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能化监控技术【五篇】

农村配电网是输电网与用电网的纽带,也是农网体系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线路最多、网络拓扑最为复杂,网架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当由于农村配网点多、面广,电网线路建设资金投入又相对较少,因而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智能化监控技术【五篇】,供大家参考。

智能化监控技术【五篇】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 智能化监控 配网 应用

1 农村配网的现状分析

农村配电网是输电网与用电网的纽带,也是农网体系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整个电力系统中线路最多、网络拓扑最为复杂,网架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当由于农村配网点多、面广,电网线路建设资金投入又相对较少,因而很大一部分电网设备相对落后,电线路线径细、导线老化等,造成农村配电线路超载,损耗较大,而且在用电质量上经常出现电压低,无法带动大功率用电设备而故障频繁。

落后的农村电网已经完全无法与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原有的农村配电网设计和建设的标准普遍过于低下,在供电能力、质量和供电安全上都存在着隐患。原有的电网结构和安全运行环节薄弱,导致农村供电可靠性差,农村企业经营受到制约,无法形成有效利用先进设备的大规模生产,逐渐难以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于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电网,必须要进行更新换代,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升农村配网的智能化水平。

2 智能化监控技术分析

农村配网中的智能化管理是指“以融合电子化的基础信息管理手段和调控一体化的遥信、遥测、遥控技术,实现建成先进、稳定、安全、兼容、易维护、可扩展的农村配网监控设备和系统”,智能化监控技术采用先进的遥感和传感系统,以及通信和控制终端技术,完成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和供电网可靠运行状态进行全面实时远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了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控制性。

农村配网中智能化监控技术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作为突破点进行研究。首先研究智能配电的理论和方法,从而能够实现电网自愈控制;
其次是研究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控制与保护技术,以优化发电网、输电网、配电网及用电网等各个环节的协调调度;
再次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以实现电能质量控制及灵活分配,从而能够降低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

3 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农网中的应用

智能化监控技术所需的技术支持包括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农村配网中的智能化监控技术的应用也有了推广和发展的可能性。

3.1 配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技术

农村配网线路长、分支多,再加上电网负荷率低、运行方式变化大等特点,线路故障时有发生。目前故障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是将故障检测终端挂装在配网线路需要监测的位置上,对线路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当线路出现短路、接地故障、断流、过流等情况时,终端会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系统软件会结合配电线路的拓扑结构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精确确定故障位置。

针对农村配网线路的特点,短路、过流线路故障的主要故障电流判据是延时电流突变量,接地故障的电流判据主要采用电容电流,这些技术降低了故障判断对电流检测精准度的要求,其准确性不依赖于负荷变化而是依据线路的总长度,所以适用于农村配电网线路。

3.2 农网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有基于馈线FTU和通信网络、基于具有就地控制功能的线路自动重合器和集中控制加就地智能三种类型,根据这一实际,对农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方案设置上,要充分考虑一下情况:

(1)评价自动化供电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供电可靠性,包括故障次数、停电范围、停电时间和恢复供电时间等。

(2)在架空线网中,重合器方案的优点在于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线路发生故障时,现场解决问题,减少了人为的复杂化;
从技术上来说,重合器有着高度的智能化系统,供电网络能够不依赖于通信系统、主站系统而独立运行,同时又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3)简化电网联结的复杂性,在农村配电网中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4)在农村配网中,分支线路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也是故障多发区域,因此馈线自动化的重点要放在对分支线路故障的检测、判别和隔离上。

3.3 SCADA可视化技术应用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现场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由于农村配电网结构复杂,线路较多,要采集的数据信息也非常大,要快速准确的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运用SCADA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以董涛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配电网内运行状况的可视化。

SCADA技术以其直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配电网管理水平。

3.4 GPRS技术在农村配网中的应用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程度与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配电变压器是将电能直接分配给低压用户的电力设备,其运行数据是整个配电网基础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配电电压器的运行参数和状态进行监测,利用GPR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结合电能量测量技术,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电量使用状况。将GPRS技术融入电力系统设备的通信过程中,能够分析并提供准确、可靠的电能量数据,实现线路内电量平衡并降低损耗。但是由于建立一个具有超时效性和可靠性的通信网络需要投资巨大,目前GPRS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无法全面推广。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农村配电网中,智能化监控技术以其全景化预警控制机制、可视化多维检测系统、智能化故障处理能力和一体化运维支撑等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智能化监控技术为农村配电网提供了超便捷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也因此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家录.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农村配网中的应用[J].农村电气化,2011(10):42-43.

[2]钟军,余辉.农村配网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J].大众用电,2013(005):30-31.

[3]李万东.浅谈农村配网的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36):189.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能化集成技 越江隧道 监控系统

工程概况

人们普遍认为十九世纪是大桥发展世纪,二十世纪是高层建筑世纪,二十一世纪是向地下开挖世纪。我国“十五”期间,隧道建设长度将达到3000公里,除铁路隧道500公里外,其它主要为公路、地铁等用途的隧道。随着水底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将会建造更多的越江跨海隧道,其中提高机动车辆隧道监控系统集成水平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以上海市大连路隧道监控系统集成项目为例,阐述如何提高城市机动车辆隧道监控系统集成的集中度、响应度、可靠度基本思路。上海市大连路隧道全长2526m,是连接黄浦江两岸机动车辆往来的交通枢纽。隧道结构为双孔双向四车道盾构式,每条车道宽3.75m、高

4.5m,设计车速为40km/h。01年5月动工,03年9月正式通车。

隧道监控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中两个重要特点

2.1总包管理的特点

由一家技术实力强的集成商实行总承管理,总承范围包括系统集成结构设计、软件设计、接口设计、设备采购、物流管理、施工管理、调试与开工管理等。业主仅对口一家,集中精力监管技术指标、质量、进度,这种做法符合国际工程管理惯例。集成商从系统集成设计阶段开始,直到调试开工为止负总责,因此必须始终把握弱电工程每一环节的特殊要求,使专业技术在设备采购、施工安装、综合调试等过程中发挥作用,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体制,使弱电工程整体品质得到有效地控制。

2.2系统集成管理的特点

隧道监控系统共有14个子系统(见图1监控系统构成),面对系统集成管理存在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统一的人机界面管理

在设备采购技术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主要子系统都可以配置独立的操作站,并有独立的人机界面和操作系统。面对设置众多不同类型的子系统操作站,给隧道运行操作和维护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人机界面。

(2)统一的信息管理

隧道监控系统中,存在许多跨子系统之间的连锁关系,如火灾报警系统与广播、视频、大屏、设备监控等系统需要实现联动功能,可变情报板和广播系统存在着许多的文字显示和广播预案,这些预案的触发信息来自不同的子系统等等。考虑实现这些复杂的联动功能,有必要建立一个监控一体化平台软件,统一处理和存储相关数据。

2.3解决方案

监控一体化软件平台 (iCentroView)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该软件在交通监控领

域经多年使用和不断完善,已成为成熟的智能化软件产品,是基于CMM4软件开发体系,集TCPAP网络协议、微软操作系统、数据库、C++、Java和其它软件产品于一体,采用模块组合式架构,形成具有与多种单体监控设备连接能力的实时监控软件平台。实时数据库随时收集和存储各种人机界面所需的数据,同时通过特定功能模块的处理,向各有关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视频、音频、无线频道、控制数据在一体化软件平台上实现综合监控,有效地解决隧道监控系统自动化孤岛问题。

在系统集成设计过程中,子系统设备本身的性能与品质固然重要,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强调该子系统连网能力是否满足系统集成统一接口要求。作为系统集成商必须考虑提高系统集中度、降低通信接口处理成本、提供可靠而成熟的通信关系、满足系统响应度等要求,并作为设备选型和衡量系统总体品质的标准。在此先决条件下,中央监控系统与各子系统才能有效地进行双向数据交换,柔韧有余地进行复杂的综合控制,实现跨子系统之间的各种联动控制功能。

隧道监控系统结构和特点

3.1监控系统结构

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的三层结构(见图2大连路隧道监控系统结构总图)。

(1)上层采用基于NT平台和交换式快速以太网的管理信息网;

(2)中层采用基于双光环网的设备控制网;

(3)下层采用基于现场总线方式的现场设备网。

3.2监控系统特点

为了保证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采取如下措施:

(1)监控系统最重要的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冗余的带有自愈功能的双环光纤网;

(2)主服务器和中央交换机采用冗余结构;

(3)由于人机界面数据采集来源与中央数据库,所以中央操作室的5台操作站形成互为冗余关系,即4台操作站停机,另一台操作站仍能完成所有监控功能;

(4)中央和远距离控制站使用的UPS设备与监控系统保持实时通信,对电源旁路、断电、故障、电池充电容量(%)等中央随时掌握情况;

(5)监控系统的供电电源装置采用三级防雷措施,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6)中央控制室和弱电间均考虑防静电措施,连油漆、装饰布、操作台、窗帘也考虑选用防静电材料。采用精密空调和电动锁玻璃门,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和尘埃。

监控系统的主要品质

(1)在局域网内CRT画面数据刷新和设定数据响应时间均小于1秒,满足隧道监控需求;

(2)整体监控系统运行近半年各项技术指标和功能均保持稳定。

4监控系统的功能概略描述

根据监控系统数据结构的特点,形成充分利用和挖掘信息资源的条件,建成高度集中的监控系统和实现各子系统之间密切联动关系,进一步提高监控水平。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防监控;
智能建筑;
自动化控制

1智能建筑发展情况概述

科技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强调居住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使得现代社会产生了智能建筑这一新兴发展方向,并快速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居住的住宅小区,学习的校园建筑,办公的高楼大厦等,这些都可以看到智能建筑的身影。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智能建筑在我国建筑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当然对比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智能建筑的探索道路起步较晚,但在高速推进的智能建筑发展步伐中,已经大大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住建部也颁布了智能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建筑的高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对比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在安全方面、居住舒适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更加环保、便捷,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智能建筑是应用安防监控技术、自动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通过多种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发挥各技术的功能,实现智能建筑管理控制的稳定运行。科技在建筑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的先进性与安全性,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实现建筑的人性化与科学化。在智能建筑中,安防监控系统扮演着安全保护的角色,主要是利用同轴电缆线或光纤实现数据传输与摄像,如此能够远程记录显示监控处的情况,根据这一特性,监控房能够按照一定的需求布控监控任务。这种智能安防系统可以确保监控处的实时监控,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护提供了重要保障。由上可知,智能建筑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对于现代建筑的物业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易实现建筑管理的人性化,满足业主多方面的居住、办公等需求,智能建筑所具有的安全性高、舒适度高、便捷性强、环保性能优等这些优势赢得了广大建筑业主的认可。在智能建筑所应用的科学技术中,安防监控系统是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的环节。而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便是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部分,其能够为智能建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现代建筑的高速发展。

2智能建筑与安防监控二者间的关联性

智能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点便是安防系统,而从安防系统的分类上,安防系统是归于智能建筑业的。在现代智能建筑的演示展示中,我们不难发现,安防系统在各个建筑讲解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安防系统归属于智能建筑,但是安防系统并不局限于智能建筑,如道路的安防监控也是安防监控系统应用的重要部分。智能建筑离不开安防系统,安防系统与智能建筑二者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二者是相互依赖的。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安防领域的主导,一旦脱离了视频监控,要想在智能建筑发挥安防监控作用便相当困难。现代建筑的安防系统,主要涉及火灾报警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由此可见,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是十分复杂的,对智能建筑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智能监控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传统建筑结合了现代技术所形成的为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智能建筑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安全的建筑环境,需要更便捷的物业管理,传统建筑已然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要,为此,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到建筑领域,通过安装安防监控系统等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有效提升了建筑的价值并简化了物业管理控制工作。正是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赢得了业主与物业工作者的认可,使得智能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可知安防监控对智能建筑有重要的作用,而智能建筑又依赖于安防监控系统,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安防监控不限于只应用与智能建筑领域,为此智能建筑与安防监控又可以自成一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

3安防监控对智能建筑的意义

安防监控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远程真实记录,同时具有实时性。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监控的滞后性。受安防监控影响,不法分子将有所忌惮,因而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故、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建筑其安全性将大大提升,安防系统在管控社会不良事件上具有重要意义。

3.1降低违法犯罪率

传统建筑在建造时,由于缺少安防监控技术,缺乏安防监控设备,使得安全性问题十分严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抢劫、入室盗窃等威胁,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传统建筑安全性低的缺陷,实施不法行为,导致业主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对社会稳定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监控点设置安装监控设备,实现远程监控,有效突破了管理地域、时间限制。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安装了安防监控系统的智能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入室盗窃、入室抢劫等不法行为的发生率,保障建筑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智能监控安防系统所发挥的威慑作用,有效提高了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令不法分子无从下手。

3.2控制违法犯罪后果

智能建筑安防系统除了实时监控的优势之外,还具有重要的真实性优势。在传统建筑的违法犯罪现场,狡诈的违法分子会通过毁坏违法现场,伪造不在场证据等行为干扰警方视线,甚至反咬业主,在导致业主财产经济损失外,给业主带来麻烦,同时干预了司法工作者与执法人员的工作。而现代智能建筑若启用完善的安防监控系统,则可以通过违法分子留下的影像证据,使执法工作者迅速侦破案件,及时挽回业主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违法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安防监控系统的影像证据,令不法分子难以下手更改,其记录的真实性、及时性也为安防监控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不断完善更新安防监控系统,有效推动智能建筑的发展,保障业主的安全。

3.3增加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可度

若智能建筑脱离安防监控系统,其便难以称之为智能建筑。安防监控系统不仅能够监控安防工作,降低违法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快速补救事故,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补救,降低损失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再发生率。因而缺少安防系统的智能建筑,很难令人信服。安防系统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创造更加安全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效推动智能建筑的普及。

4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当然,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时时都在进步和提升,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也对现代安防监控系统不断提出新要求,需要安防监控系统发展新技术,而除了信息技术以外,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行为识别技术、视频技术等也逐渐在安防监控系统中发挥作用,由此实现更加高清化的视频监控系统。举例而言,人脸识别技术是三维技术识别人面部特征及其轮廓,以高准确性,快速锁定特定人群、特定个体。行为识别技术则是结合了视频分析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整合视频信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便为监控者分析提供决策参考。上海世博会中便是应用了大量的新兴技术,比如场馆建设中的太阳能技术充分发挥美观节能的功效。而排爆自动机器人、智能人脸识别等的应用,令世博会的安全保护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世博会各出入口安装的“E面通”等人脸识别系统有效排查了可疑人士。高科技安防监控技术应用,改变了过去被动安防监控的局面,特别是集成化的一体化的设备系统,整合了人脸识别、门禁控制、周界报警等高科技,以集成性、智能化、高清化为优势为特点,有效提升安防工作的安全性。集成性优化集合数字高清设备等高科技、高清化提高人脸水平像素,以更准确的图片质量、更精准的信息资源提供数据参考。智能化则减少人工报警,减少安保人力投入的同时,提高报警的准确性。安防监控系统的不断完善是社会化需求的结果,是建筑行业安保需要的产物。

5结语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以及不断提高的居民建筑需要,产生了智能建筑,这是社会进步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安防监控作为现代建筑行业的重要应用,是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反映。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科学技术环境中,安防监控系统必须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建筑不断提高的要求,才能使得智能建筑继续高速地发展,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凯.智能建筑安防监控中摄像系统的优化[J].科技展望,2017(8):140.

[2]刘毅.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8):154.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频分析;
智慧警务;
公共安全;
治安工程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94-02

1、引言

随着近年来各类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人们逐渐提高了对自身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的意识,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空前高涨,监控系统的效率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原有的安防系统功能已无法满足安全需求,迫切需要真正实现实时监控,即时反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甚至及时阻止危险事件的发生。在这一市场需求背景的催生之下,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安防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也是最前沿的应用之一。

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发展演变及技术应用特点

作为安防系统核心部分的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从第一代的模拟VCR系统(模拟摄像机+画面分割器+磁带录像机),发展到现在的第二代的模拟与数字结合的DVR系统(模拟摄像机+数码硬盘录像机),目前已经向第三代的完全数字化系统(NVR、网络摄像机)迈进(即: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

目前安防领域所使用的视频监控技术,缺乏对视频内容有效的智能分析,而主要靠人力来监视屏幕,完成某时间段视频图像的存储记录,故而只能为事后分析提供证据。无论模拟系统还是数字系统,都还是“实时监控,实时录像”的工作模式,监控人员面对成百上千的摄像机和海量的视频数据,无论是想及时发现警情做出反应,还是要提取有价值的录像都异常困难,使视频监控系统沦为一个事后查看的工具,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监控模式,并不能减少案件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安防监控的要求,已不单单是事后取证的作用,更需要提前预防、主动报警等功能。因此被动式视频监控状况必须改变,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大前提下,智能视频分析成为视频监控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发展方向。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是指在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智能视频分析算法,并借助相关硬件的强大的处理能力,通过分析和预设各种行为模式形成核心算法,对视频采集前端实时采集的视频流进行特定分析和提取,当发现与算法中预设的规则相一致的行为或情况发生时,自动向监控系统提示分析结果,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联动报警或人工干预。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危险情况的掌控能力及对各类案件的侦破能力,实现了安防监控技术的革新。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本身通过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视频图像进行分析,过滤掉大量不相关的内容,为监控人员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变“被动查询”为“主动预警”,可以在案件发生之前发出警告,防患于未然。

3、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社会公共安全体系中的应用现状

2005年10月,公安部对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3111”试点工程)进行了部署,确定了22个城市为技术试点城市,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确定了400多个试点县、市、区。2010年,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已基本完成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2011年,平安城市进入整体推进阶段,推广至每个地级市,整体直接投资近1000亿元。未来五年,中国各大城市将继续投入巨额资金全面开展城市报警监控网络建设。

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视频监控系统成为维护社会治安,加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海量录像数据存储和检索、录像与案件的关联分析已成为公安系统寻找证据、破获案件最有力的手段。随着城市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平安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视频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已成为治安防范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手段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公安部门是平安城市建设的最强有力的组织,但目前公安部门在建设平安城市的过程中却面临的诸多难题,首先,平安城市的建设在业务上缺乏有机整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各自为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其次各个体系覆盖面小,应用面窄,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缺乏与应急处置、警务指挥等业务的无缝对接,视频利用程度不高,功能不完善,没有完全整合视频、卡口及关联数据库等系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虽然具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但是这些数据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总的说来这些系统和设备所产生的信息都缺乏深度应用和综合应用。

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大规模应用始于平安城市的兴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平安城市系统规模逐步扩大。而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相关系统建设有先有后,建设厂家参差不齐,以及公安规范尚未大规模推广等因素影响,造成平安城市各系统之间存在信息交互障碍,平台与平台之间融合困难。

网络监控摄像机的诞生解决了传统监控效果的难题,改变了传统的连接方式,更简单更便捷,但同时衍生了更庞大的存储需求和更高的带宽满足,以目前最基本的720P效果为例,每路视频压缩到较低码率也要每小时3G容量需求,一个月监控录像就要2TB左右的容量,那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城市需要几万路这样的高清监控,如此庞大的视频文件,有如潮水般的冲击着存储系统,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考验着视频查看人员的神经。为了查找到一个有用线索,几千人查看视频资料的大会战也时有耳闻。

在此背景下,具有录像智能检索,支持大规模应用、多级复杂组网、云存储、跨域传输,并能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支持案件分析、案件研判以及符合公安部规范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平台应运而生,但目前还很不成熟。

4、“智慧警务”建设中应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实际解析

2013年太原被列入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太原的智慧建设随即全面启动,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警务、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智慧警务”是太原公安信息化工作的别称,包括民警执法配备执法监督仪、“天眼工程”等。“智慧警务”充分利用物联网和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多渠道的数据采集,通过云计算和智慧分析技术实现对采集到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数据进行方便、灵活、易扩展的存储与查询,以及智能分析和处理应用。

结合已有的警务信息化成果和太原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智慧警务”工程将按照两个阶段来建设:第一阶段:完善现有的公安专网、视频物联网和移动警务网等网络环境,实现视频监控的全覆盖,强化基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指挥、警卫、交通管理、警力监控、勤务管理、视频侦查等多警种综合应用,实现和完善警用信息化装备。第二阶段:搭建警务云计算环境,实现对视频等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实施智能管控。对消防、监管、交警、刑侦等重点业务,构建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型警务模式。全面实现智慧警务,为城市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虽然近年来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智慧警务”建设中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要真正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视频分析智能化还需要长久的努力。主要瓶颈有以下几点:

4.1 智能分析算法有待优化

随着技术水平的升级,应用智能化的视频分析技术成为视频监控行业的趋势,公安行业良好的网络带宽给了智能视频技术一个优质的展示舞台。清晰度不足、智能识别率低、传输与共享能力、行业限制等方面的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因此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平安城市项目里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作为试点运行。但智能视频分析准确率受环境整体环境影响大,针对复杂异常行为建模困难,目标与背景接近会导致目标特征信息提取困难;
运动目标被遮挡,会造成目标信息缺失;
目标移动速度过快或算法计算过于复杂导致跟踪的有效性较低,上述因素易造成误报、漏报、跟踪困难等结果。

4.2 缺乏对公安各部门量身应用的针对性

公安各部门针对不同的警种特色有不同的智能分析需求,因此算法要更加深化到具体片区警务、警种体系,要求不一且功能不一,不存在完全满足各类部门的标准视频分析算法。

4.3 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受到限制

视频监控技术的实施主要依靠公安信通部门。由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起点高,知识涵盖面广,要求应用人员有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目前公安系统的其他部门都未得到此技术的普及及应用,更别说处于警务前线的辖区派出所,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受到了限制,降低了视频分析智能化监测的效率。

4.4 民警缺乏对事前预警的重视

目前大部分民警对于公安视频的认识仍然停滞在是“监控覆盖率”、“回放查看”、“静态分析”的被动使用状态,缺乏对事前预警系统的重视。

5、安防领域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建议

5.1 技术应用整体推进

智能分析算法是建立在专业图像采集设备之上的功能组件,其效果的好坏,严重依赖于基础的图像采集设备。前端视频监控设备规范化建设的水平决定着智能分析算法的成败。智能分析算法的运算结果作为数据被装入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搜索引擎的优劣影响着用户的最终体验。同时逻辑组件通过从数据仓库获取数据进行目标的行为分析,并将结果自动呈现在用户界面上。只有综合统筹推进这四方面的技术进步,才能有效实现先进的用户业务逻辑。

5.2 应用领域趋于集成化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要依托于物联网建设的大背景,随着安防监控大平台建设和发展,要求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应用领域更加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加集中,但所下辖分支更加细密。

5.3 算法应用智能化

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分析算法会越来越优秀,分析功能会越来越成熟,智能分析的应用部署与用户操作也会向着越来越易用的方向发展。

6、结束语

智能化监控技术范文第5篇

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建筑的新理念,包含了自动化系统、火灾防控系统以及通信连接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建筑质量,减少建筑施工成本以及提高建筑施工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帮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完善和发展,式建筑中的关键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必要性

(一)智能建筑项目的特性需要

智能化项目一般建设的周期比较长,建设规模也比较庞大,因此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收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环节不容易控制,所以智能化建筑对于施工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智能化建筑的工程施工中,首先要对影响到施工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要选取一种科学性强、风险程度较小的施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整理,进行复杂的运算,而运算过程与计算机技术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节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进行开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进行应用,是智能化建筑的特性所需要的。

(二)智能化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方面的需求

建筑施工中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以及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工程管理不是某一个方面的管理,而是对工程整体进行的系统化的管理,包括了工程施工设计的管理、合同方面的管理、施工安排以及其安全性方面的管理等。在这些复杂的管理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庞大的工程管理项目要求具备自己的数据库进行资源信息的整合处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与现代科技中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集合起来,建立自动化系统,火灾防控系统等的新型建筑理念。智能化建筑具有现代化程度更高,服务质量更好,居住环境更舒适等特点,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体现,是适应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建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已经应用十分广泛,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有效进行通信连接,对建筑内的监控系统进行合理化分部以及建筑中更方面系统之间的协调等。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有效将智能化建筑内的信息系统汇聚到一起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体现建筑的智能化特点。

(一)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其设备数量、设备本身的智能化程度以及这些智能化设备的管理系统。智能化设备包括了建筑中的监控系统,水、电、气的供给、中央空调、智能门禁系统、电梯设备等,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整,给用户制造一个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智能化建筑系统包含了几个子系统,通过通信协议接口进行连接和管理,其具有以下功能。

1、科技应用安全监控功能

现代智能化建筑中监控系统的必不可少的,该系统是保障客户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设备,监控系统包括建筑内部的监控设备和门禁系统。监控设备可以有效监控到可疑人员的进入建筑物内,方便及时进行处理。门禁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当有人非正常进入建筑物内时,门禁系统会发出警报,保安人员可以及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控制。

2、消防灭火报警监控功能

自动化系统还包括对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自动喷水系统。烟雾传感器是在烟雾指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应器就会将数据传递给控制中心并拉响警报,在必要时还会开启自动喷水系统,进行自动灭火。

3、实施集中监控功能

集中监控是指对智能化建筑中其他的应用设备进行监控,例如对配电中心包括照明系统、电梯电源、配电室等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在设备出现异常时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进行处理,以免设备问题给用户造成的不便甚至危险。

(二)多系统集成化建筑的结构

集成化建筑结构是由多个系统共同组成的,由一个总管理端进行集中控制,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决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系统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建筑之间的信息进行协调处理,同时对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数据的计算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在智能化建筑中应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技术的运用和协调分配,以便于实现功能分配的需要。

(三)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的数据是需要随时更新的,早期的应用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建筑的要求,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更新和进一步的完善,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更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整个系统中起到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的作用,然后将智能化建筑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的应用

(一)系统集成技术原理

1、网络的匹配问题通过协议转换器得到了解决,任意的新系统都可以被集成到原有的系统中去。

2、硬件厂商与软件的开发之间长期存在着矛盾,同时也是软件操作系统与设备控制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部分矛盾,制定了OPC标准,OPC标准可以完成系统的集成和软硬件数据的读取和录入,,并且对各方面的设备进行互相的联通,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开放程度和可以互相操作的性能。

(二)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

智能化建筑的关键技术一般分为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综合使用,来保证实施的顺利,和智能化建筑的有效管理。

(三)多系统集成化模型管理应用

对于不同的智能化建筑,多系统集成模型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模式当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集成平台可以分为三层分平台,第一层分平台是数据通信方面的,就是数据的标准接口和子系统之间的任务交换;
第二层分平台是分析控制;
第三层分平台是协助决策功能。各个子系统是集成平台和整日模型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智能化建筑5A 组成要求,共有包括数据通信设备、保安监控、办公、通讯联络以及火灾隐患应急预警自动操系统接口在内的五大自动化系统接接口类型,并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文件、程序、数据信息的调用以及对等交换。

四、计算机技术与通讯监控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与通信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几下几方面:

(一)现场监控系统,现场监控系统就是起到上情下达的作用,以便于能够智能化调节现场环境。

(二)区域性监控中心系统,区域性监控中心相当于一个中转站,作为进入智能化、远程化的一个起始点。

(三)集中化监控中心系统,集中监控中心通过采用相应的区域监控中心对图像、数据等信息进行分析,将监控到的数据库真实的反映出来,并进行相应的保存。

(四)计算机技术监控终端,要完成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建筑通信监视应用程序任务,自然离不开先进的监控终端设备,这些监控终端设备包括智能开关、显示屏、电源以及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在内的环境监测设备、温度、湿度控制设备、通风设备以及控制设备等监控终端。

推荐访问:智能化 监控 技术 智能化监控技术【五篇】 智能化监控技术(精选5篇) 智能化监控是什么意思