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会计专业课程论文【五篇】

一直以来,经济法被学界戏称为大杂烩。法学部门的划分,一个主流的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承担的交叉,比如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会计专业课程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五篇】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一直以来,经济法被学界戏称为“大杂烩”。法学部门的划分,一个主流的标准就是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和其他学科存在一定承担的交叉,比如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经营主体、消费主体和社会中间层,其中国家经济管理机关涉及行政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公司涉及商法内容,作为经营主体的合伙企业涉及民法内容。而作为经济法重要内容的劳动法又与社会保障相重合。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十分庞杂,包括总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则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且不像民法、商法那样法规集中,仅作为土地、水、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土地部分就包括《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于经济法课程本身的特性,不同专业的教师应当对经济法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做到与专业相呼应,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笔者在给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必须做到紧扣司法考试,面面俱到。由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民法和商法基础,所以经济主体法重点讲授社会中间层,社会保障部分重点讲授劳动法,其他内容简单介绍一带而过,市场规则法重点讲授,宏观调控法选择讲授。而笔者给会计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时,往往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等内容。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问题

笔者作为专职老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2.法律基础欠缺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1.确定教学内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会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是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行,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2.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会计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随着研究生教育由原先的精英教育逐渐普及化为大众化教育,为了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改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批准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21家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面向社会的广大会计从业者,招收在职攻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于2009年3月,批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2010年,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正式批准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由21家扩展到105家。

随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试点培养单位还是新增培养单位都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缺少专业学位办学经验,各培养单位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认识误区。什么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何区别?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由于存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的差异,如何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实现“因材施教”?如何解决会计硕士的培养与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出现的明显鸿沟与断层?上述问题都要求各培养单位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二、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国目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混淆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在会计及相关行业从事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工作,只有少部分毕业生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专业人才,但却沿袭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与学术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将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合二为一,均采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结果必然会导致所培养的研究生既无法胜任会计教学、科研工作也无法胜任会计实务工作。

其二,混淆了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差异性,由于在职会计硕士与全日制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经验和能力上存在巨大差距,在职会计硕士在会计职业领域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全日制会计硕士一般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他们在会计职业领域缺少实践经验,接受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为满足其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在职与全日制两类会计硕士在学习方式和教学时间安排、就业需求等方面也都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细化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两类会计硕士“因材施教”的难题。

(二)培养方式无法适应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要求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基础,而课程设置又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模糊,势必会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这直接关系到会计硕士的培养质量。

目前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无论是核心课还是方向课、任选课,这些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沿袭了会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属性上大都是理论课程,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此外,方向课与核心课、任选课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随意性非常大,方向课的设置也没有明确的职业导向。

2.师资队伍不适应

会计硕士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

但是,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的会计硕士导师不但在数量上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在结构上也不合理,会计硕士导师几乎都来自高等院校,这些高校教师一般都属于教学、科研型人才,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这些教师从校门到校门,讲审计的没查过账,讲财务管理的也没理过财。

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由于受学校管理体制的限制或学历限制,无法进入高校担任会计硕士导师,尽管这些人可以受聘为校外会计硕士导师,但由于工作关系限制,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既具有深厚的会计学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难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硕士人才。

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会计硕士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袭学术型研究生授课模式,教师采用课堂授课教学“满堂灌”,老师讲、学生记,老师写、学生抄,教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则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高强度的“满堂灌”,教师基本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视能力培养,在课程考核方面,考核方式大多沿用本科生的考试办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以期末考试决定课程成绩,缺少对学生学习研究过程的考核,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位论文写作方面,也基本沿袭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法,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指导教师以高校教师为主,行业专家和校外导师没有全方位参与对学位论文写作指导和评价。

三、如何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主体(会计硕士培养单位)的培养活动使培养对象(会计硕士)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它规定了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和规格要求,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整个会计硕士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会计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

1.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是会计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有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两类研究生都需要接受共同的会计学科基础教育,都需要掌握会计学科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但两类研究生的培养又存在明显差别,这主要表现在:

学术型研究生:注重研究导向,重在学术创新,在知识结构上更偏重于关注会计“是什么”和“为什么”,其重点培养的是在会计学科领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素养水平,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原创精神和能力的会计教学科研人才,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后备人才。学术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应用型研究生:注重职业导向,重在培养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偏重于获取专业性、程序性知识,更关注“怎么做”,其培养重点是在会计及相关领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合理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将来主要在会计及相关职业领域从事实务性工作,因此还要考核其是否具备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

2.会计硕士是应用型研究生

会计硕士之所以定位于应用型研究生,是基于以下特有属性:其一,从就业方向来看,工商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录用会计硕士的主要部门;
其二,会计硕士所面对的会计职业有较为严格的从业标准,需要执业资格准入考试(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或需要职业资格水平考试(会计师资格考试、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其三,会计硕士具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导向,主要对应的是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等职业岗位;
其四,会计硕士具有持续、广泛的社会需求,他们通过专业学习将获得在会计及相关领域就业或职业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其五,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终极性,一般以硕士为主,目前我国在会计领域尚未设置应用型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办[2004]28号文件)中,将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二)对课程体系重新构建

课程体系设置是针对培养对象(会计硕士)选定的各类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安排,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的就业和职业选择。因此,会计硕士的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会计职业资格为导向,兼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三者的统一,既要突出会计专业特性,又要体现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需求。

根据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精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目前包括三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和任选课,其中核心课为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方向课和任选课。

核心课是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学位必修课程,包括社会思潮研究、会计英语、管理经济学、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等课程,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更紧密地联系会计工作实际,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及时纳入课程内容之中。

方向课和任选课都属于为满足会计硕士职业拓展和就业需求设置的学位选修课程,其课程设置权归属于培养单位,可以考虑将这两类课程合并为一类课程,即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

例如,针对注册会计师(CPA、ACCA)职业,可以考虑开设注册会计师(CPA、ACCA)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专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题、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专题、财务舞弊与识别专题、IPO财务与审计专题、注册会计师应用文写作、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IT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税制与企业纳税筹划、管理沟通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认知,具备注册会计师(CPA、ACC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领域,可以考虑开设会计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咨询顾问职业生涯规划专题、ERP实施方法论专题、项目管理(Project visio)专题、管理沟通与时间管理专题、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与IT治理、AIS应用模块1(FI财务会计)、AIS应用模块2(CO管理会计)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企业实施ERP项目(会计模块)业务的认知程度,具备从事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会计硕士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导师队伍,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1.建立“双导师”制

目前会计硕士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承担,高校教师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相关的会计实践经验,应着力改善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高校教师在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主动到会计实验室从事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以获取间接的会计实践经验,也可以随学生到大中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会计实际工作能力。

在立足于改善现有高校教师知识能力结构的同时,应充分借鉴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考虑吸纳一部分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投资咨询顾问担任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既可以到高校为学生讲授有关实务课程,也可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由校外导师实施现场教学或进行相关实习指导。

2.建立“导师组”制

鉴于会计硕士扩招造成导师数量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实现规模办学和保证培养质量的目标,在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上,要改革传统的师傅徒弟的“传帮带”模式,将校内导师按课程或专业方向建立导师组,实行集体导师制。例如可按核心课组成若干个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化“导师组”,这些导师组既承担相关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还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答辩工作。实行“导师组”制,可使会计硕士教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批量化,这样既解决了导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利于会计硕士和导师进行整体交流,博采众长,全面发展。建立“导师组”制,可以大幅度提高会计硕士培养效率和质量。

为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作用,可考虑将校外导师按其从事的专业领域编入校内导师组,同样承担会计硕士论文的开题审核、答辩工作,这样既可以实现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相互弥补在知识能力经验方面的缺陷,也可以在课程开发、案例建设、会计硕士论文指导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四)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制度

目前,由于国家对会计硕士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会计硕士入学后,各培养单位通常采用“严进宽出”的政策,缺少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机制,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环节的管理制度。

在课程考核方面,目前培养单位大多沿用学术型研究生的考试办法,课程考试实行闭卷形式,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主要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和机制,针对会计硕士培养的特殊要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还可安排学生撰写文献综述与评价方面的研究性小论文;
对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可结合案例教学安排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实验课程则可安排撰写实验分析报告,对专题讲座可安排撰写学习心得或调查分析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其学术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写作是会计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是会计硕士分析和解决会计应用性难题能力、收集和处理学术资料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中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专业性、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和实用 价值”。

会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整个环节包括论文选题、开题、写作、预答辩和答辩等阶段,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在论文选题阶段,会计硕士要与校内、外导师充分沟通,共同确定论文选题方向和题目。学位论文在形式上与学术型学位有所不同,要结合自身的会计实践活动撰写侧重于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学位论文在写作上要注意以事明理,从解决会计实际问题中实现提炼、总结会计实践经验。

在论文开题阶段,会计硕士应写出规范的开题报告并进行答辩,由导师组对其开题报告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评价并给出书面修改意见,确定是否通过开题答辩,通过者进入下一步的论文写作,未通过者则需要重写开题报告,进行二次开题答辩。

在论文写作阶段,会计硕士应本着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态度,独立完成论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与导师及时沟通,及时有效地获得指导。导师也应密切关注会计硕士论文的写作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难点问题。

在论文预答辩和答辩阶段,导师组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和质疑,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提出修改、补充、完善意见。达到论文答辩标准的,在对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后进入论文答辩阶段,未通过者需要对学位论文的内容、结构进行修改、完善。

学位论文答辩过程是全面考核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评估和鉴定学位论文优劣的过程,导师组要对会计硕士提交的学位论文从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资料的可靠性、研究结论、论文格式、创新之处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学位论文评价细则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档次,评出的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提交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参加全国优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选。

四、结束语

会计硕士教育是一种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又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的特殊高等教育类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与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有其特色性。各培养单位应当积极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会计职业资格导向,创新会计硕士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2] 王浩,杨彩虹,孙玉春,卢艳萍,张夕阳,周娟.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J].财贸研究,2005(2).

[3]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硕士研究生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1996(7).

[4] 万晓文.关于会计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9).

[5] 崔学刚.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1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6] 钟子亮,周咏梅.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思路[A]//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M].第5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理论讲授:设计实训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个相对年轻的专业。

到如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的历史 ,环境艺术的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室内设计,一类是室外环境设计。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所以很多院校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专业设置也多以社会需求为基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现实性、应用性和功能性。

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特点

环境艺术学科的课程体系是以美术、空间造型和建筑学为专业基础,融合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知识范围上,兼有艺、工、文的特点。  作为一门设计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是构筑在艺术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1]。它以艺术性的思维为手段,以对社会和环境的理想为目标。环艺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是在一定具备材料、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着力于创造性和创新性设计思维的培养。

1、课程方向上具有内外性

对环境这个概念讲,无论是从地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心理学的角度讲,都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两类环境内容。清华大学李砚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也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个部分。

2、课程数量上实训设计的绝多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强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一些国外大学的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比例都较高,基本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为案例教授、工程实践和课程设计。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越来越注重实题实做的方法,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增强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体系上,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文化课,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以建筑学的基础课程为主。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环艺专业表现方法、手段和技能,形成一定的环艺专业理论素养和基本的审美能力,即做好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表现基础;
专业课程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两大部分,是对具体环艺专业范围的设计方法的学习与练习。这一阶段,课程的理论讲授的内容会减少,而实际操作和设计训练的比例会大大增加[2]。本文就是以专业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设计类教学中理论教授与设计实训的不同特点,探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内理论部分与设计训练部分究竟如何的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课程特点

环艺设计的专业课程基本是从大三开始进行。几乎占了全部课程的一般时间。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不同的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优势各有侧重。艺术院校多倾向于室内空间设计,建筑院校多倾向于建筑景观设计,农林院校偏于园林设计。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多是结合社会的需要来确定。例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认识的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很多学校就相应的提高和注重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
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形象也日益被关注,教学中就增多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街道景观设计以及博物馆、展览馆类题目的课程。目前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潮流下,小城镇已经而且会很长时期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发展课题,随之相应提出了乡村景观设计的要求,作为超前的探索,有的学校又把这类课题列为研究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供学生交流和选修。在低碳和绿色生态思潮下,不少学校在课程内容上增加了对废旧工厂、湿地景观的环境设计类课程。

按照课程的授课特点,专业课在课程内容上都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论讲授部分和设计实训部分。这两部分均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其中:

1、理论教授的特点:以理论为主,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并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由于理论部分多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接受速度较慢、老师备课时间较长。在课程的安排上,适宜分散性排课。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复习时间,也可以为老师增多课前的准备时间。所以这类课程小课节的安排课程非常有利。

2、设计实训的特点: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际的设计。是理论的具体应用。它要求学生能把所学习的理论连贯性的应用在实际的训练之中。而且设计的特点是要求时间集中连续,所以这个环节的课程安排以时间集中为特点。现列表作为比较:

教学环节名称

角色上的不同

方法上的不同

培养要求上的不同

课程时间安排上不同

理论教授

教师为主

理论教授

注重理论修养的培修

课程宜相对分散

设计实训

学生为主

实践动手

注重艺术创作的培养

时间宜相对集中

三、 专业课程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理想模式:分段式排课法

根据理论教授和设计实训不同的授课特点,分段式排课法就把同一门课程的这两个部分分开设置。我们以An代表某一专业课的理论课部分,以An"代表该专业课的设计实训部分。那么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如下安排课程:

A1A2A3A4A5·····A1" ·······A2"······A3" ······A4"······A5"·····

例如:前五周,每周安排A1A2A3A4A5这五门专业课程各一天的理论讲授。四周结束后,可以连续安排A1"A2"A3"A4"A5"各三周的课程设计。

1、分段式排课方法的优点:

1)前期理论教授阶段的小课时,能够使教师有充足的课余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基础,增加理论讲授的深度与宽度。使得在理论学习阶段,给学生以足够的思索时间,用课程的丰富性来调节学生对单一知识长时间接受的麻痹性和烦躁感。

2)课时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的安排。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各点的要求。整个教学程序完整、环节连贯、有序。增强了做为设计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理论性。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次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符合学习思维的特点

3)把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训适当的分开,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反复的学习与巩固,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

2、分段式排课的缺点:

   1)课程在时间安排上过于复杂,不太适合公共课程比较多的低年级。这种排课主要适用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的教学安排。

   2)会加大教学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难度。在课程归类和教学管理上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增加教学成本的投入。

虽然从理论上说这种模式应该是比较理想的把理论与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但是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院校并不采用这种专业课的设置方法。

鉴于分段式排课的特点,很多院校更愿意集中的按排专业课。

一门课程往往集中在几周之内就要完成。教师对专业课的讲授,基本是先理论,后设计。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便于教学的管理和教学课程的统一安排,教学成本小。但是这种教学管理和课程教授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1)、由于连续的讲授理论部分,使得教师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补充理论知识,在精神和体力上都过于劳累。学生也会对连续几天进行单一科目的理论讲授产生厌烦感和烦躁感,情绪和注意力都会减弱,影响了教学效果。

2)、有的教师为减轻这种强负荷的理论教授,往往偷工减料,把理论课时大大压缩,增加一些无关紧要的考察调研或者自由讨论的课时来滥竽充数。

四、 实践教学中理论讲授与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并列式授课法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每门课的每一次课,都分成两部分:理论教授部分和实训讨论部分。这样的安排课程的方法可以叫做并列式授课法。这种方法是在当即教学环境下更为实际和更能有利于操作的一种方法。以笔者在讲授小区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例。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该课程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次,每天4节课程。在课程内容在安排上,每天只讲授两节理论课,其余两节先是临摹、调研或是案例欣赏分析,以后逐渐引导学生小场地景观设计题目的构思。理论讲解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两节的设计内容相衔接。在讲到第三周课程的时候,布置课程作业,加大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当然这种把理论讲授和设计实训结合的方法对教授有比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以往的课程进度和安排,这样才能确定自己课程内容的安排。其次,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状况,要了解其他主讲教师的课程内容和侧重点,以次确定自己的讲授内容。再次,要求教师在课程计划中,要把理论部分和实训设计部分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内容由浅入深,紧紧的和后面的设计内容衔接,理论讲解"细水长流",设计实训部分"由浅入深"。

1、注重理论讲授的条理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讲授中,要切忌以下几点:

1)、理论要落到实处,不能讲"空"。一定要针对专业课程的题目,做到内容有原则,有方法,有程序,有案例,有分析,有评价,不要泛泛而谈。艺术设计是一种计谋和策划,它的图示化的艺术性表现是一种策划和智慧的结果。好的艺术设计离不开文化和思想。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立足民族根基,掌握民族文化,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但是文化容易讲"空",不容易讲"实"。好的专业课的讲授一定要做到一切内容为"设计"服务,注意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设计审美和判断,不要让文化使学生一头雾水。

2)、课程内容宜"精"不宜"杂"。课程不要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内容有序,前后连贯,层次井然。

2、 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要坚持课程教学真题化

环艺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环艺教学的办学思想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而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院校都还没有条件在教学中加入社会的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只是"纸上谈兵",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闭门造车",拼凑设计作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考虑实际功能。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课题大都是陈旧案例或凭空想象,研究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假想的境界。艺术设计类教学要注意积累和总结实践教学的成果和应用。在课程教学上尽量做到真题化。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领。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要注重以实题实做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增加对实际项目的现实性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教学安排,课题的题目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实题真做、实题虚做、实题重做。同时增加对实践题目和实施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五、 小结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为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中的种种规律。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不断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培养适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环艺人才。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8日

一、独立学院的培养特点

2008年2月28日教育部颁布的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独立学院的定义:“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正是由于独立学院举办方的特点,使得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既不能与举办方之一的公办院校相一致,也需要提出自身的特点吸引生源。因此,在我国目前的323所独立学院中都提出了“区域特点”、“应用型”、“综合素质”等培养目标。以最早成立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以“倡导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为育人理念,着力构建“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使学生横向可转移、纵向可提升”的本科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会计学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上受到热捧,有40%的独立学院设置了会计学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的专业。并且在独立学院中文科专业的培养相对于理工类专业具有成本低、生源多的特点,也受到学校投资方的关注与倾斜。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

1、指导思想。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着重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可以分为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课六大模块,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

坚持“合理定位,打好基础,着重能力,因材施教,凸显特色”的原则,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侧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的规格特点;
理论与实践并重,凸显专业特色;
实施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

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会计、财经、税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接受会计实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技能,熟悉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能在相应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或理论研究,成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路径。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一年级强调学科基础;
二年级强调专业理论基础;
三年级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与个性发展;
四年级侧重研究意识,强调职业素质。人才培养路线图可以做如图1的设定。(图1)

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突出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第一,通过通识教育课中《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以及学科基础课中《基础会计学》、《管理学》、《经济法》、《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英语和专业基础等基本能力;
第二,通过专业技术课中《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法》、《税务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以及专业选修课中《非盈利组织会计》、《税收筹划》、《企业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审计方法应用、投资理财方法应用、税收筹划、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核心能力;
第三,通过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素质拓展课、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拓展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研究

1、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打破单一理论授课限制,通过把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体系;
建立课程联系,强化教学效果,加强教学管理。从课程动态化教学目标组合、不同课程类别整合、课程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四个角度详细诠释课程教学研究的具体实施;
个人专业化成长目标,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确立专业成长目标,有的放矢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奠定职业生涯的基础。

2、专业课程属性分析与实施计划制定。首先,合理划分会计学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将会计学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做如图2、图3的划分。(图2、图3)

专业实践课程的开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一,采用课程实验的方式,可以将实践课程穿插到理论课程中,如将会计凭证模拟实验放置到基础会计学课程讲完会计凭证的理论内容之后,既可以巩固前面所讲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讲解会计账簿奠定基础;
其二,采用单独设课的方式,可以将整门课程全部作为实验课程,如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全部放到实验室来上,主要讲解财务软件的应用,讲师通过演示的教学方式,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三,采用综合实训的方式,由于财务业务的特殊性,企业不能接受大批的实习生到财务部门参加生产实习,因此学校组织的会计学专业毕业前的毕业实习往往仅局限于参观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帮助不大。为了弥补不足,在开展毕业实习前进行综合模拟实训非常有必要,可以选取企业中一个月的真实案例,以习题的形式组织在实验室中进行模拟实训,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开始一直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训练学生综合的业务处理能力。

其次,制定相关课程的整合计划。独立学院的特殊性质决定其教学管理上要充分考虑教学成本的投入,因此在专业课程总体课时设置上会有一定的限制,为此,相关专业课程可以进行整合,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如可以整合会计学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中税法与经济法,省略经济法中税法的部分;
整合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中交叉的部分,中级财务会计侧重讲解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账务处理方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高级财务会计侧重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外币会计、租赁会计、资产减值以及企业合并等特殊会计业务的处理,税务会计侧重讲企业日常交易中涉税业务的处理(如增值税会计处理、消费税会计处理营业税会计处理、所得税会计处理等),并且在税务会计中涉及到的税法内容只采用复习的方式,不需重点讲解。

最后,拓宽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确立自己的专业成长目标,有的放矢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技能,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奠定职业生涯的基础。专业选修课程可以开设如:银行会计学、非盈利组织会计、商业会计、审计案例分析、边缘会计专题、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

3、建立并完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探讨并改革教学方法

(1)建立并完善教学资料。完整的教学资料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独立学院虽然有举办方之一的公办院校多年来积累下的丰富教学资源,但是由于生源的不同以及培养目标的不同,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母校的教学资料,应设置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和课件等。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以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为龙头,以“课件评比”、“教案比赛”等形式为导向,鼓励专业教师备好课、讲好课,逐步建立完善课程档案,定期更新教学资料。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一是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了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在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基础与非基础性的关系,更强调提炼出真正基础性的内容;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更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到教学方法的运用,强调在改善授课方式的同时,教学中增加理论分析与研究性、探讨性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在教改过程中推进课程建设步伐。首先,完善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更能适应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拓宽和加大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比重和实践环节,增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培养,同时开设大量的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三是适应教学需要,配备具有比较优势的师资力量。按照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对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配备既有深厚专业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同时,要求教师从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践等各环节按照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四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手工模拟核算,会计电算化模拟核算,综合性和设计性模拟实验以及深入企业现场实践,增强学生对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首先,变单纯课堂讲授为多种教学形式并行。提倡“参与式”教学,课堂讲授、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课堂着重讲解重点、难点和疑点,讨论、争论焦点,对于基本技能训练采用实验教学,显著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其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
强调学习上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学为主体”的具体体现。在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变知识传授型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想导向型。教学中,树立 “会计学术研究为会计教育的基础,会计教育为会计学术研究的讲坛”的思想,从“基础会计学”入门课开始逐渐深入到所有专业课程当中,通过专题讨论、师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四、结论

课程教学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在提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的基础上,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及实施计划,逐步建立并完善教学资料,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努力完善各项课程教学工作。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学的有力补充,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的应用型人才,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会计模拟实验 课程体系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也对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它撕裂了传统经济体制下会计教育和职业界的固有联系,但二者之间新的联系通道却未能及时开通,这导致了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界的脱节。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而用人单位需要能尽快直接上岗的人才,他们不愿意花费培训成本和时间来进行培训,所以从学校毕业刚走上岗位的学生必须在学校里就要培养实践需要的动手能力,而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重新进行设计,以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中高级专业人才,是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会计学作为一门发展中的管理科学,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要实现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同时,会计学作为一个有着极强技术性的经济管理专业,它对实践性教学更是有着特别的要求,实践性教学不仅应贯穿于其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其各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而且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并由浅入深、环环衔接,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系,才能实现其预期的教学目的,较好的完成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任务。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会计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

1.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所构成。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法、财务会计法规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三部分的课程在整个大学阶段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做到让学生最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又不相冲突或是知识衔接不上。

2.会计学专业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只是简单的做账、记账,他还应该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会计,所以会计学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在前面开设,大一上一般是开设通识课程,从大一下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非常重要,因为专业核心课程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如果基础没有学好,后面的知识学起来就会很吃力。首先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是讲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账户、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核算程序等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全面了解会计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其次就是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重点在于会计经济业务的实务处理,是全面阐释财务会计原理、原则和方法,并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与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课程。财务会计分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对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内容核算基本上都包括了,而高级财务会计则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业务,它比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更深;第三是成本会计的开设,掌握了财务会计的内容之外,还应该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第四是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不仅是只会做账,还应该会进行财务分析及资金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因此在掌握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习管理会计及财务管理知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最后开设的是审计学,审计学是为社会培养经济监督人才开设的课程,同时作为一名会计也应该自觉把关,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及税收法律制度,只有懂法,才会守法,企业的经济业务与税法知识紧密相连,因此,还应该开设财经法规及税法课程,以上这些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将前面课程的知识学好了,那么学习下一门专业课才有基础,才会更容易理解。而专业选修课程则基本上都是些行业会计,里面有与核心课程交叉的一些知识,但又有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的核算内容,这些课程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到大四上开设,这样就避免了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冲突,课时可以安排少一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二、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

既然各会计理论课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那么对于会计实验课程的安排也毫不例外。会计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验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1.会计实验教学的作用。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全仿真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二是可以让学生毕业一走上会计岗位就能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可以提高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四是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有了更具体的体会,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指明了方向。

2.会计实验教学环节的设置及其与理论教学之间关系的协调。会计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设置非常重要,要注意与理论课程之间的协调,他们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如果有的理论知识还没有学习,就在实验中出现这些内容,那么就达不到实验课所需要的效果。有的实验课需要专门进行单独实验,而有的则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随堂进行。

大一学生在学习了会计学原理以后,就可以在本学期末进行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也可以在紧接的下一个学期开设,这样既可以学习实际的账务处理流程,又可以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巩固,同时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指明了方向,因为会计学原理是门很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建议进行专门的单独手工实验要好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了中级财务会计后,就可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较会计学原理实验来说,要综合一些,其中会涉及到税法的一些知识,所以它应是在学习了税法之后开设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建议单独进行,既可以采用手工形式也可以采用电脑做账。大三上可以安排会计电算化实验,主要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中使用的财务软件,以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这一实验课程可以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教学相结合。成本会计模拟实验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学习了成本会计理论课之后来开设,也可以随堂进行。税务会计模拟实验的开设也很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学习了税法、税务会计之后,对企业的税务登记、各个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及报税表的填制要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理论知识对这些讲得虽然很详细,但不很直观,难以理解,而通过模拟实验,会让学生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并加深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大四上还可以安排一个大综合模拟实验,这一实验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之后来进行。这一实验应是模拟一个较大规模工业企业12月份的经济业务为内容进行,既有财务会计的知识,又包括成本会计的知识,还涉及到税务方面的处理,即从审核原始单据到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再到编制会计报表,最后报税的整套账务处理流程有一个全面的熟悉,而且它包括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处理两部分,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经过这几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能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培养更高级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及经济监督人才,建议还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以及审计课实验,这两门课程的实验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

而会计毕业实习则是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主要采取的是校外实习形式,完全让学生进入到实习单位中去实习工作,可以让学生真正的将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的一次锻练。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毕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会计学专业全部主干课程的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安排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来讲,实践课程的开设比较多,那么如何来安排各门实验课的开设内容及开设学期、学时就显得很重要了。象会计学原理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因此其实验教材内容模拟的应该是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经济业务,其分录处理题可以稍微简单一点,重点在于学习流程,可以安排在大二上进行,学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中级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要丰富一些,因为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很丰富,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各种业务,因此其经济业务题的难度可以比会计学原理实验有所加深,同时经济业务里面还可以加入一些涉税内容,可以安排在大二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成本会计的实验也很有必要,主要是掌握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可以安排在财务会计实验后进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的核算及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等,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48个学时左右。税务会计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涉税处理事务,因此实验的内容应涵盖经济业务中的涉税处理及纳税调整,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等知识,各个税种均应涉及到,可以安排在大三下进行,课时分配28个学时左右。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验是会计学专业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会计实验室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到财务指标计算与分析等全部会计工作的操作程序,涵盖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安排在大四上进行,课时分配56个学时左右。

总之,要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科学合理地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体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永祥,宋轶君.从会计人才供求矛盾论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职业圈,2007,(2).

[2]周凤.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02-21.

推荐访问:专业课程 会计 论文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五篇】 会计专业课程论文(精选5篇) 会计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