自主化与个性化定置的学习方式

  由于现在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服务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作为中心。而新时期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在信息管理建设方面,无论从硬件、软件系统还是教育教学资源方面来说,都从重视教师教转为了重视学生学。将原来的管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教学软件逐步变成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定置学习模式的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因材施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空间。

  3.2.2从硬件建设转向以应用服务建设为主的信息管理平台

  校园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主要内容为网络工程建设和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去只注重了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工作,例如,校园网络建设、计算机设备等配套设备的购置,却忽略了信息的应用才是信息化建设的本质目标。就算投入大量资金没有发挥信息的应有作用,不但严重浪费投资也对教学服务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信息应用服务充分发挥作用,才是当代校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3.2.3提高教育软件的智能化水平

  如今,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于人们不断提高的对教育资源管理方面的需求。因此,知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各种信息资源转化成知识储备,这样一来更有利于知识的产生和获取以及对其进行重新利用。知识管理在各个高校的运行就是将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化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集合。并且知识是开放式地提供给学生,且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的维护与管理,从而实现了知识的高速传递、普遍利用与共享。

  学校的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涉及到计算机科技、网络技术应用、通信技术传播与软件工程开发、项目有效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有着投放资金多、建设开发难、运行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参与人员多等特点。由此可见,在建设信息管理平台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前期规划设计的工作,从大局出发、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信息的标准化和有效的信息用户管理。

  由于信息管理中心建设是周期比较长的大型系统工程。因此,为了保证整个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建设过程必须有统筹完备的安排计划,并且逐一实施,分步进行,以确保项目妥善完成,将失败的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由于信息是个大的网络结构,所以我们要努力将各个应用系统互联互通起来,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形成信息孤岛,而导致建设工作一次次重复进行,这样不但消耗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信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控制和操作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这在大多数时候取决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人员结构、道德素养和技术水平能力。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既了解这些信息资源的核心内容及其交流的整个过程,又懂得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并能掌握适用于各种信息的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形成一个好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要求其必须能灵活地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心理学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管理理论、社会学理论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及社会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提供有品质的信息服务。

  信息技术在现代的主导地位愈加显著,对管理人员的主要要求将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储存和传播等工作,而更加注重其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转为信息技术的能力。数据库技术在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节省不必要开支,提高系统反映能力,保证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信息技术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更是一个管理系统的内在问题。首先是确立以管理信息化为指导思想,其次是对信息化系统总体模块的设计分析。以信息技术和系统的特征与功能为模板,一般分为协调支持模块监控、信息通信支持模块、决策支持模块、过滤支持模块、智能信息处理模块和保障支持模块这六个模块内容。努力将单位管理运行的指导思想与这六个板块相结合,再加上对应的技术支持,这样才能使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和能力。

  信息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还是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控策略,来规避网络运行时遭到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加强保密工作的实施,利用设置访问权限、登陆前的身份认证和重要数据备份等技术以确保信息安全的有效保护。同时做好安全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以此来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和保密意识。

  4结束语

  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信息管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弊端。虽然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信息管理网络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等领域还是有所欠缺,仍然有着各种问题的存在。信息技术在日常办公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应用日渐广泛,一个安全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思考反思,并且不断地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完善数字化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为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国庆.试论电子政务网络的系统构造[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3):36-39.[2]魏文淼,叶念渝.基于VPN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J].兵工自动化,2004(2).[3]冷静.关于高校档案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思考[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57-58.

篇十: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2021年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2021年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一、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

  一是持续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组建数据专班,已归集xx个部门近x亿条数据,迁移应用系统xx个。完成城市大脑基础计算平台升级,但人口库、法人库、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市里统建,但数据不全、质量不高,相关数据尚未共享。

  二是持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近两个月来,通过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专班,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制定负面清单向上对接等举措。整体上相比x月底x项核心指标有较大提升,其中网办率、掌办率、承诺时限压缩x项指标全市领跑,但跑零次、电子材料体现率和近期新增的电子材料归档率、网上办结等指标排名落后;有

  xx家单位x项核心指标全部实现xxx%,但也有xx家单位(人民银行、残联、民政局、公积金分中心、人力社保局、消防大队、烟草专卖局、供电公司、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税务局、文广旅体局、自然资源局)在跑零次、电子材料体现率等方面推动较慢,个别单位部分指标持续未达标。当然,这是个动态过程,受颗粒度细化、法律规定、省级事项管控等因素影响,尤其是每周三市通报节点各县区冲刺,指标时有反复。另外,部署浙里办推广应用,新增用户xxxxx人(x月xx日首次统计总量,市要求x月底appxxxxx),公办学校入学缴费、交通违章处理等应用在浙里办启用。

  三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协同办公。新增钉钉移动签批功能,初步实现掌上办公;浙政钉日活度达xx%,全市第一。

  四是持续加快互联网+监管建设。平台账号开通率、掌上执法激活率、掌上执法检查户次全市前列,但仍有少数部门未应用或应用不到位,双随机抽查问题检出率排名落后。

  五是持续推进重大智慧项目建设。各业务部门牵头加紧推进,全县梳理政府数字化转型xx个重大项目xx个应用,目前已有x个项目xx个应用建成启用,还有x个项目xx个应用年底前可完成,其余的跨年度实施。通过积极争取,精准合作招商项目有望入选省创新示范项目,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平台、智慧德清时空信息云平台入选省级平台参考借鉴项目。民生服务方面。我德清数字生活服务平台已在武康街道、五四村试运行。完成县级医院医后付应用改造,并开通浙里医功能。亲人身后事系统投入使用,办结xxx起。社会治理方面。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核心功能建成,整合了平安通、河长通等x个政务APP。五四村数字乡村可视化系统建成启用,实现一图感知五四。受视频专网的密级要求,全县治安监控尚未实现跨部门间视频数据共享应用。智慧交警方面,城区主干道车辆平均车速提高xx%、市民出行平均省时约x分钟,但城区部分区域数据尚未接入,信号灯密集路段有待优化。渣土车智能监管项目完成冲洗、偷倒、抛洒滴漏、超速超高、未按规定线路行驶等智能化全流程管理设计。垃圾分类智能监管平台建成启用,全县xx%以上的垃圾收集车完成数字化改造;重大危险源和智慧用电+火灾两大预警项目启动系统开发。生态保护方面。智慧环保项目完成十大应用模块开发并试运行。经济运行方面。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全县xxx宗标准地xx个项目纳入平台监管,获冯省长批示肯定。精准合作招商项目交付一线招商员试用,将于本月完成迭代开发并投入使用。

  六是持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二、近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紧盯年度目标,强化对标赶超,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快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持续推进数据专班,重点推进医疗、教育、建设等条线的数据归集,尤其是水、气、停车等城市公共数据;举办数据开放大赛,推进全县数据开放共享。

  二是冲刺互联网+政务工作。近期,省市政府数字化转型考核体系出台,指标复杂细致,其中已晾晒比拼的指标从x项到x项再到xx项,不断在增加。对此,我们对标省市考核办法,以及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指标,制定我县政府数字化转型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同时,持续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确保按期完成目标要求,并根据省、市近期督查整改要求,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整体质量。加大浙里办推广力度,充实应用场景(市对县考核拉开分值差距的重点),确保完成省市推广要求;此外,结合七多清理,完成xx个政务APP的整合,加快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和一件事建设,x月底前所有行政执法人员至少开展x次以上掌上执法应用体验,无纸化办公全县全覆盖。

  三是全力推动重大智慧应用项目落地。开展城市大脑应用场景集中发布活动。加快渣土车智能监管、数据金融、公共视频共享平台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确保xx月底前投入应用。进一步优化智慧交警、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一批建成项目,切实提升百姓的体验性和获得感。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建设。以发现问题智能化、处理过程自动化、事件管理全流程为核心三要素,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抓好xxxx年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十一: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推进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管理规范、运行正常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目标要求,结合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大城管”格局为手段,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标准化管理、精细化作业、人性化服务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县建立监督、处置、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达到管理区域精细化、管理内容数字化、执法事件处置标准化,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现代管理水平。

  二、工作范围、目标任务和工作原则

  (一)工作范围

  在县城建成区内,对涉及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建设工地、公用设施等违规行为进行管理。

  (二)目标任务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和模式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实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科学化、严格化、精细化、长效化”。

  (三)工作原则

  1、稳步有序原则。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稳步推进。在起步阶段,应以强化市容和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为基础,分阶段逐步完善管理系统和管理内容。

  2、执行标准原则。信息系统的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统一执行行业标准。

  3、资源整合原则。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人员、设备、信息等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4、因地制宜原则。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阶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工作内容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内容应含以下方面:分为标准规范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城市管理基础建设、网格化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城管通”系统建设、视频监控接入显示系统建设、GPS定位平台和评价考核监督体系等。

  (一)创新城市管理理念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是通过各领域智能化应用、充分信息整合与互联共享等各方面的协同运作,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运作效率,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化城管平台,一要注重顶层设计先行。从顶层为数字城管建设把住关,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二要统筹布局,逐步推开。确立县域一体、分步实施策略,先满足建成区主要地段需求,后完善拓展服务区域,形成以县城核心区为引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区域梯次跟进的协调发展局面。

  (二)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我县城市管理现状,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新形态。以城市综合管理为核心,以行业安全、管理应用为导向,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排水、污水、供热、燃气、路灯、道路桥梁、交通、环卫等行业,将城市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人口等方面的实施运行情况数据化,依托xx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打造xx县城市管理数字化业务应用体系,发挥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建立数字化大城管的新格局。

  (三)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在职人员素质

  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具有涵盖面广、技术要求高、实用性强的特点,相关领域和专业需要高素质、强能力、较高层次的人才。与数字城管建设要求相比,我县相关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外引进信息化人才力度也不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数量明显不足。要通过提高待遇、适当扩增编制等方式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并与提升在职人员素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逐步建成相对成熟的城市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体系。

  (四)推进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

  资金是制约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要鼓励和放宽社会力量进入城市管理服务各个领域,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加入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运营市场。可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将部分公共服务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将政府部门的职能逐渐由参与实施向监督考核转变,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

  与、市场运作的新格局。政府还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使用相关专项资金,确保智慧xx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建设,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9月)

  1、成立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

  2、调查、调研、拟定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3、设立“xx县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并配备相关人员。

  4、全面启动和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建设,进行项目的立项、评审、审批、招投标等工作,尽快投入使用。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0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制定操作标准、规范;完善城市管理运行工作程序。

  3、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指挥处置中心大型显示屏幕设备、无线采集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建设。

  4、组建信息采集员队伍;培训人员;系统试运行。

  (三)第三阶段:完善验收阶段(2021年11月-2021年12月)

  1、完善管理运行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

  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4、组织系统验收。

  五、组织机构

  为按期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任务,由xx县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xx局,负责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局负责人兼任。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全县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二)明确任务,加强协作。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工作,相关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工作分工,积极主动,密切合作,高标准、严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耽误工作进展。利用现有城管执法力量组建城市管理日常信息采集队伍,作为信息采集网络的主要力量。

  (三)创造条件,搞好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要在人、财、物调配使用上主动创造条件,特别是要给予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经费主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并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加入城市管理服务运营市场,确保顺利完成此项市级目标任务,准时通过验收。

  (四)落实责任,保障实施。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及时跟踪工作进展情况,对参与此项工作不力影响工作进度的,要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十二: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及优化措施探讨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数字化趋势,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管理档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结合当前档案管理概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包括管理制度、管理设施、管理人才和管理风险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快档案数字化改革进度,完善制度,打造平台,培育人才,加强安全管理。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现状;措施

  机关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管理,传统的纸质档案存放管理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越积累越多,大量档案资料保存在档案室,其存放、查找、调取等都十分不便。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也走上数字化改革之路,通过扫描、数据抓取、电子档案记录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结合当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处于应用初期,还存在着很多应用方面的不足,一些问题的出现源于缺乏相应管理制度的支持。比如: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之后,对于纸质档案的管理就较为忽视,最终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不少漏洞,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好,二者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反而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使得工作量更大。

  (二)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

  机关事业单位的很多基础设施都比较老,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设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像一些新成立的企业,其在成立之初就可以直接打造完善

  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对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是一步步逐渐完善基础设施的,包括其所应用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管理软件等等。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的话,在管理应用起来就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

  多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都没有加入数字信息化方面的内容,仅仅是近些年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才开始注重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岗位和人员较为固定,很多现任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和档案管理能力,因此,这也是导致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屡屡跟不上改革进度的原因。

  (四)存在档案数字化管理风险

  在“互联网+”时代,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难免因为电脑联网而造成一定的管理风险,虽然有的机关事业单位采用局域网的管理模式来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但是局域网也不代表外来的风险不会入侵进来。而且,内部人员在整理、管理电子档案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档案资料泄露的风险。因此,当前大多机关事业单位对于一些机密档案还是采用纸质档案管理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二、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优化措施

  (一)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应从档案信息录入、档案信息调取、数据信息文件的归档、安全风险防范、保密工作的开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并组织所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学习这些制度内容,做到心中有制度,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另外,要严格控制档案数字化管理权限,通过赋予不同管理人员不同的权限来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范有效,如此可以直接查找到责任人,做好源头控制。

  (二)建设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面对着海量数据信息的困扰,除了纸质档案之外,一些电子档案也在增多,因此,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也同时需要对各类电子档案进行直接管理。基于当前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来看,需要机关事业单位投入一定的资金加以建设,并做好日常的维护升级,以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要结合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况来建设完善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从而做好不同类别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三)加快培养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

  机关事业单位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内部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比如: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及管理软件的应用,并同步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重构良好的档案管理秩序;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年轻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借助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四)提高档案数字化风险防控能力

  在互联网安全风险客观存在的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在应用档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时,要加强对档案资料数据安全的保护,减少用外网进行资料传输,可以采用局域网、内网的方式来保障单位内部沟通的便利,从而可以有效规避部分外来风险的袭击。同时,要提高风险防控化解能力,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及防控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在管理大量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诸多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纸质档案管理的很多工作正在转接到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下,但是档案数字化的管理制度、设施、人员及安全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些都是改进档案数字化模式的重要方面,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应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意识,认清问题,及时跟进解决,不断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模式、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赵丽辉.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21(36):38+31+60.

  [2]张黎一.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策略探究[J].科技风,2019(26):33.34[3]郝萌萌.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06):121.

  [4]李庆娜.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分析[J].兰台内外,2021(26):1-3.

  [5]龚水英.探究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21,43(02):73-74.

  [6]武晋梅.如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应用探究[J].文化产业,2021(18):95-96.

  作者简介:陈雯淇(1979-08),女(汉族),湖南衡阳,衡阳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本科学历,助理馆员,主要从事档案管理研究。

篇十三: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关于我区政务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当今时代,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如何破解有效投资难题,为政府提出了时代命题,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全面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近期,对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

  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二是

  发展资金不足。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企业综合实力制约,虽然有些数字化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但更多的项目缺少启动资金和金融扶持,仍处于设计调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0-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二)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数字化建设根基稳固。做好

  数字化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储备和政策扶持是基础、是保障。在基础设施方面,要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吉视传媒等网络运营商,在4g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折不扣落实“提速降费”政策,增加骨干光缆建设里程,提升城市出口带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设施保障。在人才储备方面,要聘请国内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科研机构和知名专家组建外脑,为我区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行动规划和重大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探索与国内重点院校、数字化建设领域知名企业建立合作机制,设立“数字双阳”发展研究院,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政策扶持方面,要研究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数字化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建立“先建后补”的奖励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贴息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深度融合,确保数字化建设取得实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我区数字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有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数字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在数字政务方面:一要突出资源整合。统筹本地数据资源,将本地公共数据向省市大数据平台开放,并做好公共数据的采集归集、目录编制、互联共享、更新维护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二要突出便民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广手机app和网

  上办事大厅,努力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里就能办事、办成事。在数字产业方面: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亚泰水泥、一心制药等传统企业实现管理、生产、销售的数字化升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二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我区梅花鹿特色资源,建立鹿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养殖指导、安防管理、产销追溯和市场分析等功能,使特色产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三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我区旅游资源,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线路,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同时,整合景点数据,对游客年龄、来源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行人员分流,根据个人喜好推送相应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管理智能化。四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依托我区现代农业资源建立“数字农场”,利用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等,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在数字民生方面:一要发展“智慧医疗”,探索建立远程就医服务体系,建立病人病历信息档案和健康信息库,对重大疾病实行专家异地会诊,真正实现远程会诊需要的综合数据调用,实现足不出门看名医。二要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探索实施网络课堂建设,聘请名校名师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授课,让偏远地区学生也可以走进名师课堂,实现教育

  资源共享。

篇十四: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设项目汇报

  为加快建设强市名城战略步伐,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不断适应聊城城市发展速度和形势要求,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建议加快聊城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步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数字城管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北京东城区于2004年10月份完成全国首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并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后期成功拓展了专项普查、公共安全、社会服务管理等模块。基于北京东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成功,2005年至2007年,住建部组织编写了相关行业标准,确定了51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开展全国推广工作。

  截止2012年,全国300余个城市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不同需求对数字城管系统进行了不同方向的升级拓展,如北京市通州区、吉林省长春市等地拓展了地下管网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市地上地下一体化管理,为公共设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提供了详实、直观的数据及参考。此外,北京市东城区、湖北省荆门市等地则向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深入拓展,将房产信息、公共医疗、人口数据、社会救助、消防管理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1的社会服务接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网格化手段为市民提供更贴心、更高效、更透明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就我省来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考核通知中也明确要求“设区的市须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有效运行”。省住建厅在2010年9月29日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到2012年,我省各设区城市将全面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2011年4月,省住建厅对我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沿海设区城市2011年、内陆设区城市2012年、县级市2013年要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并强调该系统的建成与否将成为“省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及其他考核、评选活动的关键高分值项目,并作为创城工作的必要条件,未建成的将被一票否决。2014年10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求“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交通通信、环境管理、社会治安、灾害应急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范围,2015年底前全省将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并于2020年前与省建设厅联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从全省形势来看,烟台、青岛、临沂3市数字城管系统已通过国家住建部的验收,济南、威海、东营、济宁、泰安、莱芜、潍坊、淄博、菏泽、广饶、金乡、寿光等市(县)数字城管已投入使用,日照、滨州等城市数字化城管系统正在建设实施阶段,已建成数字城管的地市正在向其所属的县(县级市)逐步推广和拓展。在此基础上,省内许多城市根据各自的情

  况,对数字化城管系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拓展,如菏泽将规划、交通、房管等平台接入系统,提高了信息使用效率并通过市民服务平台供市民查询;淄博建设了地下管线3D模型,可对城市规划、道路施工及建设施工提供直观参考,并对管线状况、寿命进行监测和计算,为地下管线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东营通过可移动监控及车载监控系统实现了不同时间重点区域的全覆盖监控,为各类事件的监督指挥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滨州、烟台等地市正准备进行二期升级改造,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功能扩展。目前,只有聊城和枣庄未建成数字城管系统。

  二、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现状

  今年是我市的继续提升年,更是建设历史文化强市名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不断显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工作中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效率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日渐凸显。具体体现为:一是重建轻管,建设与管理失衡;二是职能交叉、职责不清,联动机制不健全,导致部门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三是缺少有效监管手段,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四是管理方式粗放,问题处臵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五是监督评价缺位,导致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

  外地市成功经验表明,实施数字城管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力的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的成功途径。实施数字化城管,对加强城市管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起到了全局性效果,而且它还改善了城市环境,节约了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人力和物力投入,有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快我市数字城管建设步伐,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使城市管理实现管理区域精准化、管理部件的内容数字化、管理事件的处臵精确化。

  三、数字城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按照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原则,把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突出顶层设计、统一建设、资源共享的特点,将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使我市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型管理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向依法行政管理转变,由临时突击型向长效机制管理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型管理向现代科技型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总体任务是:一是建立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高位独立的监督指挥体系,形成市区一体的协同指挥派遣模式和高位的考评监管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形成监督有效、分工明确、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处臵及时、评价科学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预留区、县级系统接入接口,实现市、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城市等技术,对全市城市管理部件进行数据普查,充分利用移动信息化资源和已建的政府

  公共资源(包括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公安系统的视频监控资源、国土资源局的地图资源、规划局的规划数据及管线数据、市政96009111热线平台、住建委的12319热线及小区数据资源),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系统。三是建立数字管网信息系统,通过对聊城市地上城市部件、地下管网进行普查探勘,实现将地表和地下城市管理内容的统一整合,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全方位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系统平台建设也是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建设完毕后可以直接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

  四、建设范围

  (一)地域范围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着因地制宜、节俭务实的原则分期实施。

  一期覆盖市区约6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同时包括约2000公里的地下管网,主要用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对业务范围内的市政、园林、环卫、供水、供热、供气和广告牌匾实行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于2015年底前建成运行;

  二期向开发区、高新区、旅游度假区拓展,覆盖范围约200平方公里,实现城市管理市、区一体化;

  三期覆盖各县(市),实现全市城市管理互联互通,并拓展各种社会管理、服务功能,逐步向“智慧城市”迈进,2020年底前完成与省住建厅联网,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二)对象范围

  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中确定的六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本地的扩展事件类)和七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本地的扩展部件类)为基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数据普查、调查,将管理内容进行适度扩展。

  五、建设步骤

  依据住建部?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119号)和城镇建设行业有关标准的要求,围绕我市数字城管建设目标,确定以下主要建设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体制

  1、任务分工

  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中对组织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

  市政府:负责对智慧城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和宏观管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问题,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

  市政公用事业局:协助市政府负责智慧城管系统建设工作的筹划、协调、推进、调度、实施和验收,负责提出项目需求,组织项目咨询设计单位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负责相关技术资料及文件的收集、整理、存档、备案等工作,负责96009111市政热线整合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项目审批和投资概算审查。

  市经信委:负责为项目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市政府督查室:负责调度督查本项目工作进展和责任落实情况。

  市住建委:负责协助12319热线的整合工作,并负责提供住宅小区内各类基础数据,参与基础数据整合汇总工作,根据本单位职能,通过共享平台加强住宅小区管理,及时办结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市公安局:负责提供全市治安监控、交警监控系统的共享并网支持,同时共享平台资源,为各类应急案件提供保障。

  市监察局:负责督查各部门责任落实情况。

  市财政局:负责建设项目的资金筹措、项目预算评审,招标采购审批,核拨人员办公及运行费用等工作。

  市人社局:负责监督指挥中心机关工作人员的招录工作,协助做好呼叫中心坐席员、监督员的招聘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提供全市基础地形图及立体地理信息采集资料,参与基础数据整合汇总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本部门所管辖有关监控资源和设施数据的共享。

  市水利局:负责提供清水绿带基本信息资料,通过共享平台加强对河道及清水绿带的管理工作,及时办结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市审计局:负责跟踪审计该项目建设运行情况。

  市安监局:负责对地下管线数字化档案系统建设实施过程中安全工作监督管理。

  市执法局:负责及时办结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交办的有关城市管理的市容市貌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市规划局:负责提供中心城区的规划资料及地下管线数据。

  市应急办:负责共享平台资源,为各类应急案件提供保障,及时办结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市公路局:负责按标准提供所属管辖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并对分管的城市部件确权。

  市交警支队:负责提供区域内各项交通设施的地下管线数据,保障数据采集阶段的道路交通安全;并对分管的城市部件确权。

  市档案局:负责提供与本项目有关的数据资料。

  市保密局:协助做好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数字化档案系统保密工作。

  军分区:负责提供部队所管辖的涉军事宜。

  市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负责提供古城相关资料,及时办结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江北水城集团:负责提供管辖范围内的相关资料,及时办结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区、街两级智慧城管平台建设与并网工作,负责按标准提供辖区内地下管线信息数据;并对分管的城市部件确权。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及时办结智慧城管指挥中心交办的各类案件,并纳入绩效管理。

  2、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依据住建部发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中对组织体系建设的要求,按照“监管分离”的原则,结合我市规模和行政管理体制,采用“一级监督、二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即在市里建设独立的监督指挥中心,在各区建立区级指挥中心。

  监督指挥中心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两个部门采用一套班子开展日常工作,负责城市管理系统的日常运营,是城市管理体系的实体机构。监督指挥中心下设综合科、管理指挥科、监督考评科、装备技术科等。

  监督指挥中心主要履行监督员队伍的管理、全市城市管理问题的实时监控,各级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评价考核,案件的派遣,综合协调的职责。

  监督员队伍及监督中心接线坐席岗位可采用合同聘用制进行社会招聘或采用市场化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注)

  3、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

  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

  程,组建覆盖全市的监督员队伍,利用“城管通”采集责任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按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聊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简图如下所示: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数字化城市管理高效运行的保障,我市可采用内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主体的内部评价体系,以“公众平台”、“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等为主体的外部评

  价体系,从而既保证平台监管的效果和考核的严肃性,又保证平台考核的科学性和公证性。

  在考评结果运用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是通过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对城市管理情况进行点评;

  二是将城市管理的评价纳入政府行政效能考核;

  三是采用公示制度加强公众的监督力度;

  四是探索采用基于评价结果的奖惩措施。

  (二)完成方案评审、财政审批、项目招标工作

  编写项目建设方案,并邀请数字城管领域权威专家进行方案评审,由市财政局对项目预算进行立项审批,按照政府采购流程,委托相关机构部门进行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承建单位。

  (三)全市数据普查及网格划分,编制指挥手册

  1、数据普查

  在国土资源局前期基础地形图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图数据,整合市政公用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信息数据统一建设数据库系统及标准化网格系统,对城市部件(包含各类井盖、管线、垃圾箱等)进行普查,实行数字化管理,明确完好标准及责任人。

  对私搭乱建、垃圾堆放、占道经营等城市事件进行编码,确定管理标准。

  整合规划、建设、管线所有者提供的地下管网资料,结合先进的物探技术,确定地下管网分布数据。

  112、网格划分

  根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2005),对建成区50余平方公里范围实施网格系统布局工作,划分“千格万点百街十线”的网格管理区域。

  3、编制聊城市城市管理指挥手册

  在部件普查确权的基础上,编制?聊城市数字城管指挥手册?,规范运行流程及处臵标注。

  指挥手册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营的基准,明确了问题的处臵单位、明确了问题的管理单位、明确了问题处理的时限、明确了问题处理的流程、明确了问题立案的标准和问题结案的标准。指挥手册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汇总整理,制定过程应考虑针对不同级别的问题、不同时期的问题、不同区域的问题和不同的运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指挥手册在汇总审核完毕后,由领导小组以政府正式文件的方式发布。

  (四)全面建设聊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按照住建部相关标准,建设聊城市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按照住建部相关标准,建设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业务受理子系统等9个标准子系统,并根据我市实际需求,建设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及适用的扩展子系统。

  1、基础数据建设

  12基于国土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标准化、可视化、应用化的原则开展事部件数据建设、地理编码数据建设、网格数据建设、实景数据建设,并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应用整合。通过3D实景与地下3D模拟功能,实现空中、地上、地下三层三维立体化管理。

  2、应用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等有关标准,借鉴先进城市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建立聊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本次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基础模块、地下管网管理模块、拓展模块三大部分,同时本次建设的系统平台会预留与其他各类信息管理平台对接的接口。

  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指保障数字化城市管理基本需要的九大基础应用子系统。

  (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信息采集终端。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指挥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该系统可以依托移动设备,可采用无线运营商的4G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

  (2)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监督中心是监督指挥中心下设的联系内外各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窗口。监督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受理来自城市管理监督员和社会公众的城市管理事

  13件报告或举报,然后对他们所反映的事部件或所举报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案件发生地点进行地图定位,经登记立案后根据案卷市区属性传递给监督指挥中心派遣办理。因此,“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呼叫中心人工坐席工作人员提供事件的受理、登记、立案、定位和转发等功能。

  (3)协同工作子系统

  各级领导、监督指挥中心可以方便查阅问题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可以随时了解各个专业部门的工作状况,并对审批流程进行检查、监督、催办。系统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反馈、任务核查、任务结案归档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指挥中心、和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

  (4)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入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指挥。通过大屏幕可直观地掌握城区各个社区或万米单元的城市部件信息、问题处理信息、案卷信息、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社区、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实现对城市管理全局情况的总体把握。

  (5)综合评价子系统

  可以对城市管理监督员、有关部门、有关区域的立案数量、办理时限、未办结案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某区域有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在电子地图上该区域将显示红色标记,数量越多红色标记越多;点击红色标记将显示该案件的责任部门等详细情况;各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也同步

  14生成直观示意图。

  (6)地理编码子系统

  地理编码系统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支撑,通过地理编码子系统建立起城市管理信息库和城市管理业务信息之间的关联。

  (7)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臵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系统数据备份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需要,并可以在使用中不断地变更系统配臵,无须软件开发者的干预,充分赋予了用户自维护、自发展、自适应的能力。

  (8)基础资源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修改应用模型,避免了使用数据库系统本身工具进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系统管理员无需了解系统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和实现方式,就可以正确地使用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系统数据扩展。“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供系统管理人员使用。

  (9)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为数字城管系统的数据交互与传输提供有力支撑,数据交换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管理问题的基本业务信息和视频信息、无线信息等动态信息。

  15地下管线管理模块

  地下管线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弱电等地下管网的管理。

  (1)管线地图浏览子系统

  管线地图浏览子系统可以在地图部分进行管线数据浏览,通过各种地图浏览功能,方便管线数据的展示和浏览。

  (2)管线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地形图数据的海量管理,其数据来自平台的输入编辑和数据转换,提供了分别对点、线、面三种图元的空间数据和图形属性进行管理的功能,是一个强大的海量图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地图管理、管线查询、数据输出、数据定位、数据转换和符号管理。

  (3)综合管网管理子系统

  综合管网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对管网数据的日常管理,综合管网管理子系统应包括图形浏览、数据查询统计、设施管理、管网数据查看、管线标注和专题图制作。

  (4)数据动态更新子系统

  管网数据动态更新子系统实现对管网数据的入库、更新功能。为了保证管线数据的现势性,系统提供多种灵活、方便的管网数据设计和更新方法。该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了批量数据导入、管网数据增加、管网数据修改、管网数据废弃与删除、数据检查、数据备份与还原。

  (5)管网信息发布子系统

  16管网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对管网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实时发布,供相关部门及领导调阅,实现地下管线数据的信息共享。

  (6)数据编辑管理子系统

  提供管线及管点的增加、管线及管点的修改、管线的截断、管线顶点或管线点的捕捉、管线点及管线的属性数据编辑、管线合并等功能,是管线数据编辑的操作平台。

  (7)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与外部数据的交换,交换的数据包括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查询统计数据等。

  (8)管线量测分析子系统

  管线量测分析子系统为各专业公司、系统操作人员以及各级领导提供基础的分析工具。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用户提供一系列测量和相关的分析功能。

  (9)突发事件分析子系统

  突发事件分析子系统主要用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对管线的受损情况、影响情况以及处臵预案进行分析,实现应急指挥和快速处臵。主要功能包括了:关阀分析、覆土分析、抢险分析和预警分析等多种突发事件分析。

  (10)审批辅助分析子系统

  审批辅助分析子系统主要为各管线审批部门在进行审批时提供辅助分析工具,从而为管线数据审批、掘路审批等行政审工作提供依据。主要功能包括了: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碰撞分析、水平净矩分析和垂直净

  1矩分析,便于领导审批工作。

  拓展模块

  在保障标准模块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需要,建设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公众服务子系统、公众热线受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路灯智能管理子系统、环卫车辆监控子系统、园林绿化管理子系统、防汛监测子系统、全民城管子系统、智能停车管理子系统。

  (1)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

  领导督办子系统是给各级领导使用的专用移动办公平台,利用手持智能终端和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实现移动办公。通过领导督办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可以将城市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发送到相应的领导手机上,相关领导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最新城市管理运行状况,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专业部门正在处理的问题,每天城市管理高发问题,各区域问题处理效率和质量等,让领导全面了解城市管理运行情况,并随时能够对重要问题下达督办指令。

  (2)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子系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纤传输技术与4G网络平台,建立固定监控与移动监控相结合的视频图像监控体系,能够为数字城管模式提供实时监控和现场调度指挥功能,将城市管理重点区域或事件多发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并弥补了监督员巡查的时间差问题。系统为监督指挥人员提供了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能够对

  1城管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并能够对监控范围内的突发性城市管理问题录像取证,达到综合治理效果。

  (3)公众服务子系统

  公共服务子系统在数字城管整个系统中起着“对外窗口”的作用,一方面满足政务公开的需要,将数字城管的办理过程、评价结果等信息通过公共信息发布子系统予以表达,促进数字城管外评价的开展,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该网站也定位于服务群众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各方资源整合,壮大网站的信息数量和价值含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也促使群众通过本“窗口”更好的参与到数字城管中来。因此公共服务子系统除了是一个政务信息的发布平台,同时也是社会公益类信息和商业服务信息的交互平台,该平台以网站形式表现。

  (4)公众热线受理子系统

  公众热线受理子系统整合城市12319市民热线、96009111市政热线,并与12345市长热线互联互通,为市民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投诉、建议、咨询和监督开通渠道,提供方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和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5)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

  户外广告管理管理是针对城市户外广告的日常管理、行政执法而设计的信息系统,通过与实景相结合的广告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广告信息查询、广告信息维护以及广告执法的相关管理,为城市市容市貌提供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另外系统结合数字城管、移动执法以及实景三维技术,1将户外广告的管理与数字城管、执法实现有机结合,能够为城管执法提供数据的支持。

  (6)路灯智能管理子系统

  路灯管理系统是可实现城市路灯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开关,并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手动调整。同时在部分路灯照明出现问题时,可及时准确的定位问题源,为夜间路灯照明管理提供保障。

  市政处已建设路灯监控管理系统,届时可接入数字城管系统实现两系统的融合对接。

  (7)环卫车辆监控子系统

  通过环卫车辆监控系统的建设,能够对渣土从工地到消纳场的全程监控,实现对建筑垃圾从产生到消纳的一体化封闭式管理,对工地、渣土车、消纳场实现数字化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制止,提高城市建设的文明程度。

  (8)园林绿化管理子系统

  对管理区域内的道路、公园、绿地、水系等园林基础数据进行普查,为园林行业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先进工具,使其在绿线规划及管理,园林绿地现状和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园林绿化审批与执法,绿地系统养护,各种事件处理,珍贵树木的管理,绿地改造与设计,植物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植保等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9)防汛监测子系统

  对城市防汛重点位臵进行视频监控,对出水口、雨水管道进行通过物

  2联网方式设臵遥感设备,同时与水利系统的防汛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对城市防汛工作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接口,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数字城管中心,实现即时报警、趋势记录、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可有效提高防汛的自动化水平。

  (10)全民城管子系统

  与公共服务子系统相结合,通过app客户端、网站、微信(微博)公众账号等方式供社会公众使用,可实现市民随时随地上报周边问题、查看办理经过、咨询便民服务等功能,并可收集外部评价数据。

  (11)智能停车管理子系统

  基于车牌、车貌识别的停车场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本系统解决停车卡口拥堵、“跑冒滴漏”现象,实现政府机关单位大院、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不停车通行、无人职守、远程管理、财务实时对账、统计分析。

  (12)移动执法子系统

  依托无线网络,实现公共事业管理局数据库与多种无线终端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实现执法业务处理的“信息上路”,使执法人员在路面即可接受派遣,在执法过程中查询相关信息、法规,实行事件现场处理的单据打印、影像留证等作业。

  (13)作业管理子系统

  实现市政、环卫、园林等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考勤登记、日常工作记录、问题发现上报、实时位臵及移动路径查询等功能;实现各作业设备或巡查车辆实时位臵显示、移动轨迹查询、作业记录等功能;实现渣土运输车辆

  21信息、实时位臵、移动轨迹、所属工地等信息的记录及查询服务。

  (14)系统接口预留

  本次系统建设平台在建设过程中会预留设施、交通、规划、房管、民政、治安、公用服务等城市管理相关方面的接口,待需要建设时候再做此类系统的建设,同时系统也会预留与上级平台及二级指挥平台的接口,以备实现全市“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大城管”格局之需。此外,将预留及其他可能加入的相关专业系统接口,为更进一步实现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做好准备。

  3、系统平台运行环境建设

  (1)建设先进实用的软硬件平台

  建立起满足数字城管应用软件运行要求的运行平台环境,主要包括硬件平台(服务器、存储、安全、网络、大屏幕等设备)、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库、GIS、中间件等软件)、网络平台、视频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

  (2)建设安全高速的专用网络

  借鉴其他城市建设经验,借助聊城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或架设专线,实现聊城数字城管平台与监督指挥中心、各有关单位和区县级政府的网络互联,满足城市管理系统平台运行需求。

  (3)建设高效的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数字城管系统是通过“城管通”实现问题主动上报的,为保证专业应用,手机应内臵GPS,采用Android或IO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应支持当前国内主流运营商产品,并运用先进的4G网络平台,以保证无线采集

  22系统高效运行。

  (4)整合呼叫中心资源

  建立我市统一的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整合我市现有12319城建热线资源、96009111市政热线资源,与12345市长热线互联互通,实现全市城市管理问题的集中受理和综合管理。

  (5)整合视频资源

  充分整合共享交警、公安、水利等部门已建成的视频资源,并在城市管理的重点区域自建一批视频资源,实现城市管理重点区域集中监控,并配备无线摄像头、车载监控等可移动的监控手段,实现事件现场实时监控指挥。

  4、监督指挥中心场地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的场地主要为监督指挥中心,包括大厅、机房及办公场地。除作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办公场地外,还可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使用,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固定监控、移动监控及移动监督指挥车辆,可实现对重大灾情和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控、实时指挥。

  (五)运行及验收

  项目建设完成后,由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市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系统运行工作,按照城市管理闭环流程,实现聊城市城市问题的采集、受理、立案、派遣、处臵、核查、结案。按照住建部相关标准,制定?聊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在项目运行成熟后,邀请住建部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

  23六、项目效益分析

  聊城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模式建设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城市管理的条块分割,实现发现问题全面精细,解决问题及时高效,提高管理效能的发挥,能够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的新思路,可以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对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有效的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建设除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外,还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

  1、搭建了城市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减少了城市管理中各专业单项管理平台的投资开发成本,避免了重复建设;

  2、统一了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标准,为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共享的基础,避免了系统不兼容、信息分割的局面;

  3、整合了原有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巡查管理力量,将发现、处臵专业化分离,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统一建立了全市城市管理的综合数据平台,既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又可以降低日常管理成本;

  5、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计使定量掌握城市管理动态成为现实,直接帮助城市高层管理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法规,这种进步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更加持久。

  (二)社会效益分析

  241、摸清家底,促进城市发展

  通过数字城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帮助政府职能部门清楚自己所管辖的部件家底情况,有助于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确性、可查性、完备性;整合管理资源,为提高设施利用率、设施综合监测和管理、支撑城市有效运行、实现综合管理决策等建立数据基础。

  2、协调指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通过“监管分离”城市管理新模式,明确各事、部件的归属单位,由监督指挥中心来进行简单案卷的协调,由行政平台来进行重大案卷的协调,理顺市政府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专业部门规范处臵、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转变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聊城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模式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方式被动反应式到前瞻式的转变,解决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臵;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等问题,逐步建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机制,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4、实时管理,形成长效城市管理机制

  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城市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并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全天候巡查,可以及时将各种城市部件和事件问题形成数字化的信息;只需要一条命令就可以全部通知分布全区的监督员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某类

  25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为城市管理决策提高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并可以通过事部件排序,了解城市管理的问题分布及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供相关领导决策,以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5、对地下管线实行数字化可视化管理,保证公共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合先进的物探手段,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和3D可视化官网模型,依托管线竣工审批业务,制定竣工图电子矢量地图数据标准,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更新流程,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可持续更新,可帮助政府职能部门随时掌握地下管线家底情况,为提高规划合理性、设施利用率、设施综合监测和管理、支撑城市有效运行、实现综合管理决策等建立数据基础。通过各种显示、模拟和演算功能,系统能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服务,为管线的建设、管理、辅助设计和事故分析提供支持,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辅助。

  注:服务外包

  人员建设是项目建设的重点,为了缓解政府招聘人员的压力,同时提供更加专业的人员队伍,可以将采集人员和监督指挥中心的坐席人员外包出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服务外包公司,将采集人员、监督指挥中心坐席人员的培训、管理、考核等移交给外包公司,既缓解政府压力,也可以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目前全国实现采集、坐席人员服务外包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杭州、成都、长沙、洛阳等省会城市,山东省内青岛市(城阳区、崂山区)、东营市、威海市、济宁高新区、广饶县等都采用采集人员

  26外包方式,同时青岛城阳区、济宁高新区等地方的监督指挥中心坐席人员也采用坐席人员外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7

篇十五: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

  摘要:在当今这种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期,对机关事业单位各方面的工作要求将日益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可以实现精细化高标准管理的要求。所以,积极践行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积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和方法,是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措施

  引言

  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能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运行。想要更好地将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对数字化档案设备进行优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保密制度建立,防止信息泄露。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优化信息化服务,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进行改变,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1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信息技术时代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人们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工作效率日益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国际化趋势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一直以来以纸质文书为主,这早已赶不上精细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脚步。因此积极探索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这不仅是信息技术精细化发展的必然内在要求,同时也已经是当今信息化技术时代发展的新常态趋势。信息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功实施,已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国家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当前国民经济健康较快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档案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宽,信息量也比较

  大。档案信息既体现着机关事业单位各个管理部门在其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涉及着机关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重大决策、专业信息和技术信息等等,能够对将来的管理发展计划提出关键的决策基础。

  2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现状分析

  2.1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关制度规范不健全

  目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历史不长,还未到达成熟阶段,有许多标准细则还有待完善,甚至有些单位并无相关标准规定,这就造成档案数字化工作者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处理标准不一、处理结果不够规范等问题,因此制定统一完善的档案数字化制度规范,以利于档案工作的有序长久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2.2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滞后

  面对各个行业运用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甚至阻碍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个别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没有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还是依靠陈旧的档案管理方式,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方法上与数字化管理制度不相符,制约了档案管理和服务利用。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索引、整理、保存等工作程序没有办法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相衔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数字化档案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工作实际,制订出与时俱进、完善合理的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2.3档案数字化标准执行缺乏统一要求

  《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侧重对纸质档案数字化提供技术指导,未对档案数字化流程、扫描模式及分辨率作出统一规定,加之档案主管部门也未对机关档案数字化提出具体要求,致使机关档案人员对档案数字化各环节工作把握不到位,档案目录数据项目著录不全,扫描模式多种多样,分辨率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

  3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水平的优化措施

  3.1制定具体制度细则,保证有章可循

  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章立制的步伐,统一工作标准,做好新修订《档案法》配套的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出台相关制度、方案、细则,机关事业单位档案部门根据相关制度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具体制度细则。各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标准,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管理方案,保证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的实施效果。

  3.2明确档案数字化的方案

  一是成立专门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小组,确定专人负责;二是明确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流程、安装系统、确定外包服务单位、消毒、整理等以及注意事项。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要以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为基础,使档案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三是做好相关软件功能的保证,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可以进行外包,并且邀请相关的人员进行长期的维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能够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3建立健全的档案数字化保密制度

  想要做好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数字化保密制度。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严密性较高,因此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进行管理时,无论是单位的档案文件,还是个人的档案文件都要具有保密性要求。档案文件中包含着单位许多重要信息,如果档案数据出现泄露就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产生严重后果。

  3.4提高档案数字化服务水平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档案从藏到用的转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由关注档案的实体到对档案内容的利用与分析,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是档案数字化之后的关键问题。通过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思索如何针对不同群体提

  供个性化服务、使海量档案资源得到更好发掘等成为我们新的课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将档案资料服务于社会。

  3.5加大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

  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设备、数字化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让人事档案资料得到有效管理,共享信息资源。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应局限于工作部署及年终总结,要落到实处,要舍得投入并引进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这是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的硬件设备和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主要的信息传输与共享方式。

  3.6多方向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加大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结合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新标准、新要求,培养要与发展需求相适应,还应对计算机﹑硬件设施操作等基础能力加以培训。二是可优先选拔计算机能力熟练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入职前要对其进行档案管理业务的专项培训。这样一来,能使档案管理人员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还可以解决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三是机关事业单位还可对外招募全能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单位可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采取建章立制的方式,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资酬劳,提供晋升空间,纳入考核评比。

  结束语

  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投入,真正做到档案基础落实。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对档案工作进行积极的部署以及研究,真正解决档案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档案管理中需要的人员和设备进行积极配置,真正地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吴艳群.浅论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J].传播力研究,2019,3(36):70.

  [2]张黎一.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策略探究[J].科技风,2019(26):217.

  [3]刘逸冉.浅论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248.

  [4]范日金.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34):117-118.

  [5]卢秋蓉.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8(08):167.

篇十六: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建立情况工作汇报

  关于现代化城市的治理建立工作,我们需要充分运用当前成熟的信息、网络、视频等技术。为了配合《规定》的制定,我市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两级数字化城市治理平台。成立市中心指挥平台和各个区县分指挥平台,实现网络互联。建立治理平台的目的是将及时发觉的咨询题快速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依照咨询题内容发放到有关部门进展处理,处理过程信息同步至数字治理平台。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建立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调研,科学论证,创新机制,建立了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将分散的城市资源统一治理,从而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极大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建立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能够让违法行为有据可查,比方采集违规违法行为的现场情况,可能是信息采集员现场采集,也可能由城市监控系统采集,采集结果反映到数字化城市治理平台,留下真凭实据。通过平台,快速反响、快速处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处理咨询题。现将我市数字化信息建立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化城管系统的根本架构

  我市数字化城市治理系统利用网络、通讯、信息集成等技术,将现有的城市夜间照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公共交通、城市道路桥梁等行业治理信息系统集成到石家庄市数字化城市治理智能指挥中心,并与12319效劳热线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政府城市治理的指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挥、调度、处置才能。

  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十个子系统:

  一个中心是指数字城管指挥调度中心,是城市治理信息化的枢纽,是各专业子系统网络聚集中心。

  三个平台分别是指数据交换平台、呼叫平台和城市治理GIS根底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涵盖城市治理范围内各行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根底设备、根底数据,如城市供水、道路、桥梁、排水、夜景照明、环卫等企业根底数据,是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职能治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根底。呼叫平台是城市数字化治理的主要纽带,它将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联络起来,是实现城市治理监管、指挥、考评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治理效劳水平、转变政府效劳职能、处理市民咨询题的重要途径。GIS根底数据平台采纳目前较为先进GIS技术将城市根底地理信息和根底设备信息结合起来,构成数字化信息库,向上层应用用户提供图文并茂的信息数据查询。

  十个子系统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治理系统、道桥治理系统、排水治理系统、公交指挥调度系统、夜间照明治理系统、公共效劳热线系统、地理信息查询效劳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十个业务子系统。

  该系统通过无线数据采集、呼叫中心受理、大屏幕指挥、数据交换、协同工作、综合评价等,将城管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结案到综合此材料由网络搜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材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篇十七: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政府的数字化治理研究

  摘要:数字化治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政府为适应数字时代演变产生的一种新治理模式。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契机。通过加大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化治理将不断发展完善,成为通向善治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数字化治理

  数据共享

  数据开放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治理成为政府顺应社会诉求转变治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一、数字化治理模式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政府为适应数字时代演变产生的一种新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将政府的政务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让政府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开展,通过建立统一平台支撑政府各部门以及与社会其他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与以往电子政务系统不同,数字化治理是运用数字技术来履行政府职能,解决社会问题,而不局限于将政府办事流程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电子政务到数字化治理的转变是一种从技术运用到思维方式的转变。电子政务体系通过收集各部门的系统数据,再用本系统的数据管理本系统事务。数字化治理改变了这种“用数据治理”的方式,将数据视为治理对象,把“用数据治理”变成“对数据治理”。这种模式下,需要治理的数据,既包括政府内部的数据治理,也包括对市场数据的治理。

  1.

  数字化治理的意义

  1.

  数字技术赋能政府治理,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契机。数字化治理需要数字技术支撑。政府可以运用传感器、摄像头等数字基础设施收集更多信

  息,再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相应信息做出分析研判,使得政府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社群、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情况,提高政策实施的准确性,还可以根据政策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政策实施方式,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治理格局。我国人口众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间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依托互联网技术,政府可以实现跨省、市流动人口管理,让以往游离在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之外流动人口通过政府远程服务或者跨地区政府数据共享,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逐步实现跨地区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2.

  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够促进数字技术的健康发展。政府的数字化治理需要构建完善的政务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数字技术获得了大发展,但数字化治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往往不具备这样的人才和技术条件。因此,“政企合作”成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系统建设的主要形式,企业成为政府数字化治理的助手。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提需求,企业来满足,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跟上需求变化,从购买项目转变为购买服务。既通过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数字技术的实用性进步,又解决了政府人才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时提高了社会对于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1.

  实现数字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1.

  数据烟囱、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政府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完善。政府数据共享是指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多年来的电子政务建设使得各部门都有自成体系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专网专用,数据采集和管理没有统一机制,数据共享缺乏相应转换平台。数据之间不能共享,就会产生大量无用信息,并无法保证不同系统之间信息的可靠性,给政府数字化治理带来极大障碍。有些部门出于“部门利益”原因,不愿将本系统的数据共享,也会造成政府各部门信息的重复采集和工作同质化。

  2.

  移动政务应用碎片化严重。政务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虽然数量快速增多,但重复泛滥、功能碎片化现象明显。有些职能相近的不同部门分别开发移动应用,但每个应用功能较少;有些部门在多个平台设置移动应用,但每个平台功能分散,反而增加了办事难度;有些移动应用只是复制形式,具备一些咨询或查询功能,既体现不出部门特色,也缺乏办事功能;还有些应用成为僵尸客户端,运营乏力,版本更新缓慢,成为绩效工程。

  3.

  数据开放价值挖掘不足,市场主体跟进步伐缓慢。政府数据开放的目的在于利用社会的力量对政府数据进行再利用,挖掘政府数据的价值。政府数据的开放离不开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市场主体对于政府数据运用积极性不高,容易使政府数据开放流于形式,政府数据平台无法活跃起来,不利于数字化治理向前推进。

  4.

  政府工作人员数字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数字化治理具体执行者,其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当前,部分人员由于数字化知识不足,数字化治理实践匮乏,对数字化治理前景认知有所偏差,容易影响政府数字化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

  政府数字化治理完善对策

  (一)统筹数据资产,建立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政府数据的有效共享需要全面掌握政府数据资产现状。摸清政府数据家底,成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建立政府内部数据共享平台,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让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有统一的标准进行交流,剔除重复信息,有序合理地安排政府数据资源管理。还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政府数据共享管理架构,设立地方政府数据共享办公室,来保证政府各级部门间数据共享工作的有效配合和合作。数字化治理的关键是治理思维的转变,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数字化思维和互联网思维。领导干部需要认识到部门

  数据如果不流动起来,不与其他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就会成为死数据,而真正发挥价值的是活数据。数据的外部性说明数据的价值不是只存在于内部,站在更高的层次和角度考虑政府数据共享才能使得数据的价值最大。

  (二)建立质量评估机制,有效激活“互联网+政务服务”。统筹建设移动政务系统,梳理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内部的功能模块和业务内容,整合归并,减少政务应用的数量、提高政务应用的服务效率,提高政务服务的集约化水平,促进公共资源整合,令公众使用政务应用更加方便快捷。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对地方政务信息系统进行质量评估,避免实际功用与设计初衷有所差距的现象,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确保移动政务系统投入有效性。

  (三)加大数据开放价值挖掘,扩大利用主体。要深度挖掘政府数据价值,实现开放政府数据平台价值,离不开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要加大政府开放数据利用率,除了加大宣传力度,还要提高政府提供数据的用户友好度。政府开放的数据要“以人为本”,提供社会公众看得懂的数据、需要的数据。政府数据开放的价值挖掘还要保证数据的持续增长,不断丰富数据种类,数据实现动态更新,确保开放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此外,政府数据的开放不仅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还要征询数据使用者和提供数据的政府部门的需求和建议,或是通过发包的形式向社会公众有偿征集满足数据使用者的数据价值挖掘需求,用有偿的方式激活社会公众的创新活力。

  (四)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信息工程、智能制造、互联网平台运营等高端数字技术人才。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从中选拔出本系统内部的数字化治理人才。通过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同时采用外聘专业高级技术人才方式,为政府数字化治理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进而形成人人会操作,专业有人才,高端能钻研的人才队伍体系,不断提高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

  基金项目:山东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19年度课题“政府的数字化治理研究——以潍坊市为例”(编号:2019S066)

  作者简介:董菲(1983—),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市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推荐访问:政府数字化平台现状 数字化 现状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