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实训个人总结【五篇】(全文完整)

作者简介:姬卿(1975-),男,贵州织金人,海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海南海口571101)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实训个人总结【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五篇】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目标体系

作者简介:姬卿(1975-),男,贵州织金人,海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讲师。(海南 海口 57110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91-02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含义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李国锋(2008)、何龙斌(2008)等人认为狭义的概念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要素。[1,2]

2.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李国锋等人认为的四大体系以外,本文认为还要增加考核体系,同时将内容体系改成课程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目标体系是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的集合体;
[2]课程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
考核体系是指有别于传统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的考试方式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总和;
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
保障体系是由师资队伍、技术设备设施和学习环境等条件、要求组成。[2]

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行中各组成要素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协调配合,以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功能。首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其他体系的设置和功能发挥都是为了目标体系的实现;
其次,课程体系的设置来源于目标体系,根据要实现的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
最后,由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别于传统的理论课程体系,故必须设置另行的考核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

二、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2006年开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目前已毕业三届学生,共计1500余人,是海南最早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院校,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未来10年,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合学院“关于制(修)定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性意见”的要求,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及邀请国内兄弟院校各专业的同行专家、来自企业行业的专家和学院专职教师一起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探讨,在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应用型本科办学经验,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

(1)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院应用型本科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相关行业一线所需要的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的技术或管理的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和“重综合素质、厚学科专业基础、强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总思路。2006年以来,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沿着此目标展开教学改革与探索的。

(2)探索确定实践教学比例的底线。根据学院“关于制(修)定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性意见”,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总学时的25%,农学理工类专业不低于总学时的35%。而实际在海南大学应用型本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远远高于该要求,最低37.3%,最高达52.08%。

2.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模块设置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和各专业特点,以及行业企业的要求绘制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图,并以此来设置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贯穿全学程,其主线是: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思想教育)—专业社会实践2次—专业主干实训课程—职业技能鉴定—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1)首创专业行业社会实践并纳入课程体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学工办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为期2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本行业,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方向。要求学生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在新学期进行交流,记2学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寒暑假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为期2周的专业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本专业相关的企业或部门,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熟悉相关企业或部门的流程、工作要求、人员素质等,并要求写出“专业社会实践论文”在新学期进行交流,记2学分。

(2)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融入实践性课程体系中。如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就是以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核中的6门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其他专业也是类似。

(3)专业主干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是各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要元素。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特点,设置一门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综合实训,促进专业应用能力的养成。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三次较长时间进入行业企业进行体验,也是学生就业的过渡期;
而毕业论文(设计)则是学生四年学习与实际对接的重要一环,因此学院高度重视这两个环节的实施过程,狠抓指导、检查、交流、互评、答辩等环节,确保最后质量关。

3.创建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通过几年的探索,学院以项目来对实训课程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实训课前,教师将实训课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赋予一定分值,若干项目加总为100分,实训课教师根据学生在每个项目中的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和实训成果等进行打分,各项目得分加总即为该生实训课程的期末成绩。其目的是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其优点在于克服了以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率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得不到锻炼以及在形成成果性材料中东拼西凑、弄虚作假等;
使教师对实践教学过程更加重视,使学生提高了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其他实训考核方式,如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课程设计、提交综合性的大作业等。

4.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师资保障。学院坚持“专兼结合”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总数的55%以上,且每3年一轮派遣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使其了解本行业的前沿与动态;
同时每个学期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行家到学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使实践教学内容与行业接轨,将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要求、做法等教授给学生,使学生与社会真正做到零距离接触。

(2)校内外教学实训基地保障。校内外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平台,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校内外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的强化训练中得以实现。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0个,完全能够满足现在各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学院还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0多个,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课程实习实训及毕业实习的需要。

(3)经费保障。为了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院为实践教学拨出专款,只要确属教学需要,经过教师申请,教研办审核,学院领导审批,都可以一路开绿灯。

5.突出“应用”特征,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1)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院设置了专门管理实践教学的副院长,同时除了正常设置教务办公室以外,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实训中心,共同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各系各专业也有专门的实践教学负责人。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无论是学院领导、职能部门还是教学系部都能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抓落实、抓过程、抓效果,不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真正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技能和得到锻炼。

(2)不断建立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强化职业技能教学,因此,从办学之初学院就特别重视各专业主干课程技能教学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关于实训课实施方案的意见》、《专业(行业)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应用型本科毕业实习实施办法》等文件。

(3)首创实践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院首创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制度,即每学期开学初,分别召开各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本学期各专业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进行会议论证和研讨。具体做法是:由各任课教师编写《xxxx课程实验实训指导书》,而后由教研办安排研讨会日程,各专业实践课教学工作研讨会参加人员有教学督导、学院领导、相关专业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教研办和实训中心相关人员等。会上对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各环节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评议,修改通过后才能实施。此项措施使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鲜明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坚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践教学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来体现。学院自办学以来就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采取不同的措施检验学生实践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教学质量测评结果、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参与专业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率、专业汇报演出、课程实训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来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只有构建了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和功能,才能很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与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的技术或管理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翻译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口译实训 笔译实训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6年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以来,翻译专业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兴外语专业,也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公认的“金领”人士的敲门砖。然而,从翻译专业的教育现状看,其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开设许多相关的核心课程,如: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中国文化概要,但学生步入翻译行业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鉴于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开展翻译实践环节,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入体会课堂所学技能,夯实翻译基本功和实际翻译能力,从而胜任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翻译任务。

二、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

1.翻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翻译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凸显华外翻译专业的龙头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较熟练的翻译实操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综合运用翻译理论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一般性实用文本的口笔译及涉外交际等工作。

2.翻译实践教学平台保障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的主要工作是承接翻译项目、组织学生实践,是一个面向翻译专业优秀学生的精英实践平台。

2016年初进行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旨在建立一套包括实训指导原则、实训制度、实训方法、实训环节、实训评价、实训科研及实训资源建设在内的完整的翻译实训体系,为翻译实践指导、翻译成果展示、翻译精英选拔提供有效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三、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

1.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翻译实训管理制度,例如撰写翻译实训指导教师职责明细,编写《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实训手册》本科生版与研究生版,制定翻译实训指导大纲、质量评价标准、实训环节教学日历,建立翻译工作室、翻译项目、学生翻译实践工作日志与完备的学生实训档案和书面指导记录等。

2.资源建设

初步建成包括翻译工作室、翻译成果展示室兼口译现场模拟室、口笔译工作坊等实训中心;完善实训中心人员配备,逐步形成专门从事翻译实训的“中教+外教+职业人”在内的实训团队,对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实时管理规划、指导答疑、测试评级与总结归档。

3.环节建设

建立以“三目标”(能力目标、技术目标与数量目标)为实训导向,以项目为依托,以翻译俱乐部、翻译兴趣小组、师生联动实战模拟团队为支撑的“集中+自主+基地”实践方式的口笔译实训环节体系。

4.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

翻译实训验收采取阶段验收与最终验收、过程验收与成果验收、实训练习与定期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分别建立口译实训评价标准、笔译实训评价标准、翻译实训回收标准;同时建立翻译实训奖励措施,每个年级翻译实训结束前,开展年级翻译大赛,鼓励并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翻译赛事,翻译实训结束后进行“优秀实训生”表彰,并开展口译专场与笔译专场翻译实践经验交流会。

5.科研建设

师生根据真实翻译实践的相关材料,建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术语库、语料库;编辑出版根据工作室翻译材料撰写的《翻译赏析手册》;完成与翻译实训相关的科研、教研项目与等。

四、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

自2016年3月开始,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在学生的课程中加入翻译实训课程,目前有专门教师负责翻译实训课程指导,学生修完该课程获得课外实践学分。同时将实践练习量扩大到口译训练50小时,笔译训练5万字。实践体系的调整与翻译实训内容的调整,大大解决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实现个性指导。

1.口译实训

实训课的教学一共十五周,第一周进行常用口译录音软件的学习,主要是介绍Adobe Audition和狸窝的常用功能,如添加空白、多轨录音、调节语速、格式转换等。

第二周进行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强化学生笔记记忆的逻辑性、条理性,帮助学生通过笔记进行有效的口译记忆,从而进行口译输出。口译理论和口译技巧的介绍不进行独立设置,穿插在口译实践演练的过程中,总计不超过6学时。

根据授课教师口译实战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国外大学交流项目宣讲会模拟和孔子学院理事会会议模拟等,口译模拟一学期共进行两次。

口译实践进行8周之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中质量测评(包括口译录音测试和教学质量反馈调查问卷),根据测评情况进行整改,再进行8周口译实践,最后进行口译实践教学期末质量测评。

2.笔译实训

笔译实训主要有译前工作、翻译流程、译后总结三个环节。不管是真实翻译项目,还是模拟项目实践,在译前准备阶段,都应该进行文本的选择和分工,每四名学生组成一个翻译小组,组内每名学生均需担任翻译和校对,并且要合作查阅平行文本,初步统一术语。

翻译主要是在课下完成的,共有翻译、一校、二校、三校四个流程,多道工序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学生在实训课上主要进行翻译重点、难点的分析讨论,以及翻译日志和项目报告的汇报;于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笔译实践教学质量测评。

五、结语

在学校“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教学保障措施落实得力,运行良好。

翻译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成果比较丰富,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柴明G.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中国翻译,2010(01):54-56.

[2]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中国翻译,2013(02):50-55.

[3]刘慧.翻译实践教学中的项目管理探析――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为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1):19-23.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可以参考以下的六个步骤进行,如下图:

1.金融行业岗位调研论证。①现场分析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撰写调研报告;②组织行业问卷调查。

2.对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访谈。①及时掌握学生实操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②强化实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提高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调研。①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合作意向;②及时了解金融机构招聘员工的数量、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要求。

4.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①明确人才供需双方的职责;②与金融机构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考试录用标准。

5.跟踪调查近两年毕业生情况。①了解毕业学生工作情况;②完善“供货”后的跟进服务;③进一步改进“订单式”培养模式。

6.专业整体实训课程改革。对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解,分职业、项目强化。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三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中的前三个步骤,正在和金融机构积极接触,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1.课程学时安排方面。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建设上注重“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加大实训课程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已经制定的金融与证券专业2008级教学计划进程表和2009级教学计划进程表中,2008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448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50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98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4.19%;2009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396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75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71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3.29%。

2.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金融与证券专业于2008年初建成独立的校内金融实训室,配备世华财讯金融实训软件操作平台,可以同时进行证券、期货、外汇各类金融工具的模拟操作;新的金融模拟交易实训室、商业银行模拟实训室建设项目已经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估计在2010年中建成。截止到2009年八月底,金融与证券专业先后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广发证券有限公司等著名金融机构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七个,实训基地覆盖金融职业的证券、期货、银行、保险、金融中介五大职业。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接受多名学生假期实习、毕业实训;并邀请金融资深人士不定期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岗位的培训,不但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由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实训体系结构本着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实习内容协调一致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基本做到了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所需同步安排模块教学,使专业学习与实践实训密切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时,我们依据不同职业岗位分为相对应的若干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4周左右,然后再实现每批次学生的无缝对接,避免了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学生边学基础知识、边为上岗准备相关技能、边在各个岗位上轮流换班,加深了对各个岗位业务操作的理解度和熟练性,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接受校内教学的积极性。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外实训;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第三,实训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实训总结。实训总结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敦促学生办理离岗交接手续,锻炼学生自立能力。其次,召开实训总结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每次实训,只要学生用心,定会收获颇多,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工作,善于表达内心,善于和他们沟通,善于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后,回校后,在实训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实训工作,并形成实训报告。报告要强调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和对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师资培训 实践探索

一、概念界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单元活动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社会课题与学生问题、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

本研究中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大庆市农村小学,包括县镇小学,又包括乡村小学。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情况

根据调查研究,大庆市农村小学并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师资群体基本上来自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从总体分析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指导,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指导形式—教师合作指导。从长远看,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分为两类,一类为语数外教师;
一类为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及音体美教师。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总体

大庆市共有农村小学教师8088人,分别工作在425所农村小学,其中,1316人工作在17所县镇小学,6772人工作在408所乡村小学。(数据来源于大庆市教育局2011年5月)

2.研究对象样本

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首先,将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分为县镇小学教师和乡村小学教师两个层次;
然后,在17所县镇小学中,抽取9所作为县镇小学教师的样本;
再次,将乡村小学分为区辖乡村小学和县辖乡村小学两个部分,因为大庆市共有4个区和4个县下辖乡村小学,再分别抽取2个区和2个县下辖的乡村小学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样本。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别对两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主要采用访谈和听课观察两种方法。

三、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的实践探索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在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同时,需要发挥农村当地的资源优势及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完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评价方式。因此本研究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课程意识

根据文献研究及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访谈可以看出,目前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比较少,在培训中对培训的目标定位比较单一,大部分培训中只关注教师“知识性目标”的一维目标,即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掌握、开发与实施的技能。对“技能性目标”和“情意性目标”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关注很少,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相违背。因此,笔者尝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定位“三维”培训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1.知识性目标

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意义和内容;

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

掌握该课程的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

2.技能性目标

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养成主题活动方案的预测意识,并具备预测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具备指导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具备与其他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交往和合作关系的能力。

3.情意性目标

形成新课程需要的教育理念, 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

形成注重过程,强调多元,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

笔者认为师资培训中,对目标的定位是整个培训过程的重心,只有对培训的目标定位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才能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体系等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只有师资培训中定位“三维”目标,才能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才能影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需求和特点,丰富培训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素质、广阔的视野。反应在农村小学师资上,需要针对教师需求和特点,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才能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理论知识培训

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构建培训内容体系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综合课教师在培训内容需求方面对知识素养培训需求的比重为66%,占有较大比重(见表)。由此说明农村小学教师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方面需求最大。本研究将针对教师的需求和培训目标的设置从课程改革、课程指导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知识三个方面概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内容。

首先,熟悉课程改革有关内容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与管理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解读,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最后,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包括背景与价值、目标与内容、设计与实施、评价与管理等。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需求差异分析

针对三部分的理论知识体系,建议邀请有关专家或者教育理论工作者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这方面的内容,使农村小学教师在该领域的理论高度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满足教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案例分析培训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师资培训的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决定了培训中不可能让教师深入学校观摩每一个活动的实施过程。因此,选取典型的案例是彰显培训内容丰富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选取国内外典型案例并结合农村的地区资源特点是丰富培训内容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 从中获得启示, 进一步地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理念, 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明确自身的角色等。

因此,建议邀请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或者教育专家从实验区的众多活动案例中精选典型案例,尤其是能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优势的案例引导培训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等工作。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农村小学教师理解活动案例并不带有普适性,每一个典型案例形成都要考虑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所处的区域特点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素。最重要的是根据所在地区的资源特色,合理利用和开发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主题。尤其是农村小学更应该结合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家长资源等地域优势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活动案例。

通过对案例分析的培训,使教师不仅能获得蕴含于案例中的已有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针对活动情境分析问题,形成资源意识,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主题活动案例。

3.操作技能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大体分为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三个部分。根据培训目标的设置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让教师体验和经历主题确定、主题探究和总结发表的实施过程是培养教师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教师亲身体验和经历了整个实施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探究。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这种针对实施过程的实践操作内容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建议选取经验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培训。首先,主题确定阶段。根据培训教师的地域特点分组,并进入选择主题阶段。其次,主题探究阶段。根据主题,选取恰当的探究方法组织教师展开探究活动。最后,总结发表阶段。根据探究结果选取合适的展示方式。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交往和合作能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对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将实践操作培训内容贯穿在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的实施过程中是提高教师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4.观摩研讨培训

观摩研讨就是组织培训教师观看教学录像或奔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通过观看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使培训教师亲身体验和感受新课程形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的独特之处,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选择优秀课例。通过培训教师与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方式总结经验特点。其次,到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参观。能够让农村小学教师对这些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使他们熟悉学校整个课程准备、设计、实施、评价过程,有利于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将一些先进的经验运用到本学校的课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应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使教师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 从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小学农村教师设置观摩研讨的培训内容,使他们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能与专家学者、这些学校的师生交流经验和体会,研究讨论和反思,不仅提高了教师交流交往的能力而且增强教师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内容需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特点,符合地区的资源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不断成熟和完善。

(三)采取多元培训,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决定了在教师培养上,需要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师资培训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却忽视了其他方式对教师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建议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首先,讲授式。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及农村小学教师对培训的需求,讲授式的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用讲授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思想中。其次,讨论法。案例分析的学习以及观摩研讨的学习内容决定了讨论法是培训教师的重要方式。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人员之间等通过讨论将培训内容不断深化。此外,还有参观法、探究法、合作法等自主——参与的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根据培训目标的定位,要想实现三维的培训目标,只采用单一的培训方式是很难达到目标要求促进教师发展的。因此,笔者认为应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保证培训的效果。

(四)采用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强调质性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参与,体现差异。

根据调查研究,大部分的培训评价比较重视受训教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因素,忽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因此根据三维培训目标的要求,笔者建议应建立与目标相一致的培训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仅关注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因素,更要关注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与态度、参与过程表现等,使教师在培训中形成明确的课程意识,形成实施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小组成员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整体考核,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师资培训效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尤其是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中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探索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体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大庆市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及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SK02.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谢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探究.继续教育研究,2012(1)

[3]李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市级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研究,2004(6)

[4]陈秋红,张翠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的载体.新课程研究,2004(7)

推荐访问:实训 实践 五篇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五篇】 实践实训个人总结(精选5篇) 实践实训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